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从苏雪林一生想到的
毛兴武
看了一篇文章:《她,用了半辈子去骂鲁迅,却不愿为丈夫熬一碗粥》,这个她,就是与鲁迅同时代的苏雪林。只因当时她送去的一篇文章被鲁迅怠慢轻视了,等鲁迅过世后,她就多次在纸媒上发表抵毁鲁迅的文章,这一抵毁,就花了她半辈子的时间。以至于,她一直活在自己所谓的才华与浪漫里,却对生病的丈夫不闻不问,原因是丈夫太过实在和理性,给不了她想要的罗曼蒂克。至于她的“才华”,也渐渐的在历史的长河里湮灭了。可悲又可叹!
回到现实社会,文人相轻,自以为是,却太过普遍。也有一种活在自我精神的陶醉之中,却对别人的指正批评不屑一顾,对自己的行为妄自菲薄,沾沾自喜。比如某些个别人,你说他一句,他必定会加倍回怼你几句,就像一只飘飘欲仙的氢气球,受不得一根针的批评,既可笑又可怜。想自由,又舍不得别人的恭维供养!
一个人,生来是一张嘴两只耳,就是让你多听少说。好为人师,也许就是人的劣根性。老话说:“黄连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过”。人,总是喜欢听好听的假话,不愿听难听的真话。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内心有了是非判断,真假善恶美丑已明辨,对眼前喋喋不休的这个人,客气,只是出于自身的涵养与礼貌,而心中却早已厌恶之极。俗话说:“世界上有两件最难的事情:一是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别人;二是将别人兜里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年老,既意味着成熟,但也意味着顽固。不然,我们这个老龄化严重的社会,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死不相往来的孤独老人?!
作者 毛兴武,男,现年59岁,大专,贵州省贵阳市人,曾在银行报社街道办等单位工作,现为贵州省诗人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