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弘”道
马延明
今年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妻子、女儿回老家给父亲上坟,上完坟后,和大哥、大嫂等人一起去看被拆除后的村子,来到村前,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些高低不平的土堆和贯穿东西的高速路基,一个个水泥桥墩像两行威武的哨兵站立。在大哥的指点下,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老房子的位置,站在大门前,大门前的台阶还没拆干净,依稀可辨。不知怎的,心中有一种冲动,激起了想写一写我们马家弘道的欲望,这大概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怀旧吧!
“弘”道的由来
在东梁王一村“南道”的东南角有一条胡同叫马家弘道。据家中上一辈人讲以及家中的《马氏族谱》记载,在清朝末年,我的高祖马志和他的四个儿子马承烈、马承勳、马承功和马成文从韩仓村(原名还仓)到东梁王村落户,我的曾祖父马承文和他的三个兄长成年后,给村里一赵姓地主家当长工,由于弟兄四人老实、干活实在,得到了赵姓地主的赏识,赏给了一块荒地,弟兄四人联手从东往西依次建了四个院落,后来不久,有一赵姓人家在弟兄四人院落的南面建起了一排房子,这位赵姓人家的房子和马家兄弟四人的房子东西一样长,马家兄弟的院落和这位赵姓人家相隔一条小路,这样,马家弘道就形成了,至于为什么叫马家弘道,已无从查证,上辈人也说不清楚,我想大概先人们是取之于孔子名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吧!意思就是让马家人弘扬大道,弘扬正道的意思。
最初的印象
我1965年9月出生在马家弘道,1981年9月离开,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这里度过的。马家弘道给我最初印象是,东西长大约50米,南北宽约3米,在弘道的最东面有一个10平方米的小院子,院子的门是用石头砌成的,正面朝西,院子里有一口水井,井台也是用石头砌成的,井上架着一个用来打水的辘轳。弘道里各家的用水都是到这里挑取的。
马家弘道里共有5户人家,其中四个院落大门都朝南,一个院落大门朝东。最东边是马延丰家,按辈分我叫他大哥。他家里有三间北屋,三间东屋(包括一间厨房)和猪圈,三间西屋,院子南北竖着一长溜,大概也就两臂伸开一样宽,大门有50公分高的挡门板,两扇木质大门,木头的门框,上面是用两个三角形木制的梁撑起的,用麦秸抷成的的屋顶。紧挨着马延丰家的是马勲章家,按辈分他叫我小叔。马延丰和马勲章是亲叔侄关系,家里也有三件北屋,看起来比马延丰家老,这大概是他们家里的祖屋,没有东屋,有三件西屋(其中最北边一间是厨房,一个猪圈,两间小南屋,其中一间当了大门,大门很简单,没有当门板,两扇木质门直接接触地面。第三家是马广信家,按辈分,我叫他海爸爸(他比我父亲年龄小,他的小名叫海子。)他们家有三间北屋,没有东屋和西屋,有两件南屋(其中一间是厨房),西南角上是猪圈,大门和马延丰家是一样的。再往西来是马广义和马广桐家,也就是我们家,马广桐是我大爹,我们家有三间北屋,三间西屋,一个猪圈,一间小南屋是厨房,大门和马广信家是一样的。大爹马广桐和大妈有三个男孩,一开始在外面住,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回家住在西屋,我们家靠南边又盖了一间小厨房,朝西没有门。我父亲和母亲有四个孩子,三男一女(一个男孩早亡),我们住北屋。再往西有一条六七米宽的南北路,路西边是马广廷家,按辈分我叫他大爹(在我们马家,称父亲为爹,比父亲年长的叫大爹,比父亲小的叫爸爸),马广亭自己住一个大院子,五间北屋,两件东屋做厨房,没有西屋,西南角是猪圈,大门朝东,和我们家大门是一样的。
马家胡同里几家人的房子都是用一点石头和土坯建成的草房子,当时对于农村来说,只有穷人家才住这样的房子。可见,过去在梁一村,马家弘道里的人家都是比较穷的。
“弘”道里的人和事
曾祖父马承文弟兄4人落户于东梁王村后,娶妻生子,续延后代。根据《马氏族谱》记载,马承烈无子;马承勳三个儿子,分别是马春晖、马春杰、马春山;马承功两个儿子,分别是马春昇、马春荣(出继,过继给马承烈当儿子);马承文有一个儿子,叫马春田;往下马春荣无子;马春晖两个儿子,分别是马广真(出继,过继给马春荣当儿子)和马广运;马春杰两个儿子,分别是马广斌和马广廷;马春山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马广文和马广信;马春昇一个儿子,叫马广霖;马春田四个儿子,分别是马光霞、马广桐、马广沐、马广义。再往下,马广真无子;马广运无子;马广斌无子;马广廷无子;马广雯无子;马广信两个儿子,分别是马延生和马延良;马广霖两个儿子,分别是马延镐和马延丰;马光霞无子;马广桐三个儿子,分别是马延洪(出继,过继给马广沐当儿子)、马延荣、马延年;马广沐无子;马广义三个儿子,分别是马延才(出继,过继给马光霞当儿子)、马延福(早亡)、马延明。再往下排是“勳”字辈,“勳”字辈下面是“业”字辈,“业”字辈下面是“天”字辈。都比较熟悉了,不再一一赘述。从上面的排列看,由于马家弘道的人,家境困苦,再加上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几乎每一世中都有乏嗣的现象。到我们这一辈“延”字辈中,我们弟兄总共十个人,我排行最小。
据上一辈人讲,马春昇由于孩子少,家庭负担比较轻,便供养儿子马广霖读书,马广霖成了私塾先生,由此,马广霖也就自然成了马家弘道里第一个有文化的人,当然,他们家的日子也就相对过得好些,他又让两个儿子马延镐、马延丰读书。可惜的是我没有见到马广霖大爷和马延镐大哥。在我的记忆中,马延丰是个厨师,做得一手的好菜,左邻右舍,不管谁家有红、白大事都邀请他去做大厨,他也从来不收费用。无论家境如何,他都提前拟定菜谱,尽量做到节约。他把饭菜做的香甜可口,让人咂咂称赞。他的儿子马勲洪,一开始在大队里的杀猪房里宰猪,练得一手的杀猪手艺,特别是扒猪皮,扒得厚薄均匀,速度又快。后来大队的杀猪房停办,每到进入腊月门,家里喂猪的人家常常是自己杀头猪过年,这时,马勲洪帮了这家,帮了那家,忙的不可开交,也从来不在人家家里吃顿饭,赢得了村里人的敬重和赞扬。马延镐的儿子马勲章,是解放初期的师范生,早年被错打成右派,在生产队里劳动,后来又到村里小学当过几年教师,他文化功底深厚,写的一手的好毛笔字,他的字主要是隶书和行楷,隶书厚重朴茂,行楷用笔方圆结合,非常耐看。街坊邻居,无论谁家有红、白大事,都请他去写婚联,写请帖,写挽联,写讣闻,记账等等。特别是每到过年时,他写的春联,总是吸引我驻足观看,让我印象很深。马勲章有四个儿子,大儿子马立业是个瓦工,一直在东郊建筑集团上班,后来干到东郊建筑集团的副总经理,现已退休。二儿子马立青最早在东郊水泥厂上班,后来在山东塑料试验二厂上班,现在也已经退休。三儿子马事业自己开了个饭店,干的是风生水起。四儿子马宏业,当过兵,复员后在一个建筑公司当电工,现在是安全监理。马立业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马天文是一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二儿子马天军大学毕业后,现在历城区冷水沟中学任教。马立青一个儿子,大学毕业;马事业两个儿子,大儿子大学毕业;马宏业有一个儿子叫马虎。
据《马氏族谱》记载马春晖和马春杰都有两个儿子,但都乏嗣;马春山有六个孩子,两儿四女,据了解大儿子马广雯上过私塾,比较有文化,可惜早逝,小儿子马广信上过几天私塾,多少有点文化,为人厚道,解放后曾在当过试验队队长,他对子女要求很严,他有两儿两女,大儿子马延生参过军,在部队上考上了军校,提了干,后来转业到中建八局,由于工作踏实、善于学习、积极上进,成了一名优秀的工程管理员;小儿子马延良高中毕业后,在村里当过民办教师,而后经过努力参加干部招聘,考到王舍人镇政府,成为一名公务员,他谦虚谨慎,积极进取,先后干过王舍人镇的团委副书记、外经委主任、办公室主任,后来又先后干过董家镇副书记、仲宫镇镇长、港沟办事处书记,现任历城区民政局局长。马延生有一个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历城区行政管理局工作;马延良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参军,成了一名军人,现在仍在部队服役。小女儿马倩现在山东建筑大学就读。
我的曾祖父马春田有六个孩子,四儿两女,其中马光霞、马广沐未婚早亡。马广桐三个儿子都在家务农,大儿子有一女,已出嫁;二儿子马延荣有一个儿子,叫马军,大学毕业后在齐鲁软件园搞软件开发;三儿子有一个儿子,叫马亮,现在外面打工。马广义,也就是我父亲,上过几天私塾,多少有点文化,是一名瓦工,他古道热肠,经常帮助左邻右舍修改房屋,谁家有红、白大事,他都被邀去帮忙,很受村里人爱戴。他有三儿一女,对子女要求甚严,其中二儿子马延福早亡,大儿子马延才,为人厚道,办事公正,先后在生产队当过记分员和生产队的队长,直到改革开放,包产到户,才从生产队长的位置上退下来,他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小儿子马延明,也就是作者本人,济南师范毕业,毕业后在济南市中区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先后干过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现在任济南市市中区素质教育基地任德育科科长,他有一个女儿,现在研究生在读。
另外,我还要谈的是,我们马家弘道里的人多少年来,有一个良好的传统,那就是,“团结互助,严以教子”。无论哪一家有事,不用叫,都自觉放下自己的事情主动来帮忙,而且,从来不留下吃饭,干完活立即回家,有时去叫好几次,都无果。另外,我们马家弘道里的人对孩子要求甚严,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家和马广信家相隔一道墙,墙很矮,一抬脚就能迈过去。马广信爸爸家北门口有一颗苹果树,直径大概有三十公分粗,每年四月份,苹果花开,香飘四溢,秋天里果实累累;我们家北门口和西屋门口都有一棵石榴树,特别是北屋门口的石榴树,有四个叉,每个叉都如茶碗一样粗,五月份,鲜花盛开,火红的花朵星星点点,缀满了整棵树,恰如红色的宝石镶满了绿色的屏。秋天,硕果累累,一个个的果实笑的裂开了嘴,晶莹透红的“牙齿”,让人涎水直流。可是无论马广信爸爸家的苹果还是我们家的石榴,我们两家的孩子从来没有折过一束花,摘过一个果,都是等家里大人摘了挨家挨户的分了以后才品尝。
发展和变化
马家弘道,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原来的房子已经不够住了,近五十多年来,许多人依次在村子的其它地方盖起了新房,马家弘道也就随之变化,最终经过合并只剩下两户人家。马家人也经过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延续,到今天,也出了很多人才,比如,五位教师,三位军人,7位大学生等等,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经过马家几代人的奋斗,秉承着“弘扬正道”先人意愿,也就形成了“勤劳、善良、忠义、严教、进取”的优良家风,赢得了乡里乡亲的尊重和认可,在梁王村树立了良好的威信。现在由于东客站的兴建,2015年9月进行拆迁,村子没了,马家弘道也就没了,但是,马家弘道里的人还在,马家弘道多少年形成的家风还在。但愿马家弘道出来的人,永不忘本,谨记家风,将马家家风继续发扬,代代相传。

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