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消逝的洛阳铁路生活段说起(杂谈之三)
文/沈新培
"要想富先修路"是许许多多地方的口号,也是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国家也有交通强国的策略和倡仪,于是国铁集团响应国家号召,提出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豪言壮语,践行中国铁路人从无到有且日益完整的铁路网络。中国高铁从四纵四横的发展起步,现已基本完成八纵八横的超越,正在向省会城市一小时到达省辖各城市城际高铁网目标进军,不久的将来都会实现这一目标。比如河南省省会郑州市,将来到达省辖的每一个城市,都将实现小时经济圈。另外,郑州是全国的交通枢纽,建成了"米"字型的高铁网络,这在全世界独一无二。

中国的高铁里程、高铁速度、高铁机车数量、高铁技术指标均已达到世界第一。近年来又帮助多个国家建设高铁并开通高铁运营。但中国铁路却是靠着每年发行铁路债券及银行贷款维持运营。从2013年3月16日铁路部撤销时的负债3.06万亿元,到2022年年底财务报表显示负债6.11万亿元,整整9年负债递增了3.05万亿元,增负50%,估计到2023年年底可能负债会突破7万亿元或更多。

现在的铁路货运是挣钱的,特别是开行的国际货运班列,但所有客运基本上全部亏损。目前运营的上百条高铁线路中,盈利的只有6条线路:那就是京沪高铁(上海到北京,号称全球最赚钱高铁);沪宁城际高铁(上海到南京);宁杭高铁(南京到杭州);广深高铁(广州到西九龙);沪杭城际高铁(上海到杭州);京津城际高铁(北京到天津),其它的全部在亏损运营。那你要说不挣钱还在年年调图增开车次,不是赔本瞎吆喝吗?其实,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铁路要的是"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的体现。国铁集团践行了"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铮铮诺言!

当然,国家主管部门不会把国铁集团的负债买单清零。他让你挣了钱慢慢还债自己去解决,国家要的是社会效应,也就是全国人民出行的便捷、舒适、快速,以及国际上对中国高铁的赞誉,而没有把经济效应放在首位。当然,到了铁路基本建设完成后,就总能慢慢的把负债还清,但这是一个很漫长很艰巨的任务。

挂在帐上的负债国铁集团公司不会害怕且担心。它只管给企业员工增加效益工资,月月执行扣1返5的企业年金制度,让铁企员工稳着心保证安全运营。它知道国家不会因负债让我休息,反正货车客车高铁每天按照运行图正点开出保证安全就好。停开是不现实的,那样会引起社会不稳定与强烈反响。但铁路企业慢慢的懂得了经营道理:在旅游黄金季节增开一些车次增加收入,在春节放长假或淡季,也会停运部分车次,以尽量减少些亏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