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毛泽东
(2023年12月12日)
柯 扬
八十四年前,毛泽东同志书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今晚深夜未眠,写一篇文章,篇名《纪念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是我党、我军、我们新中国的重要创始人。今年是他诞辰130周年,让我们一起深刻回忆毛泽东同志一生所走过的峥嵘岁月与不凡经历,深刻缅怀他老人家的伟大情怀与丰功伟绩,来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为中华复兴与伟大崛起而强国筑梦,努力前行,前赴后继。


毛泽东来自于湖南韶山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时候放牛,少年时求学于私塾,毕业于湖南师范学校,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半工半读、打工苦读,青年时代参军,敢于抗争,反对压迫,走南闯北,努力学习上进,吸纳优秀文化,接受进步思想,创办《湘江评论》,直至加入共产主义小组,创立中国共产党,参与领导中国革命,历经艰难岁月,逐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历经28年的艰苦卓绝、千险万难的系列斗争,直至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日子,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新篇章,感人至深,居功至伟。

建国后,国内百废待兴,毛主席昼夜操劳,又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以“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长远战略视角,在国际上敢于向强敌宣战,取得立国之战的巨大胜利,以敢于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勇毅决心,领导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个飞奔向前的新中国,一个奇迹不断的新中国,一个强大无比的新中国,一个洗心革面的新中国……

毛泽东一心一意谋划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到工人运动湖南安源大罢工火热展开;从城市工运革命低潮,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台,斗争重心转变;到三大武装起义成功开展,从秋收起义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从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到党指挥枪的伟大转变;从“反围剿”的胜利到苏区建设如火如荼,从万里长征、四渡赤水的绝处逢生大转机,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引中国革命在黑暗中点燃希望;从陕北延安圣地的灯塔方向,抗日战争的《论持久战》的坚毅不屈,到全面抗战的不断胜利;从三大战役的定鼎决战,到《共同纲领》的智慧凝聚;从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到原子弹蘑菇云的冲天盛开;从三反、五反、四清运动的有效开展,到“一五”、“二五”、“三五”等等国家发展计划的不断实施,到一二三世界的创举性划分与对世界格局的有效把控……这些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毛泽东运筹帷幄,运用中华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智慧,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斗争,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胜利。这些胜利果实与超凡斗争技巧的灵活实施,无不闪烁着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深邃的智慧光芒。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党的成立初期,毛泽东不顾妻儿家业,奔走在革命事业的大江南北;在大革命低潮时期,不辞艰辛深入中国社会基层调查分析,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在井冈山根据地,“天天吃南瓜、革命打天下”,拖着“打摆子”的身子,南征北战,万里长征;在革命危急关头,力排众议,团结多数,坚持正确的理念,争取革命的正确道路、方针、政策,实施“四渡赤水”速战速胜的战略、战术;在艰苦的长征草地上,与战士们一起“拔野菜、啃皮带”;在陕北窑洞艰苦的岁月里,能吃一把辣子就是奢侈品!

建国以后,毛泽东虽然身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却依然保持着多年来养成的俭朴爱民的良好习惯:穿着多年带补丁的睡衣,中山装下的衬衣也已经泛黄——毛泽东与全国人民一道,吃“忆苦思甜”饭,三年困难时期同样饿得腿浮肿,就是喝一杯会议上的茶,也自己交茶叶钱!

毛泽东的人格魅力闪光芒。这通过毛泽东创作的两首诗词可见一斑。1925年晚秋,秋色壮美,毛泽东的胸襟更是壮阔。而立之年的毛泽东,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他见景生情,抒物言志,他“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把对中华的情怀镌刻在山川江河上;他“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茫然中又展露了多少风骚与苍凉。这首诗虽是写寒秋,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萧瑟之感,反而有一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奇美,诗中恍若有豪气要喷薄而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可见诗人心中的胸襟和抱负,“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他必定要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读来让人心潮澎湃,壮志萦怀。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通过这首诗词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在1936年2月,时值隆冬季节,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军防线后,在陕西省清涧县高杰村附近的袁家沟,沿官道山踏雪行进,并在此写下了壮丽的诗篇《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及人格魅力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情景交融,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数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伟岸风格与博大胸怀。
从《沁园春·长沙》到《沁园春·雪》,体现了毛泽东同志“表里如一”、“说到做到”的优秀品质与感人至深的卓越人格,形成了毛泽东人格魅力的强大磁场,吸引了国内外无数爱国英豪投身正义的革命与建设事业,也让内外敌手望而却步、高山仰止。

毛泽东是东方智慧集大成者。他对世界的大善与大爱,是“和”文化的伟大代表。毛泽东酷爱读书,经略史传、诸子百家、三国水浒、报刊县志,一生读书数万卷,基本上是一边革命,一边读书,一边走路,一边创作,一边指挥,一边实战,一边总结,无数成功,出自昼夜思考、学习与实践检验相结合,他把“真、善、美”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果真的想主动挑战各处敌手,试问,在他有生之年,已经手握“原子弹”、“氢弹”,又何曾向哪个敌对国家扔过呢?!相反,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和“文化的理念团结了整个世界,可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东方大国智慧,至今仍然是让中国发挥出“世界级凝聚力”的魅力所在!


毛泽东一生经历的战争不计其数,取得战果威震全球,但毛泽东一生没有放过一枪一弹;毛泽东读的书也不计其数,百忙之中写出的惊人作品数百篇,《毛泽东选集》已出版厚厚的五卷;毛泽东的书法行云流水,正如他的才情般汹涌奔腾,以汇入大海不复返的万丈豪情,带领伟岸中华勇往直前;毛泽东关心群众、待人诚恳,对待外宾也是如此,毛泽东生活很节俭,一件睡衣补丁连片,一双拖鞋穿了很多年,一个拐杖走南闯北,一碗红烧肉就能解馋……..他的这种勤奋俭朴生活习惯至今仍然深刻影响到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各界人民大众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食粮,为世人所艳羡,为对手所惊愕,为敌人所侧目,所叹服、佩服、心悦诚服,甚乃化敌为友……

斯人已逝,白云悠悠,天地空灵,唯有毛泽东思想所散发出的伟岸精神,持久散发出无尽的魅力,让我们从中长久品味,受益无穷,也让当今混乱的世界,再次掀起席卷全球“毛泽东热”,让世人再度坚信:世界的出路,在东方;世界的解药,在于毛泽东思想!
中华崛起,文化自信,自立自强,毛主席智慧永放光芒!!
柯 扬
(纪念毛泽东诞辰活动组委会 常务秘书长)
原创于北京西山
定稿于2023年12月15日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