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伺 兄 如 老
图/文:段广亭(甘肃)

席瑞祥,面对父母先后去世留下的残疾聋哑兄长,很多人都在猜测:没人管了,这哑巴非自磨自死不可!
看到聋哑小老头衣净脸光的形态,谁能想到家里人经管伺候付出的酸甜苦辣?

63岁的残疾聋哑人叫席改祥,甘肃省镇原县临泾镇毛头行政村席咀村人。小时白胖可爱的他6岁那年患脑膜炎,因60年代农村医疗条件差和家庭经济贫寒,治疗不力,导致聋哑脑残,农村人的话:彻底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遭遇如此不幸,他的父母心如刀扎,却回天无术,只能面对,以泪洗面。席改祥的一生,也就只能认命,在不明不白中糊涂昏迷度过一天一年。也从此以后,席改祥的父母就成了照顾经管傻儿子的唯一。后来两个老人相继生了几个女孩,在贫困处境中风风雨雨度日如年,有多少幻想都希望儿子能出现奇迹,一夜之间如雨后阳光会病去卸疴说话笑喊,但都是虚幻。喂饭、洗脸,接屎擦尿,监管睡觉,都成了父母必做不可缺的行动,日久天长,愁苦累成了千斤重担折磨着两个老人。所幸70年代他们又生一子,皇天有眼,使两位已显苍老的老人倍增精神,对生活充满希望……
春夏秋冬就这么过,一伙儿女也都陆续长大成人,家境也随着政策改革逐渐好起来了。席改祥的父母也随年轮华发添多,在劳累中积疾成患,照顾残疾儿子力不从心。好在二儿子瑞祥挺立担负,为给父母减轻负担,他完成驾驶员学习技术,结婚后与妻子姜延红经营客运,给家庭增加了收入,使历经灾灾难难的家庭日月充满活力,父母也可放心腾出时间照顾残疾儿子。

夕阳总要隐山去,遭受一生苦难和永远心情抑郁的席瑞祥父母,老了,干啥都力不从心,心力衰竭,疾病缠身。但他们这个残疾儿子却能吃能喝,连个轻微感冒也不染。虽然席改祥精神,父母却心里一直有个忧结:我俩死了,这个残疾娃咋活呀?这个时候,谁也不可言明心事去讨论这个问题。于是,席瑞祥两口子理解老人心事,卖了客运班车,停了客运经营,回家,伺侯二老,务作庄稼,料理家务,替父母撑起家庭这片天,让希望使父母安然放心。不久,席瑞祥的父母先后陆续去世,这个家,这个残疾聋哑的哥哥照顾担子留给了他们。父母去世都八十多岁,人生规律席瑞祥明白,逝者是天意,生者就必须安然,他和妻子姜延红商议一定要照顾伺候好长兄,让他也和父母一样安度晚年。
伺兄如老,也真不易。60多岁的席改祥是越来越傻,而且身体很多功能器官都毛病出现。席瑞祥和姜延红两口伺侯长兄难于伺侯父母,他不会言语,他更不知不觉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这些都要瑞祥两口去观察和判断。十几亩地里农活,杂七杂八的家务活都的去做,往往只能一人守家看管残兄,一人去干地里活。尤其地里重活席瑞祥去干,守家的姜延红比干地里重活还艰难,兄长有时一会拉屎糊了裤子,要么就尿湿裤子,她一个女人家要给换衣服,擦洗身子,既难为又无奈,还要搓洗弄脏的衣服。席瑞祥在家里时就可替换妻子腾出手干家务活、做饭,这两人忙的有时就没有歇息的空子。天天吃饭他们都必须先给兄长一口一口喂的吃完,才可两人在吃饭。每天给兄长洗脸、换衣服和铺扫床铺,就成了他们俩的习惯。最为难熬的是每天晚上,席瑞祥和姜延红都要起床几次换兄长尿失禁弄湿的衣服和床单,成人尿液的浓烈气味,熬的两人头昏脑胀……发现兄长病了,席瑞祥两口可谓摊上难事了,摸索买药,哄的喂药,一个傻人在这种情况下吼叫折腾,真使人无法可使,哭笑不得,还要时时轮流守护。

天天如此,日久天长,席瑞祥两口伺兄如老,比伺候老人真是还艰辛和累苦,但家庭的溫暖和大爱是不可放弃的,他们,还必须苦累和艰辛。

(辽宁付红先生书法)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副社长、认证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