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女成功″是父母最大的成功
文|陈希文
清代政治家丶思想家 林则徐在家训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其意是说,如果子孙后代像我这般,贤良能干,有太多的钱何用,钱多反而损坏了他的斗志;如果子孙后代不如我,留钱给他做什么?他愚蠢无能,钱多更会使他犯错。林则徐为官,家训严谨,带头自律,子孙遵行,他的后辈儿孙都很优秀,为国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反复领悟这段家训,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充当了人们的拜物教。日常我和同事们闲聊中多时探讨的话题就是:"人这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到底是为了什么?"多数认同是为了挣钱养家,给下一代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且㸔,孩子一出生,年轻父母就有了挣钱养家的生活担子。孩子求学期,父母辛苦劳作,舍得花钱,甘愿投入,为了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使其受到更好的教育。其间,为了孩子学习不落人后,又不惜支付高额学费,让孩子上校外的培训班、辅导班,或请家教单独补课,盼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有更好的发展。大学毕业后,父母们又操劳孩子的就业丶婚姻,孩子成家还需买房买车。有人大体框算,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家,花费少則八九十万,多则过百万。这样大的支出让人生畏,是一般家庭难以承受的。
当下,人们从培养孩子的沉重经济負担中清醒过来,只要一孩儿好。多一个孩子,父母终生受累不说,巨大的经济支出就使其不堪重负。因而,当今的年轻夫妇生育观念有了新的变化。婚后推迟要孩子或少要孩子,甚或成为丁克不要孩子。尽管国家鼓励生二胎丶三胎的政策早已出台,但近年人口生育基数逐年下降。
当今,社会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供养孩子学业消费必然以钱做为支撑。父母们为了孩子,一生都在辛劳,一生都在付出。茫茫人海,东奔西颠,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为钱而来,为钱而去。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在金钱的驱使下,多数人通过诚实劳动获得合法收益。而一些人为了来钱快,多赚钱,见钱眼开,唯利是图,竟然采取不正当的甚至非法的手段,谋求得到最大的利益。近年来经济领域违法犯罪时有发生,官场的腐败案件也接连曝光。腐败官员贪腐受贿,少数人占有巨额资产,富可敌国,给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极大損失和危害。在钱的诱惑下,这些人做了金钱的俘虏,为了钱不顾一切,丧失了人的良知,甚或不顾党纪国法的约束。近年反腐力度加大,腐败分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有的家属子女也锒铛入狱。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已形成了不想腐,不敢腐,不能腐的強大氛围。
世间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家业的兴衰也会随着时势在变化。老祖宗说过"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是古人智慧的总结,优良的俗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富不过三代,历史上即使最富有的人,其财富也往往难以维持三代。第一代人是创业的一代。这代人历经磨难,创造的财富为后代人打下了家业基础。第二代是守业的一代。这代人中的继承者,知道家业来之不易,会在上代人的基础上继续打拼。第三代人是享受的一代,物质优越,不愿再过艰苦生活,贪图安逸,结果坐吃山空,败光家业。所以说富不过三代,这是普遍规律。当然也有例外。"穷不过五服",(五服即五代)是说贫穷可以激发人的斗志,通过努力积累财富,生活会逐步改善,一代比一代強,总有一天会摆脱貧困。我们从老袓宗的告诫中可以领悟到"创业容易守业难"啊!创业的父母们为儿女即使存有万贯家产,也难保后代家业永兴𣎴衰呀!
林则徐的家训和老祖宗的衷告在培养下一代上同为一理。教子教孙须教义,积善积德胜积銭。钱是为人服务的,要做金钱的主人,不能成为金钱的奴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应通过诚实的劳动,勤奋的工作,积极的创造取得正当的收入。那些违法乱纪得来的钱财是肮脏的,是不可取的。切莫被金钱吞噬了灵魂,丧失了良知。在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既要舍得投资,更应注重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有了优秀的人才,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培养出了败家子,几代人多年积攒的家业就会毁于一旦。
历史和现实告诫人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以自身的正能量教育孩子,影响孩子,当好孩子的榜样。有什么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家教家风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功劳不是以你为子女创造财富的多寡而论,而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懦目染,培养出了"成功的子女",这才是父母最大的成功。成功子女是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丶有纪律的青年才俊,是现代化未来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是世间之人杰,社会之精英,国家之栋梁。有了这样的子女,家业自然兴旺,也必然会报效国家,造福社会。
古人云: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这也警示那些腐败官員:纵有良田万倾,也不过一日三餐;纵有广厦万间,也𣎴过卧榻七尺。尽管倚仗权力你已成为富翁,但没有教育出成功的子女,你的一生也是很失败的。切莫私欲膨胀,为了个人及子孙后代的永世富足,而贪心无度,祸国殃民,既毁了自已,也害了子女。这是天理不容的啊!
作者简介:
陈希文,陕西乾县人。大学本科,高级政工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員,咸阳市职工作家协会顾问。一生务过农,当过铁路工人,从事党政工作四十三年。曾先后任过乾县团县委书记,乡镇长,党委书记,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后又调任永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副书记,县人大主任等职。多年的职场生涯养成了酷爱学习,勤于思老,务实敬业,笔耕不辍的好习惯。曾出版文论专集《情怀》和纪实文学《驿路心雨》。《品茗幽香》《人到中年》《青出于蓝》是作者花甲年后的散文诗歌专集,真实地记录了退休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人生感悟,弘扬了主旋律,充满了正能量,对后代人的学习、成长、进歩、做人有一定的励志作用。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