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书画文七星分社第157期桂林都市头条
理稿融汇:韵芘胡桂芹
供稿审核:林耀平
供图:林耀平
湘陈老酒先生令人神往桂林的《很享受腊肉的那种味道》
很享受腊肉的那种味道
作者 : 湘陈老酒
做腊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华美食不可或缺的一件事。由于祖国幅圆辽阔,做腊肉的季节各有不同,作为长江以南的广西桂林,一般应在“大雪”季节过后才能考虑。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得晚一些。过“大雪”了,天气还暖融融的。妻子迫不及待地对我说 : “要去买肉做腊肉了”,我说:“做腊肉要过了冬至才好,天气越冷,做出的腊肉才越加地道、越加香醇。”但她不听“老人”言,说现在的猪肉便宜,等过段时间价格涨了再做,就吃老亏了。
她说的也没有错。去年这个时候,猪肉价格比现在贵一倍还要多,想做点腊肉吃,一问肉价心里紧,甚至痛,所以就没有做。但年夜饭少了腊肉这道菜,不仅年味大打折扣,还影响了情绪,心里老觉得少了什么似的,特别的不爽。
也许是要弥补去年的缺憾吧,妻子不顾我的忠告,还是买回了一百来斤半肥半瘦的上好猪肉,以及十三香、花椒、胡椒、酱油、蚝油、高度三花酒等佐料,先用海盐把猪肉搓揉一遍,放置到一个大碗盆里,再加入佐料搅拌均匀,然后拿一块大丁板压在碗盆上,腌制满三天三夜后,用铁钩子把一块块吸足了各种香料味道的猪肉钩住,挂到阳台上晾了起来。
岳母娘做腊肉的心情比我妻子还急,前段时间就早早地做起了腊肉,也可能是做得过早、气候太热的原故,挂上去没几天,腊肉就变味了,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味道,于是只好统统地扔掉,真的好可惜的,只好又再去买了几十斤猪肉,重新做了一批。
岳母娘今年急着要做腊肉,并且不惜推倒重来,是因为她远嫁台湾的小女儿要回来过年。岳母娘要用自己亲手做的腊肉,招待她离家二十多年、第一次回家过年的女儿,让她记住“母亲的味道”,记住“家乡的味道”,记住“过年的味道”。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也会做腊肉。那时候猪肉是稀缺物,平时难得吃上一回,但冬至过后,父母双亲总会想办法弄回一些猪肉,切成小条,过油炸黄,然后用棕叶把油炸过的小肉条穿起来,挂在炉灶的上方,熏制腊肉。那时候的小孩子真的十分地盼着过年,这几块猪肉一挂起,我就知道要过年了,心里美滋滋地等待着年的到来。
那几块挂在炉灶上方的猪肉,经冷风吹、烟火熏,很快就变成了黄里透红、油光发亮、望一眼就口水直淌的状态。只要你注意观察和倾听,久不久会冒出一两滴猪油滴在炉火上,“嗞”的一声蹿起一点小火星,然后会溢出一股诱人的香气,那真的能让人垂涎欲滴、口水直流啊!
过完年后,我更是急盼着什么时候能吃上吊在炉火上的腊肉?甚至常常紧盯住那几块腊肉,天天盼望着取下来一饱口福。但父母总是舍不得吃,说要等到来了客人,或者实在嘴馋了,才割一点下来炒给我们解馋。炒好解馋的那一点点腊肉,母亲还总会提醒我说 : “省着点吃,三寸喉咙深似海,人不节俭一世穷”。于是我只好细咬慢嚼,一小块腊肉要分好几口才吃下去。
回头我们再聊聊做腊肉。要说做腊肉,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讲究,不同地方有不同地方的做法。我们这栋楼的住户曾经是一个部队的战友,来自五湖四海、天南海北,彼此都了解认识。过年时,都会按照老家的招法制作腊肉 ; 回老家过年的老战友,也会大包小包,带一些家乡的腊肉回来 ,包括湖南的、江西的、四川的、贵州的;腊肉的品位有风干的、烘干的、稻谷壳烤的、甘蔗渣熏的……大家你送我一块,我送你一碗,相互交换着品尝,既领略到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风味的腊肉,又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腊肉制作技艺,以及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饮食习惯、文化特色,可谓饱足了口福,还增长了见识,更融洽了战友情和邻里爱。
腊肉的吃法、炒法也多种多样,五花八门 : 炒起来吃、蒸起来吃、炒饭吃、做火锅吃……但味道都好极了 ; 腊肉炒冬笋、腊肉炒莴笋、腊肉炒干豆角、腊肉炒萝卜干……味道也都非常美妙。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老家挂在炉灶上用烟火气熏烤出来、用柴火爆炒出来的腊肉 : 把它们切成薄片,放入锅中一阵爆炒,瞬间腊肉就由白变亮,待炒出一些油来后,加入姜片、大蒜翻炒,再撒入红辣椒粉调色增味,那真是又好看又好吃,什么海味佳肴、园蔬珍馐也抵不过我讲的这种腊肉。
当然了,从营养科学这个角度讲,腊肉的营养远不如生鲜猪肉,吃得太多,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过去人们没有食物保鲜工具,无法对多余的猪肉进行防腐处理,只好把它们做成腊肉贮存起来,以待日后慢慢食用。现在对食物保鲜已不是问题,但家家户户做腊肉、食腊肉的习惯和爱好,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雪”过后,桂林做腊肉就进入了高峰期,就我住的这一带,举目望去,几乎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挂满了腊肉 : 红的是腊牛肉、牛舌头,白的是腊鱼、腊鸡,红白相间的是腊猪肉、腊鸭肉……一排排、一层层,齐刷刷地排列着,就像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不仅仅是桂林,天南地北、城市乡村,只要一到寒冷的冬季,有烟火气的地方,就会飘散出腊肉的香味。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腊肉,让人想之念之,爱不释手。从寻常人家到显贵人家,从街边排档到国家盛宴,都不缺腊肉的身影。过年吃腊肉,待客用腊肉,走亲访友送腊肉,给远方的亲人寄腊肉……做腊肉、吃腊肉,既是一种传统、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怀、一种乡愁。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经过这些日子的风吹日晒、烟熏火烤,妻子制作的腊肉已呈现出诱人的酱红色,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浓郁的肉香;岳母娘第二次做的腊肉也非常成功,就等着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地过年、与远嫁海峡对岸的女儿回来团圆了!

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书画文七星分社 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
黄蓓蓓 徐文斌 文长海 敬新谱 韦天喜 龚志林
常务副社长:尚玉洁
副社长:
涓涓溪流 李孔逢 李运德 巫兰 孙炎宏 李席林 徐新能 杨爱国 云横秦岭 覃滋高 吴律醒 苏平峰 桂太平 加阅 董芝 王瑞逸 张振球 张学超 王庆福 肖永传 韦天喜 唐奇芳 李文涛 赵荣新 隆光诚 廖家驹
顾问:
蒋官军 周卡宁 雅兰 赵淬 王学志 随风 雅兰 东方 胡自立 唐祥玉 祁培成 周牧游
编辑:
韵芘胡桂芹 敬新谱 苏平峰 吴律醒 徐新能 张振球 王学志 随风 东方 胡自立 唐祥玉 刘飚 祁培成 周牧游 涓涓溪流 李孔逢 巫兰
责任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
艳阳花开 老革命 虹 何伟生 宁卫 清风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
艳阳花开 虹 优雅的女人 一梦 清风 伊岚 山谷幽兰 张华 幸福的女人 美丽阳光 玫瑰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