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 付(短篇小说)
作者:都世科
一
冬天的白昼真短,下午5点多天已麻麻黑了,残雪还没有消融,寒风呼啸,拍打在臉上一阵阵疼痛。韩小芸站在校门口已经等了好长时间了,今天怎么还不见奶奶的身影,天已经全黑了,小芸只有6岁多,回家要过几次马路,奶奶说车多危险,又有人贩子坏蛋,千万不要自已一个人回家。可现在咋办!难道奶奶也不要芸芸了吗?无助的韩小芸现在只有伤心的眼泪。门卫老高看到孩子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哭,赶到跟前一问,才知道孩子住在西园小区,到现在不见奶奶来接。正在准备想法送孩子时,刘伟急匆匆赶过来了,他今天因有事接孩子来晚了,刘伟的儿子上二年级了,正好同小芸住一个小区,老高让刘伟把孩子带回家。刘伟便一直送到家门口,开门后见奶奶不在屋里,小芸正在想说谢谢叔叔时又哭了。孩子这么小,家里又没一个人,刘伟怎能忍心走,他敲了一下隔壁的门,邻居陈友亮方知是小刘把孩子从学校接回来的。老陈谢谢小刘,然后告诉他孩子奶奶到医院去了,他以为孩子爸韩明奇会通知她妈去接孩子,没想到……他让小刘回家去,孩子到他家就不操心了。从这天起,韩小芸就再也没有离开这个家。
小芸的爸爸韩明奇和妈妈赵新兰都是市上两家国企的员工,婚前,爷爷和奶奶给买了房子,风风光光地给办了婚事,小俩口都是家中独生子女,生活方面可谓无忧无虑。但韩明奇除了嗜好打麻将,还经常与朋友在外喝酒,好多次都醉酗酗回家,小两口子经常为这两件事吵吵闹闹,生下小芸后,奶奶王桂芝便一直在家里料理家务,照管孩子,在孩子三岁该上幼儿园时,爷爷和奶奶便把孩子接到自已家里,在附近一家幼儿园上学。不幸爷爷早逝,奶奶也不愿让小芸整天和两个吵吵闹闹的人生活在一起,便一个人将小芸带在身边。好在奶奶也是一家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退休金够她和孙女两人生活日用,她也清楚,遇上这么个不成器的儿子,她即便给他们要孩子生活费也是白费口舌。
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韩明奇同赵新兰的积怨越来越深,终于分手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离婚时两人都不愿抚养孩子,韩明奇当着妈妈的面说:“女娃最好跟她妈去,她赵新兰不要凭啥推给我!” 气得王桂芝扇了儿子一耳光:“那有你们俩个这么绝情的父母,亲生的都不想养,这么大个孩子能自已生活吗?”面对韩明奇和赵新兰这般铁石心肠,王桂芝生气之余,更不放心这两个人了,再苦再难她也要和孩子在一起。王桂芝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和高血糖病,老伴在世时,她是被关心的对象,老头经常提醒她过几个月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起码一年住一次医院,调理一下,换一下药品。老伴逝世后,她的心全操在小芸身上,自己除了按时吃降压降糖药,打胰岛素外,没有人关心她的病情。小芸妈赵新兰自从和韩明奇离婚后,很快便同本单位一个比自已还小一岁的小伙子结了婚,听说两人早就有不清不白的关系。韩明奇除了上班,整天泡在麻将桌和酒桌上,有时一、两个月都不来看一眼老妈和女儿。他总说公司事忙,朋友事也多,有时间一定过来看她们。鬼知道他忙什么!还好,邻居陈友亮俩口和她关系一直非常好,陈友亮是退休公务员,老婆周莉是退休医生,比王桂芝分别小一、两岁,经常亲切地称她王大姐,家里有点什么好吃的经常会送过来一些,王桂芝也视这两口子为挚友,买到什么稀罕的瓜果蔬菜总会送过去一些。如此,王桂芝也不客气,几次都让陈友亮夫妻陪自已去医院。
王大姐家里的情况陈友亮夫妻俩最知情,他们也经常规劝大姐不要生儿子的气了,年纪大了自已健康最重要,再说韩明奇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这么个德性一时难改变,心操到了就够了,听不听、改不改,全是人家的事了。家里需要帮忙的事,就尽管告诉他们。“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不假,老王有时感到身体不适,便敲个门,让陈友亮或周莉去接送一下小芸。小芸也亲切地叫着陈爷爷、周奶奶,两家真亲如一家。
韩明奇经人介绍认识了一名离异的幼儿园老师,带着一个同小芸同岁的男娃,两人谈好结婚的条件:韩明奇的女儿不能一起生活,然后韩明奇的工资卡交由女方魏静安排生活。韩明奇觉得这第一个条件吧,似乎眼下问题也不大,老妈带着娃,自已什么也不管,娃虽然名义上自已抚养,但除了接受赵新兰每月的抚养费外,自已没有什么麻烦事,唯独这第二个条件,工资卡交了后,没钱打牌和喝酒,但是好在还有赵新兰每月打的抚养费,又一想实在没钱花,还有老妈,还可以向魏静死缠硬磨地要,再说徐新兰已结婚一年多,听说马上要生娃了,自已还没动静,岂不让她看笑话,也罢,先答应她,再去告诉母亲。他来到家里把同魏静谈恋爱的事说了一遍,母亲一听就来气,人家带个孩子你就乐意接受,自已亲生的女儿为什么不能带在身边?我今年已70多岁了,又是个病身子,万一那天不行了,孩子咋办?“那到时再说吧,估计那时她会同意娃过去的。” “你现在不仅要说这话,而且要当着介绍人面把这个条件说清再同她办证。” “ 行,我对她说。” 但谁知道老妈的话韩明奇全当耳旁风了,见到魏静便喜形于色地说,她提的条件妈同意了,领完证选个日子,老早把事办了就行了。让他感到高兴的是魏静还答应每月给他5O0元零花钱。两人领证后,选在星期天请亲友在一起吃次饭,告知一下就算他们正式结婚了。王桂芝也觉得这女的还算不错,答应接受小芸一起生活。她知道儿子没钱,便给打了两万元,让接待亲友办宴席用。
王桂芝带着小芸去参加婚宴,两家亲友高高兴地欢聚了一堂,席散后王桂芝笑着对魏静说:“你好幸福啊,这下有儿又有女了” “那能养得起吗?一个就够了,韩小芸的事我俩说清了,我不管,跟我没关系!” 王桂芝一听这么说马上愣住了,这不是韩明奇告诉她说好了吗,怎能这么说话,她真想大吵一场,又一想正在送亲友,还没问清明奇个究竟,便忍了忍,说了句孩子总要父母养,不可能没人管自已能长大便走开了。回家后她越想越气,便拨通了儿子的电话,没想儿子说了句见了面说便把电话挂断了。过了几天,韩明奇来了,王桂芝便问小芸同你们一块生活的话怎么说的?韩明奇支支吾吾,只是劝老妈再辛苦一下先带着,以后他慢慢做魏静的工作,王桂芝清楚这是骗她的鬼话,好多事已让她明白:韩明奇实在是个一点都靠不住的窝囊废。她什么也不想再说了,她得早点考虑小芸今后的日子。

三
她同陈友亮夫妻商量,把她住的房子户名变成韩小芸,提前写了遗嘱,将自己的存款整合了一下,只留几万零用钱,其余全存在韩小芸名下,她把密码写在一张纸上,并再三交代小芸,暂时只要她一人知道,等需要钱时让她用此密码取钱。根据多年的交往陈友亮俩口子是靠得住的人,她恳求陈友亮夫妻,如果她那一天走了,请他们做小芸的爷爷和奶奶,孩子18岁前的上学和生活费拜托他们操心在小芸存款卡里取。陈友亮俩口子当即表示,请王大姐放心,万一您走在我们前面,抚养孩子的事我们承担,我们俩人退休金过万,只一个女儿在北京,又有固定工作,没什么负担,只要他们健在,一定把孩子抚养成人。钱,他们一分不要,都留给孩子,请王大姐一百个放心。王桂芝拉住陈友亮和周莉的手泪如泉涌,哽咽着说:“你二位今世的恩德来世一定加倍偿还!”三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王桂芝和小芸相依为命,每天有规律地生活,每天早晨老早起床给孩子做饭,吃完饭提前送小芸到幼儿园,下午4点多去接回,有时半路上给孩子买些她喜欢吃的,晚上回家奶奶询问今天学了什么,玩了什么,说着笑着,奶奶给小芸教画画,讲故事,祖孙俩个其乐融融。韩明奇偶尔也来一次家里,除了告诉老妈魏静如何严苛,便是求老妈给他点零用钱,同朋友吃饭喝酒他老不买单很尴尬,王桂芝心一软,叮嘱千万别再睹博,韩明奇连说无数个不了!再不了!请妈放心!说着又自已扇臉,拿上钱只说个谢谢老妈,便一刻不停走人。离婚以来,赵新兰有时带些水果和小孩吃食到幼儿园门上等小芸,有时也会带上新买的衣服,自从生了又一个孩子后,便很少来看小芸,有时奶奶拨通赵新兰电话,让孩子同妈妈说会话。小芸该上小学了,奶奶求人帮忙安排在离家较近,教学质量好的学校。这个学校离家虽然只有二里多远,但要过几次马路,其中一次马路没有红绿灯设置,全凭看好两头来车,瞅好机会才可安全通过。报名那天,奶奶给小芸拿上新书包,到校报完名,又特意找到一年级班主任老师,介绍了家庭情况,互留了电话,让老师有什么事直接同她联系。小芸看到其他孩子都是爸爸妈妈领着来报名,唯独自已是奶奶,又一次问奶奶:“我那里错了,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要我?”奶奶还是说,芸芸什么都好,爸爸妈妈都上班,很忙,奶奶领着你一样的。
自小芸上小学以来,奶奶血压不断升高,头晖、头痛,有时恶心呕吐,吃些药,勉强撑着不想去医院,她知道一旦自己住院,芸芸怎么办!心想忍着点,等娃放假了,再去住院调理,没想到那天下午头痛得实在受不了,才打电话给韩明奇,让赶快送她去医院,韩明奇也忘记了及时给赵新兰打电话让接孩子,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谁能想到,王桂芝这次一去便是人生的终点,因脑躯干出血太多,抢救无效,与世长辞。
四
奶奶在医院逝世的噩耗不能瞒着小芸,陈友亮把简单过程告诉小芸后,孩子哭得死去活来,边哭边喊着“爸爸妈妈不要我,奶奶也不要我了,我到底做错了什么?”陈友亮和周莉也止不住抱着孩子哭在一起,他们俩不停地说着芸芸别怕,有陈爷爷和周奶奶。小芸要到医院去再看一眼奶奶,陈友亮答应明天早晨一定带她一块去。陈友亮夫妇将奶奶临终之前的安排如实告诉小芸,她很懂事,也告诉他们,奶奶给她也说过这些话,她那儿也不去,就跟陈爷爷和周奶奶在一起。
王桂芝原单位组织了遗体告别仪式,单位不少退休和现职的领导都来到殡仪馆,参加王桂芝的遗体告别仪式,小芸撕心裂肺的哭声,“爸爸妈妈不要我,奶奶也不管我了,我到底错在那里!” 的哭喊声催人泪下,这哭叫,又何尝不是一种控诉,一个不足7岁的孩子的哭诉声,也许是对自私和冷漠的人性重重一击。告别仪式就要结束了,陈友亮和周莉领着小芸站在了主持人跟前,陈友亮请求让他说几句,主持人将话筒递给了他:“我叫陈友亮,和周莉是两口子,我们跟王桂芝大姐是邻居,20多年来互相关照亲如一家。因王大姐的儿子韩明奇与前妻离异,分别重新组建了新家,所以他们的亲生女儿韩小芸一直由王大姐带在身边,大姐去世前将抚养小芸的事托咐给我们俩,我们让大姐放心,一定不负重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退休干部,请在场的各位领导、亲友放心,带好管好韩小芸我们不要任何人支付一分钱生活费,不求任何回报,只想不负王大姐的信任,圆她一个心愿。同时也用行动证实在这个世界上友情同样重似亲情。韩小芸成年以后按照自已的意愿学习、生活和工作,我们没有任何要求,王大姐安息吧。”陈友亮说完,参加遗体告别的人群中便响起了一阵掌声。走出告别大厅后,人们三三两两地在议论:少见的骨肉关系、难得的邻里朋友情谊,人们在赞扬重情重义的陈友亮夫妇,也深信他们一定会抚养韩小芸长大成人。
2023.12.15.



作者简介:都世科,宝鸡市陈仓区人,大学文化,宝鸡人民广播电台退休干部,高级编辑。曾获宝鸡市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会员。多年来釆写的新闻、通讯、报告文学等有200多篇稿件被中央和省级媒体采用,20多件作品获省、市新闻奖。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