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说诗
得高阳先生谬赞,开始没有整理,因为觉得拙作不配。但是诗歌评论亦是诗人兼评论家的心血,不忍心埋没。遂整理如下--
一、《五指山》
你的作品有一个异常闪亮的地方,这是我读书万卷(夸大点)也不太见过的,既不是李清照朱淑真鱼玄机,也不是索德格朗基尔施毕肖普,看似混杂于诸多情感细腻丰富的现代当代女诗人中,实则不然。
我看到的是你的诗有一个很精确的“准心”,“准心”不是指其单调而目的性强,而是体验和描绘方面的准心,这可是不太好拥有的。你的诗作结构、倾向又非常需要这种准心,有很多诗歌可能对其依赖性不那么强,属性不同,你这种属性,写成这样的,还真是罕见。
当然,之前用“女诗人”作为范围其实是不妥的,诗人就是诗人,只是说女性诗人还是多少具备了一些和男性主流诗人不太一样或同样有但普遍更丰富的特质。
雅典娜从他那破老爹的脑袋里蹦出来时天生自带强大武装和智力,连其强悍的前辈也难以媲美这些闪光之处。
有的真诗太糊涂,糊涂过头了,虽然糊涂的诗往往也好看,但看多了就感觉在乱整,反而失去了准心,打一个是一个的感觉,本来有的真气,会因为太糊涂随便而显得刻意并散乱。
《五》诗有奇妙感,此山之意象通俗认知上要么佛猴之争要么傻逼时代歌曲之类,而《五》顺其自然地回归到真实的手,手还要去追逐手,感情特别真挚,柔情而隐含着难以消灭的力量和冲突,感觉把这个词被通俗文化玩坏的一面杀死了[呲牙]还使我想到我自己写手指的诗了(高阳评)
(注:《五》即《五指山》。附诗:
五指山/煜烟
我的手是一盏
熄灭的灯笼
当你的手落在
我手心时
灯笼霎时亮了
五根点燃的白蜡烛
把它们的影子
映在月亮上
像新生的五座山峰
让我托起月亮吧
它刚刚增长了
五根手指的重量
20190317
二、撞车
关于撞车的问题,在我看来,那似一种所谓“玄而又玄”(其实太玄了就是扯淡),其实当我们知道“我们所有的知识都是来自于遗忘”这个概念时,一切都不一样了。
在我自己所信的神学概念中,人类应当是有一个远比现在高得多的状态的,至于为何从来没有发生,这个难以赘述,但是灵感这个东西,当来自于类似这种“遗忘”的东西,我们在人世究极来说不是在成长,我们只是在醒悟(死了以后不知道),有的醒得早醒得快,有的醒得晚醒得慢,大部分人喜欢保持睡眠状态,所以唤不醒什么东西出来。
撞车当是来自于“共同被唤醒的内容”,那遗忘的知识当是宇宙般浩瀚,唤醒的虽是一些碎末,但这毕竟是“共有的”,总会有撞到一起之时。
不是所有能唤起遗忘的人都能怎样,有的人只是那一刻“头顶天使飞过”一般,终究还是流于沉睡。这个东西啊,就看雅典娜的属性强不强了,强的话就可以开一个大洞,使劲挖,然后不挖的时候,也会有东西经常冒出来。
我之前也撞过一次芒克(罕见意象重合),然后撞车的诗就被我嫌弃了,高中时撞过希姆博尔斯卡,但撞的是宏伟的天文现象与人们的麻木无知这件不常见的联系,这个比较值得自我满足
你所谓撞车的诗,都比原诗好甚至好得多,这大概多来自于你敏感且不过多去刨问自己的准心,每一种形式、风格的艺术虽然基于各自体系而评判标准不同,不宜横向对比高下,但每一种形式、风格、志趣的作品是一定有个精准度在那儿摆着的,比如描绘风物以融入情怀或思考,在描绘的程度和组织上,就是有个尺度的,不管是粗线条的或,市井的,还是小桥流水,或浓墨重彩,或精琢线条,捕风捉影,大部分作品都不能到位,有的是技术劣,有的是敏感度低,有的是爱陈词滥调。
三、标准
现代诗可凝练可絮叨,可宏大可废话,这对于提炼精神之精粹万物之尺度简直是个取之不尽的丰饶宝库,但要求反而高了许多,古体诗虽然要求严格必须专门训练,但必须达到一个看得见的唯一标准上的成熟才能显伸手,现在这个看得见的标准没有了,显身手看似简单但反而困难了,但这个困难又具有巨大诱惑力。
你的诗看似表面趋于从经典传统中取材,但我看了后都觉得取得很刁,有的人取得好,但一看就熟悉,你的取得刁,开始看似乎熟悉再一读其实并不熟悉,再三读就有震撼,是那种“我觉得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不是别的样子”的命中率。
四、 微信圈三首之评语
1、那样多个意外地显得格外优美的“不是”带着诗行层层递进,似宠辱不惊的讲述,似个看客站在树下或骑在枝头讲述说明与叙述者无关的情形,其下自是沉痛的哀婉,而我又读出一种决绝不屈的感情,深藏在讲述者的眼底,一有机会就以旁人无法觉察的速度向天空迸射出去,撕开鸟群,擦破云层……
附诗:
今年的燕子否认去年的巢
她不曾在此寒舍居住过
巢中的羽毛不是她去年掉的
等待在巢中的鸟
也不是去年陪她
云飞雾绕的那一只
他额头的疤
也不是被去年石子打伤的
两个新燕飞回来
也不是她去年的蛋里出来的
2、震撼!本来准备睡醒作一些表述,然忽见此诗,不得不拍案叫绝,如此精准,慑魂!
(附:
蜘蛛
蜘蛛在她头发结网
整个上午走来走去
像忧郁的人徘徊树林
一路上把它的愁思
编织成群星运行的轨道
这是她的唯一的访客
跟她合作的唯一的事
成功了也无人知道
飞虫粘在网上
挣扎
像在弹生命最后的
琴弦)
3、说笑一番,以余之陋见,吃肉之爱,是悲剧之爱(古希腊式的决然悲剧),余虽不决然效仿,然亦余之敬仰。下蛋之爱,余以为可能有二律背反之势,一曰所谓生生不息细水长流,实则已非爱矣,乃是化为苟且之追求;二曰不妥协,穷吾辈之智,竭吾辈之怀,破坏悲剧的构架,偏要藐视世俗之恶!!!
(附:
选择
有一种爱
是在把鸡剁了吃肉
还是让鸡下蛋之间
他选择了
让鸡下蛋)
四、批语
1、第一首(注《豹子与千里马》)是杰作,相当有代表性。是非常非常熟练的写作,觉得是一种模糊了的血肉模糊,一种速度中的速度,彼此冲突的速度在马儿被豹子吞食那一刻起渐化为一种内部的、更加有力的对抗,整首诗的维度在最后一部分得到了结构节奏都非常妥当完美的升级。所以说真是一种经典操作。
(附:
豹子与千里马
千里马后面
一只豹子
千里马只跑了
五百米
就被豹子抱住
紧紧地
像恋人的钳子
掐断了方圆
一千里的草原
扑倒了一千里的马力
带血的肉发甜像蜂巢
草原茫茫十万里
豹子允许千里马
跑够五百米
剩下那五百米
在豹子的血管里
跑完)
2、《秋雨》一诗是经典代表,从头到尾色彩渐渐层层递进,却完全没有突兀或拼凑之感,我感觉到我拥有强烈的第一视角在跟着画面推进,穿过每一层次只会扬起非常细微的涟漪,触目不惊心,在最后,维度再次穿越,进入了梦这个点,这是个数轴上的0点,安排得令人拍案叫绝,让人读完后会感觉到,这首诗有一个倒影,一个镜像,是从梦中向醒着的世界而来。
(附:
秋 雨
秋雨绵绵,秋风瑟瑟
弹琴又纺线
谱好了曲调没有词
纺成绢纱无人穿
池塘野鹅嘎嘎
黄昏灯火
老妇人拄着灯光的手杖
走进绢纱上的一幅图画:
摇篮像小船在水面荡漾
娃娃们在睡觉
她唱着催眠曲
雨中一匹小马
蹄子踏在梦的额头)
太好看了,我至今找不出谁的东西有你的诗这样适合作为现代诗、现代文学中作为经典美学来进行科普示范的案例了。
当代诗歌人人都想冒头,都想开路成旗手,其实一个都没有写出有这个资格的东西,然而耽于经典审美和沉思冥想的诗人,又极度少有不陈词滥调的,你是一个,我以前读过一个天津女诗人的大作,此君之作集壮美与哀婉之大成,若贯穿古今之极光,除你二人,此当绝矣。
你这样写下去,你会是中国的希姆博尔斯卡或萨拉基尔施。
4、蝴蝶一诗当是读了纪伯伦之后的感悟,也是浑然天成一般,几个意象你上我下你下我上,又不显得刻意在迂回照应,这技术含量也是相当高的。
像是炽热的萤火时上时下,将黑夜烫出一串精美有序的疮孔形图案的感觉。
(附:
蝴蝶
整夜,我想着一只蝴蝶
如何被烙烫在一个年轻女奴的脸上
当时蝴蝶的温度让皮肤嘶嘶燃烧
青烟升起渐渐消融于白云
白云依旧雪白
是白云掩藏了油脂味道的青烟
是白云降下雨水熄灭了蝴蝶的火)
5、近作又多有童话的感觉,画面感强烈,色彩丰富而不斑驳杂乱,又没有凡人写这种作品通常会写出的愚弄人的感觉。
(附:
雨
雨不停地下
世界变成了一个
晶莹闪烁的大海
一朵小花勇敢地
打开了她的花瓣
一只小青蛙跳起来
紧紧地搂住花儿的茎杆
“花儿呀,你是我的雨伞🌂!”
“不,我是桨,我们要泛舟,飘荡在这大海上!”)
你的诗纯度太高了,喜欢经典美学美感的人其实不少,但能用语言来创造它的,寥寥无几。
我读逝去大师们的诗歌,一般是赞叹加折服,进而想如何开辟另一条路并驾齐驱,读你的诗我完全丝毫没有想去超越的念头,因为这些天工开物般的东作品,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了,触到了某种穹顶,若以普通的眼光去看待,是亵渎的。
真是神奇……
不过你的诗激起了我巨大的野心,哈哈哈,我之前基本已经完全把语言敲碎了,然而我的骨子里最有感触的还是你这类东西,这使我不至于走得太远太偏,想来真是幸运。
真是不错,有新诗一定继续发来。
五、对话
--我要整理一下你的评语,给自己打打气,给自己贴贴金:)
--贴金谈不上,我是无名小卒,但应该可以打气,因为皆是灼灼真言,远不是评语那么枯燥简单套路。
注: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holyshania Shania仙妮亞 2021-11-20 21:37
高阳说诗
经作者同意,授权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