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资助的大学生
何以不知“感恩”为何物
李红军

日前,笔者在短视频上看到一则消息,看后让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位从山沟里成长起来的姑娘,因为学业突出,家庭无力负担其上大学的费用,资助单位见此及时伸出援手供这位姑娘读完大学。资助单位先后在这位姑娘身上花了十几万元。
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位姑娘读完大学后要去国外留学,并且大言不惭地要求资助单位继续提供每年不少于20万的费用,一时间让人无语,甚至有些令人匪夷所思。
当资助单位说供到大学毕业,该单位已经完成自己的资助义务时,这位姑娘竟然恬不知耻的说,既然资助就要资助到底,不能半途而废。还振振有词地说,如果不是受到资助,自己每年可以挣到20万。
看到他们的对话,我有些无语,甚至是愤怒。按说,资助单位在四年的时间里资助了十几万,已经是仁至义尽,自己的父母恐怕也难以做到。作为这位姑娘应该感恩,可她倒好,不仅不感恩,还要一味地索取。说得难听一点,已经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
人们常说,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一个从山沟里走出来的女大学生,她应该懂得资助单位与自己非亲非故,完全是凭着道义,凭着人间大爱。十几万对于一个封闭山村来讲意味着什么,这个姑娘心里应该清楚。可是这位没有感恩不说,还把资助单位当成了摇钱树,让人家继续提供资助。凭啥?
这家资助单位的负责人也是毫不客气地指出:“你以为你是谁?我们资助的应该是那些懂爱心,有良知的人,就凭着你的这种态度,我们决定不再提供资助。”
面对资助单位的一番义正词严,这位姑娘还在强词夺理。只是资助单位不再搭理她,显得很是无趣。见过不懂事理的,没见过这么不懂事理的。你以为你是谁?别人凭啥要承担一个没有良知的“白眼狼”?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哪有那么多的“理所应当”?
一个人可以无知,但是千万不能没有良心,不懂得感恩。按说,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懂得明辨是非,分清善良与丑恶,可是从这位姑娘的言语中丝毫看不到“感恩”的影子,看到的却是一味地索取。
在笔者看来,这位姑娘这几年的书算是白念了,丝毫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她即便是硕士、博士毕业又能怎样?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不懂得知恩图报,这样的人知识再多也是枉然,对社会一点用处都没有,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之徒。
或许,这种“感恩缺失”只是一个个案,但是由此带来的社会影响应该引起我们的警惕。我们需要资助的是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绝不是不懂得“感恩”为何物的人。
“感恩”不应该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稀有资源。一个人也好,一个家庭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当“感恩”成为“被遗忘角落”的时候,我们就要反思我们的社会机制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做人要有良知,一个受到过他人资助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忘记他人的恩情。或许,他人资助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不图回报,但是受到资助的人如果心里没数,忘掉“感恩”二字,则枉为一个大写的“人” 。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