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记忆
作者:甜瓜瓜 主播:艺舟

在我的记忆里,青岛,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街道很干净,也不喧嚣,初来咋到,就把我一个北方女子陶醉在这依山傍海,海天相接的画卷中。印证了康有为先生对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舟可楫“的精确概括!
青岛有名的八仙墩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那次我是结伴同行,早上,在太清宫下车后,竞然忘了带随身物品,又往返徒劳,结果与队伍拉开了距离。我和好友沿着海边的蜿蜒小路疾步前行,不一会儿汗水湿透了衣衫。海上的雾气很重,眺望远方的能见度也很差,静悄悄的山路,前不见游人,后不见来者。小路两边,一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一边是树木茂密的大山,崎岖的山路非常难走,让负重前行的我,险些有点吃不消,但退路是遥不可及。只有咬紧牙关,再翻过几个山头就直插八仙墩了。其实,爬山的过程也是很美的,踏着落叶和荒䓍,听着涛声和鸟呜,也是一件富有诗情画意的过程。

八仙墩坐落在崂山的东南角。那里风高浪急,千万年的浪涛冲击,由于海风的侵蚀,形成一片陡峭的石壁,黑、白、红等多色相间,层层叠叠,斑斓绚丽十分壮观!看!那顶部突出的部分,多像大雁的飞檐而地面坍塌的部分,就形成了“八仙墩”。
到了八仙墩正值跌大潮,哈哈!这下,可以一窥它的全貌啦!亿万年间形成的天然石墩沧海桑田,矗立在海中,顶部平坦,像是布满的棋子,有仰有卧,大小不一,相传当年八仙过海就是从这里出发,他们在这里喝茶休整,这些石墩就是当年八仙们坐过的,所以叫八仙墩。

登上石墩,第一次看海太激动了!我极目远眺,辽阔的大海真是碧海蓝天一望无际啊!身后的陡崖峭壁如刀劈斧削,我已经被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了,欣然接受着它的洗礼,把来时沿途的劳累都抛在九霄云外。我索性躺在一块石墩上,仰望着悠悠白云,聆听着大海的涛声,远处海鸟鸥鸣。
涨潮了!涨潮了!风起潮高,一阵阵海浪冲击着红礁岸边,翻起雪白的浪花。听着那汹涌的海浪撞击礁石峭壁的雷鸣声,印证了《崂山志》所述的奇观:“八仙墩,有石坡广数亩,东下斜插入海,海水汹涌,山势若动,其北则峭壁千仞,险峨逼天,下纳上覆,其势欲倾,石层作五色彩斑驳如锈,处其下者,仙墩也。大石错布,面平可坐,海涛冲涌直上与墩相击,搏浪花倒卷数丈,飞舞空际,如玉树,如银花、如琉璃,如珠叽,可喜可叹,洵山海奇险之极观也。”历代很多文人墨客到此一游,对其景象大加赞叹不已!

经历徒步的劳苦跋涉,八仙墩这个昔日只有“仙人”才能到这里,今天让我这个平凡女人在天崖海角处,也过了一把神仙的瘾,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博大神奇和广阔的魅力!
目睹这浪花翻滚,紫气东来的景色,思绪不知仙人何去何从,留下这石墩在人间。
没想到, 时隔多年,我有了大把时间都倾注于上网写博客,还结识了青岛知名作家海歌老师,并做了好朋友。

后来,海歌老师曾多次代表新闻网蹉跎岁月向我发出邀请,邀请我前来参加青岛文友们的聚会!那年,一个圣诞节的晚上我又一次来到美丽的岛城,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时光。那天,岛城很冷,小风嗖嗖的,下了火车我们直奔潜海湾栈桥,傍晚的海面像一位深邃的老者,静静的睡在暮色里,无垠的墨绿把夜空衬托的更加美丽!我们来到青岛海派大酒店,嚯!喜欢散文的作家朋友们己在这里等候,虽然初次见面,一点不陌生,因为我们都是{月亮在大海燃烧}、{冬天的记忆},{春天里}等多本合集中的文友!海歌老师还专门请来了摄影师为我们拍照,聚会在热烈的气氛中兴致盎然地进行着,大家举杯换盏觥筹交错是法国葡萄酒的火红给晚宴增添了喜庆,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第二天在海歌老师和青岛市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刘辉的陪同下,我们来到了海滨浴场,那天岛城的天非常蓝,阳光也特别明媚。我和海歌老师慢步在海边,不一会儿海歌轻轻地唱起了《弯弯的月亮》这首歌。

我望着平静的海面仿佛这是大海的声音,时而雄壮,时而舒缓,我闭上眼睛被海歌美妙的声音所陶醉!
聚会结束了,坐上返京的高铁,望着窗外美丽的城市,心情依然沉浸在与文友们欢聚在一起的气氛里。

作者:甜瓜瓜
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喜欢文学,喜欢交友,喜欢在报刊、杂志,金榜头条发表文章。曾在2019—2020年荣获第四届华夏散文最佳创作奖和季羡林生态散文三等奖。

主播简介:仇振敏(艺舟)
一个热爱朗诵艺术的人,愿在诗歌散文的世界里诠释美的韵律,以书香浸染心灵,用声音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