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时间交给老照片的摄影家一一杨对荣
黎润贤(广州尼言)
杨对荣老师是广东老一辈摄影家之一,他原是一位中学语文老师,改革开放之初,他在原郊区新滘公社文化站长的任上,为海珠区的城乡存照,并培养了一群农民青年学摄影,成为时代的记录者,并于1983年7月15日在北京举办了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上京农民摄影展一一广州郊区新滘公社农民摄影展,受到省市领导重视,推荐两度赴京办摄影展,轰动了京城。当时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首都二十多家媒体均作了报道,产生了轰动效应,为立于改革开放潮头敢于人先的广东广州扬了名。
其 后,杨对荣老师调进了中国唱片社当摄影记者和中国唱片公司任首席摄影师,走上了专业摄影道路。十多年前广东省艺术摄影学会成立,杨老师成了常务副主席,领导会员为新时代鼓与呼,组织拍摄留守儿童、老人;拍摄城乡巨变;拍摄祖国大美山川……举办了多次摄影展览,出版了画册和数十期会刋,水平之高,影响之大,让人记忆犹新!
他在广州和广东多个地级市以及国外举办多个摄影巡展,影响极大,其中最具个性《重逢》个展在惠州等地展览,观众络绎不绝,拍手称好,被摄影家接地气的纪实摄影打动了。退休后,杨老师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理了一大批反映省内外以及海珠区改革开放的历史照片,精选后分别捐给省、市以及海珠区国家档案馆。海珠区政府和宣传部门珍惜这些珍品,为其出版了《村里往事》《郊乡变奏》等多本摄影集,留住了历史,留住了乡愁,还为他在海珠湖办了展览。2023年岭南金融博物馆又专门为杨老师搞了个展。
前不久,《杨对荣摄影艺术典藏馆》在海珠区国家档案馆隆重开馆。我有幸受邀参加典藏揭幕仪式,与海珠区领导、众多摄影家及杨老师的亲朋好友一起参观。
典藏馆藏品丰富,史料翔实。都是经过杨老师精挑细选整理出来的,是杨老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摄影沃土上辛勤耕耘结出的累累硕果。奔八的摄影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为他所钟爱的摄影事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典藏馆的建立,体现了海珠区领导、海珠区国家档案馆慧眼识英才,利用优质社会资源为社会服务的大智慧。
典藏馆开馆以来,观众接腫而至,津津有味地观赏,竖起大拇指称赞……
暨南大学不失时机,把典藏馆作为学生实践基地,为了年轻学子的成长,杨老师不辞劳苦,为他们做讲解员,开办讲座,毫无保留地为他们传道授业,不仅传授摄影技艺,更注重育人,他语重心长而又风趣幽默地启发学子把握机遇,为社会多作贡献!而今,市内很多单位和社团组织及机关学校,把典藏馆作为教育基地,纷纷组织前往参观学习座谈。想起当年我刚加入广东省艺术摄影协会时,杨老师也是这样激励我,经过不断的学习实践,我也有了进步。
我与杨老师结识已十多年。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当时我去交入会作品,恰好碰到了我的伯乐一一杨艺(杨老师的大儿子),他正为学会物色一位能写点东西的人,以减轻已逾花甲的杨主席的负担,我在现场写作品简介时,杨艺有了意外的发现。便在杨老师的鼓励下,抱着尝试的心情,忐忑地上任,当起了会刋的编辑。在杨老师的指导下,为学会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增长了才干,受到摄影前辈的好评并与杨老师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真要感激他们的知遇之恩。
深深祝愿:杨对荣老师艺术之树长青!

松竹体新汉诗一首致敬杨老师
我心中的杨对荣老师
(上平真韵)
对荣师
奔八旬
心中有爱
机不离身
睿智勤奋者
传世作皆珍
交时间老照片
出佳酿陈香醇
伏枥老骥志千里
摄影大师名秋春
策马骋
寻梦人
艺术之路捷报频
癸卯冬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