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消逝的洛阳铁路生活段说起(杂谈之二)
文/沈新培
我说洛阳生活段是个历经磨难的单位是有依据的,光是段名几经变更。最先为洛阳生活所,后为洛阳生活管理所,再为洛阳生活供应段,附属运通公司时为洛阳生活服务中心,最后从又回归局直管段定名为洛阳生活段。少了“供应”两字,可能是没了段辖供应站车间,少了供应车为沿线车站员工生活服务供需而变。每一次段名的变更虽说是企业改革的需要,但折腾来折腾去没有实质性意义。

再说动荡不稳,2000年5月1月段辖各乘务员公寓移交所在地铁路机务段,上级部门要求连在各乘务员公寓退休的人员一起移交。时间紧急又突然开展,段劳人科4月30日加班一通宵才把移交档案整理好。可交到机务段5年后,2005年6月13日各乘务员公寓连带退休的人员又重新交了回来,并有一些机务段的人员因各种原因也捎带来到了生活段。交出交回过程中的人浮于事,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如一场戏剧而告终。
2020年年底前洛阳生活段归并郑州生活段,原段机关人去楼空,后来被洛阳房建段利用。机关人员上班利用快捷的快速或高铁列车在洛阳郑州间穿梭,工作还是那样工作,人员还是那些人员,耗掉的是国企的资产,浪费的是不用个人买单的一切。但不方便的是去段机关办事的员工和退休职工及家属,他们乘车没铁路免票,想不花钱买车票去郑州得跟列车客运员说好话。去郑州办事得一天,时间上耗不起,比以前不方便多了,办事更加难了。

在洛阳生活段归并郑州生活段后,我曾想起一句老话,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那么当时消失的洛阳生活段还能再回到洛阳吗?会显灵那句老话吗?当时没人敢断言,但我隐隐中总感觉会在某一年某一月某一天,还会重新回到洛阳。因为现在的领导层面基本上很少具备毛主席时代干部的本质精神,务本求实的工作作风;一心一意为国家为企业谋发展的思想;为企业员工退休职工谋福祉的观念;尽心尽职尽力去做好工作的干劲热情;吃苦耐劳肯干流汗的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缺乏的,需要在工作中培养锤炼的。
正因为如此,坐在办公室里动不动一些奇葩事就会拍板定案,于是二个相隔几百公里的单位合并成了一家。这种弃近求远的管理办法,可以想象怎么能使工作顺利?怎么能够做好工作?只有先尝试尝试再说,行不通以后再变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