
让世界充满爱
文/苟平刚(甘肃)

“轻轻地捧着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这颗心永远属于你,告诉我不再孤单……”每每哼唱起这首《让世界充满爱》的时候,心里就溢满了阳光和力量。
纷乱喧嚣的尘世间,我们渴求爱与被爱,渴求亲情的慰藉和包容,也渴求亲人、同学、同事之间的呵护和鼓励!时不时,就会听见来自父母声声呼唤着的乳名;同学之间插诨打科的一个个绰号;同事之间名字的称谓。呼与唤,是彼此眼中的信任与关爱!

经常熬夜,至深夜的我。却在地震前的半小时内酣然入睡了。橘黄的台灯温暖柔和,淡淡墨香的书本无声地滑落了。走过黑暗的黎明,一如从前般穿透窗帘,洒下了斑斑驳驳的光影,今天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我自言自语。披衣下床,融身于凛冽的寒风中,感受着冬日的静谧与祥和。瘦骨嶙峋的草木像极了人们的风骨,傲然挺立在脚步抵达的远处和近处。
路上的鸟雀们叽叽喳喳,好不快活。“嗡嗡嗡嗡”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原来是手机微信群里的信息闪闪烁烁。触屏解锁,一条条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的地震瞬间,响彻了每个角落。昨晚,就是昨晚甘肃,青海饱受着地震的蹂躏、摧残,沉睡中的故乡人不知死亡已近在咫尺,任凭怪兽吞噬着内心深处里的求生欲望。温馨的家园、牛圈、柴棚,瞬间坍塌成了废墟。爸妈、夫妻、子女,惊呼声、呼唤声、哭喊声,声震夜空。到处寒风凛凛,一片漆黑。这是一个多么悲惨的人间,老人孩子被无情的地震压在了残垣断壁间,埋在了辛勤耕耘过的黄土地深处,我可怜的故乡人……

心痛得无法呼吸,冰冷的泪水迷濛了清晨里的一切景物。此时此刻,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地深爱这个世界和淳朴憨厚的故乡人。
手机里的朋友圈,各种学习群、同学群,纷乱得让人不知所措。他们,不是相互诉说着晚上灯摇、床晃的恐怖瞬间,就是为了震中人民默默祈祷祝福,加油打气。地震现场,房屋倒塌,失联,伤亡一股脑呼啸而至,揪扯着人们紧张、沉痛的心情。奋战达一夜之久的子弟兵,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搜救幸存者。寒冷、饥饿、疲乏已变得无足轻重了,忙碌中的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和时间赛跑。无数的干部、群众,志愿者前赴后继,不甘人后。时间一分一秒悄悄地流逝着,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三个小时六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两个十个二十个幸存者被一一救了出来,废墟了还有多少脆弱的生命需要救援,谁也不知道。冰冷的数字,还在无声地攀升着。相信此刻的你我一样焦灼、无奈……
这一幕,让我不止一次地想起数年前的那一场大地震,此情此景何其相似。一样的灾民,一样的救援者、一样的最可爱的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搬开压在人们身上不堪重负的瓦砾断壁……最令人动容、泪奔的莫过于,一个个刹那和瞬间。救援现场,一个父亲、或丈夫、亦或儿子失声痛哭,人民的好公仆好言劝慰;灾区人民永远无法忘记的18日之夜,孩子们烧火取暖,用歌声相互安慰加油;一把把铁钳剪短了横在生死之间的钢筋,刨出了一道道生命通道;黄金救援的72小时因为寒冷而变得异常艰难;一辆满载着救援物资的洪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长江以南的江南水乡;从比邻而居的兄弟省市疾驰而来,爱心拉面、面包、衣物、帐篷为灾区人民抵御着呼啸而来的寒流。

一座城,一个人,一乡土,一个家。这里,还是那个承载着无数游子浓浓乡愁的故乡吗?这里,还有淳朴憨厚的故乡人吗?
灾情,就是命令、就是战场。上至中央,下至黎民百姓。无不慷慨解囊,捐钱捐物。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慷慨激昂,只有救民于水火之中的急切的心情。一个温暖的微笑,一个坚定的眼神,一声暖心的问候,无疑是治愈、抚慰灾区人民的一剂良药。
挺住,积石山;挺住,青海;挺住,甘肃!
“无论你我可曾相识,无论在眼前还是在天边,真心的为你祝福,祝福你幸福平安……”。

苟平刚,甘肃宁县人,网名陇上林海,笔名山魂,出生于1976年7月。从上学时就酷爱文学,生活跌宕反复,依然坚持写作,近年在公众号平台和《九天文学》等期刊上发表了两百余篇诗歌散文作品。有一半作品被读者推荐上了红榜和精华榜,网红作者之一。现从事林业工作,第十届宁县政协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