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纳之魂傣族园
文/王道海
美丽的西双版纳傣族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区,座落于素有“孔雀羽翎〞 之美的橄榄坝,距景洪市区三十一公里,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省级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省级文明风景旅游区。是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占地面积336公顷。主要由曼将、曼乍、曼嘎、曼听、曼春满五个傣族村寨组成,共有村民355户,1789人。五寨连珠浑然天成,千年积淀民俗风情。

傣族园浓缩了傣民族文化的精华,是西双版纳傣民族的缩影,被人们称为西双版纳之魂。园内集中展示了傣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体育、建筑、服饰、饮食民俗民风等,是一个多元化的民俗生态旅游精品景区。旖旎的亚热带庭院风光、浓郁的傣家生活习俗、典型的傣家竹楼造型、传统的手工艺制作、神奇的佛教文化等。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一幢幢精巧别致的傣家竹楼掩映在绿树丛中,透着一种天然的纯朴。眼下竹楼周围的香蕉、芒果、荔枝、木奶果、蕃木瓜等热带水果,缀满枝头,散发着淡淡的清香。那高大挺拔的椰子树、贝叶棕树和亭亭玉立的槟榔树,把具有民族特色的傣家竹楼打扮得格外美丽和妖娆,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人。

一座座古色古香、精美古老的佛寺和古塔巍然矗立,肃穆庄重,向游客昭示着佛家的久远,也昭示着它们在傣家人心目中非同寻常的地位。曼春满佛寺、曼听佛寺已有1400年的历史,积淀了丰富、厚重的南传上座部佛教文化,是西双版纳最古老的佛寺之一。多少年来,坚持通过赕佛颂经、拜佛祈福等活动,向游客展示并传播佛教文化。佛寺中至今保存有著名壁画《如爹米转世》和《释迦牟尼的故事》。
傣族园内有一条具有民族风味的曼景兰食品街。在这里游客可以享受到风味独到的傣味菜,傣味菜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它在滇菜派系中,别具一格独领风骚。在云南省24个少数民族的菜肴中,享有盛誉。最具代表性的有:香竹饭、喃咪、油炸青苔、酸笋煮鱼(鸡)、炸牛皮、菠萝饭、傣味拼盘、包烧以及最具特色的剁生和白旺等。在这里游客可以品尝到纯正的傣家风味。

傣族园的泼水广场,每天都举行大型的泼水活动,吸引游客直接参与,体验泼水活动的乐趣,感受傣家泼水时的热烈场面。天天欢度泼水节,演绎了这个古老边疆民族和谐欢乐的节日盛宴。
傣族园赶摆购物区内的织绵、服装、傣包、首饰、民间工艺品、木雕艺术品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很受青睐,赢得了游客们的赞美。
“云南因西双版纳而有名,西双版纳因傣族园而美丽”,这是十五年前,舒婷、关仁山、张昆华等九名作家来傣族园采风后,被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所倾心陶醉,共同发出的感慨。脍炙人口的散文《澜沧江边的蝴蝶会》,是六十年代初著名作家冯牧在傣族园曼听到曼乍的林间小路上,幸遇蝴蝶盛会,随即写下的传世名篇。歌曲《想找竹楼安个家》唱出了橄榄坝这个温柔多情的傣乡的内涵和无穷的魅力,深受大家的喜爱。“一日作客橄榄坝,夜夜梦回傣族园”。这是诗人笔下真挚的佳句。
傣族园是庭院园林的典范,园林学家评价说;傣族园是一座活着的民族历史博物馆,历史学家总结说;傣族园是植物王国的基因库,植物学家如是说;傣族园是人间仙境世外桃源,文学家赞美说;傣族园是西双版纳的灵魂,凡是来过西双版纳傣族园的人都这样说。
傣寨氤氲掩竹楼,
清香瓜果缀枝头。
风光旖旎蓬莱境,
景色怡人醉眼眸。
(注 : 2023.12.20于西双版纳)

【作者简介】 王道海,笔名逍遥,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楹联家协会会员,尚志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楹联家协会会员,亚布力林业局文学社成员。曾供职于黑龙江省亚布力林业局,现退休定居辽宁省大连市。

【老丫文苑 :创始人】
陈艳丽,女,汉族,吉林松原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华夏诗词文学社:社长主编》江南诗词协会会员。作品有诗词、散文、小说《老丫》。经常发布在《华夏诗词文学社》《江南诗絮》《都市头条》《北方都市文化》《松原日报》《松花江》《温馨微语》《艺苑百花》《大江诗社》《巴马文化社》《中国爱情诗刊》《花花上酸菜》等报刊与微信公众平台。




金牌主播朗诵热线:
传奇: 13436847700
智昊:13756148336
阿桂:13943822385
天乐:13991678287
(备注: 作者可以选择您自己喜欢的主播老师为您朗诵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