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 讲 鼓 励 人 的 话
网络天气预报告知,此次全国大范围降温,南会波及海口,但我先感知到了来自大陆战友的真诚和热情。
昨天,远在乌鲁木齐的余成刚战友,发微信告诉我,有位四川岳池县战友到海口出差,知我在海口小住,想到家里看看。除过感到高兴,表示欢迎,不可能有另外的态度。
上午十时左右,接到战友到小区院子电话,我一见面,似乎能想起三十多年前他的模样与表现。宋迎春,我担任团参谋长时团里军事体育训练优秀个人,坦克一连战士。
近两小时交流,得知他复员后,既有市委办公室工作经历,又有后来调入县城工作过程;既有留职停薪自己创业的艰辛,更有返回单位十年多来奋斗。我一直在想,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后代,一个城镇入伍士兵,一个国家工作人员,为什么可以放下安逸的工作,自己创业?为什么本来在国内已经有那样良好声誉的公司,而带领一众民工,到苏丹去架设由卡土穆到苏丹港400多公里高压线?为什么能够经受得了一年内,由吐鲁番60度高温到零下50多度黑龙江漠河,完成高压线路架设工程?当我把这个问题提出时,小徐同志告诉我:“在甘肃肃南文殊沟三年当兵历史,对我人生最大教育,就是绝不向困难低头,就是人一定得干点事业。有那三年吃苦垫底,什么样的苦都能吃了”。
当我谢谢他这样远,这样忙碌,还带着家乡特产和爱人做的腊肠,来看看我这退休老同志,他的回答同样令我感动。参谋长,你当年能够记得我一个兵的名字,能够清楚我训练特长,能够让我给大家表演单双杠内容,几次表扬肯定我,一定会激励我一辈子。边说,他边打开手机,让我看看他现在五十岁了,仍坚持两天跑一次十公里左右的锻炼记录。
他与我慢慢回忆三十多年前的细节,有在团里操场的,有在他们连器械场旁,有的我记得,有的则不完全记得,但他讲的如同昨天一样,十分清楚。
看来表扬激励人的话,只要实事求是,还是要多说为好。
《作者简介》
李建印,陕西澄城县人。1957年出生,1974年参加工作,1976年2月入伍,服役41年多。经军队初、中、高级培训及赴俄罗斯留学,获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历经基层部队带兵训练,后在兰州军区机关工作至退休。少将军衔。长于战备、训练、装备、管理工作,文字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