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16日早9点,首届钜平文化论坛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钜平镇政府大礼堂举办。

李白诗作与钜平相关的地名
文/牛尊先
诗仙李白不但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磅礴诗句,而且寓居大汶河流域,并且在此写下了多首与地名有关的诗篇。这些诗作涉及了许多与“钜平”相关的地名,为中华灿烂的地名文化绽放出了璀璨的花朵,也使得“大汶口”地名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钜平(也作“巨平”“距平”),古县名。其地秦属济北郡,汉高祖元年(前206)在今岱岳区大汶口镇置距平县,隶属泰山郡。三国魏、晋因之(东汉、西晋曾设侯国),至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除,前后存在了762年。

钜平县置,虽曾一度设在太平(今宁阳县磁窑镇),但长期在大汶口(今大汶口镇区)。大汶口,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里有着灿烂的文明。1000多年前,诗仙李白曾经寓居柴汶河新泰段的沙丘城,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李白写下了一系列带有地名的不朽诗篇。
(一)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与杜甫,是举世公认的诗仙、诗圣,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现存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作的只有两首。其中之一,就是这首《沙丘城下寄杜甫》。这首诗是天宝四年(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吴越之前,回到沙丘之后所作,是有据可考的李白写于山东新泰的一首诗。
唐玄宗天宝四年(745)秋,李白在鲁郡送别杜甫、南游江东之前,回到沙丘寓所,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首五律。从天宝三年春夏之交,到天宝四年秋,两人虽然也有过短暂的分别,但相处的日子还是不少的。现在,李白送别了杜甫,从那种充满着友情与欢乐的气氛中,独自一人回到沙丘,自然倍感孤寂,倍觉友谊的可贵。此诗就抒发了这种情境之下无法排遣
的“思君”之情。
该诗中涉及的地名有“沙丘城”“城边”“古树”“汶水”等。
沙丘城,是李白东鲁居地。据羊烈墓志考,沙丘城即汉、北齐梁父城,晋羊祜封邑(借调羊钻城)。故址即为今山东新泰市天宝镇古城村。现存北段城墙长500米,基宽约30米,高约1-3米,城内文化堆积3米以上,采集有汉代泥质绳纹灰陶罐口沿、牛盘、卷云纹瓦当、菱形纹砖、铜散等。该城为汉代梁父县城、晋代为羊祜大将军封邑。因城南有柴汶河冲积沙丘地貌,俗称为“沙丘城”。1994年2月被公布为泰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李白曾经离家于此10余年。
“古树”,位于古城城边,相传为羊祜家族庙宇中的银杏树,至李白寓家于此时已栽植千年,根深叶茂,干粗数围,此古树成为了当地的一个地理坐标。
诗中的“汶水”,即是位于“沙丘城”南的柴汶河水,浩浩荡荡,日夜西流,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不息地紧随着你悠悠远行。
李白在该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这些地名,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二)《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
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
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
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帝旁投壶多玉女。
三时不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
闻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狈输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雕虎,侧足焦原未言苦。
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
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哈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
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脆屼当安之。
李白这首诗当写在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刚离开长安之后。诗中抒写遭受挫折以后的痛苦和对理想的期待,气势奔放,感情炽热,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该诗中涉及到地名有“梁甫”“朝歌”“渭滨”“高阳”“山东”“齐城”“楚汉”“阖闾九门”“杞国”“南山”“吴楚”等。
“梁甫”,即梁父山,是中华名山,《史记》载上古帝王多次“封泰山,禅梁父”。史家对于梁父山的地望观点不一,但是位于大汶河流域已成定论。李白寓家柴汶河流城时,对于梁父山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该山的厚重文化牢记于胸,在苦闷中以山为题,抒发感慨。诗人在天国的遭遇,实际上就是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他借助于幻设的神话境界,运用“梁甫”“朝歌”“渭滨”“高阳”“山东”“齐城”“楚汉”“阖闾九门”“杞国”“南山”“吴楚”等地名的快速切换,如同运用现代电影的“蒙太奇”艺术手法一样,使人目不暇接,尽情倾诉了胸中的忿懑与不平。整首诗的意境奇幻多姿,错落有致:它时而和风丽日,春意盎然,时而浊浪翻滚,险象纷呈;时而语浅意深,明白如话,时而杳冥惝恍,深不可测。加上语言节奏的不断变化起伏,使得诗人强烈而又复杂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
猎客张兔置,不能挂龙虎。
所以青云人,高歌在岩户。
韩生信英彦,裴子含清真。
孔侯复秀出,俱与云霞亲。
峻节凌远松,同衾卧盘石。
斧冰漱寒泉,三子同二屐。
时时或乘兴,往往云无心。
出山揖牧伯,长啸轻衣簪。
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
今晨鲁东门,帐饮与君别。
雪崖滑去马,萝迳迷归人。
相思若烟草,历乱无冬春。
这首《送韩准裴政孔巢父还山》,是李白寓居柴汶河沙丘城时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共计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直接写出“竹溪六逸”在柴汶河流域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该诗中的地名有“盘石”“寒泉”“竹溪”“鲁”“东门”“雪崖”等。
“竹溪六逸”,是唐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称。唐开元二十五年(737),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柴汶河流域的徂徕山下竹溪隐居,世人皆称他们为“竹溪六逸”。他们在此纵酒酣歌,啸傲泉石,举杯邀月,诗思驰荡,诗中曾有~昨宵梦里还,云弄竹溪月“之句,便是对这段隐居生活的深情回忆。
六逸同隐的“竹溪”,位于徂徕山西南麓的山脚下。这里属于柴汶河流域的澳区,峰峦突起,一川萦回,林木棉蒙,凤尾森森。山前有一竹岩,石纹如深雕竹叶片片。攀上竹岩,可见到安升卿所书”竹溪佳境"四个大字,自此沿溪而行,但见溪水淙淙,奇石林立注,芳草葳蕤,杂树生花。这里便是六逸堂故址所在。
诗人在诗中接连运用“盘石”“寒泉”“竹溪”“鲁”“东门”“雪崖”等极具诗意的地名,使得“竹溪六逸”寄情山水、超然世外的生活跃然纸上,更加增添了全市的艺术魅力,使得该诗万古传颂。。
“迄今人去已千载,流风余韵犹宛然”。而今的竹溪,虽已无复唐代碧玉千竿的胜境但清流依旧,山月无恙,犹使人时时追怀太白诗仙的雅风遗韵。

(四)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
六月南风吹白沙,吴牛喘月气成霞。
水国郁蒸不可处,时炎道远无行车。
夫子如何涉江路?云帆袅袅金陵去。
高堂倚门望伯鱼,鲁中正是趋庭处。
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
君行既识伯禽字,应驾小车骑白羊。
据郭沫若先生考证,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夏六月。当时,李白在金陵(今南京)。由于在外颠沛流离,连续三年不曾回到家中,思乡心切,十分想念原在山东柴汶河流域的儿女。特别是他对于自己的儿子伯禽,更是牵肠挂肚。听到萧三十一(其人事迹不详三十一为其排行)就要回到沙丘(今新泰市古城村)的时候,李白喜出望外。他借送别友人之际,恳切地嘱托友人看望自己的孩子。想必友人的家离李白沙丘城的家很近。联想到友人可以回家,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回,这更激起了李白的思乡之情,李白便托友人帮他代看一下自己的儿女特别是小儿子。
该诗中的地名先后有“白沙”“吴”“水国”“江路”“金陵”“鲁中”“沙丘”等。
该诗中的“白沙”,可以理解为“白色的沙子”,但是联系到此时的李白,对于“沙丘”家中的稚子、爱女牵肠挂肚到了“空断肠”的地步,那这里的“白沙”就应当和“沙丘”地名紧密联系起来,隐喻着李白借萧三十一回“沙丘”之机,希望自己的舐犊之情尽快传到“白沙”。实际上,“沙丘城”的地名,就是因为该城有着“沙丘”的地貌而得名。直至今日,“沙丘城”附近还有“四大白沙”的地名。
在该诗作中,诗人运用“吴”“水国”“江路”“金陵”“鲁中”“沙丘”等越来越与诗人朝思暮想的家乡越来越近的地名,产生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形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李白想象着:住在“沙丘城”的儿子伯禽现在应该几岁大了,能驾着白羊拉的小车撒欢乱跑了吧。这些看似信手拈来的诗句,细致地刻画了一位慈父的舐犊之情。
可以说,至少在李白寓家柴汶河流域的“沙丘”期间,浓浓的乡情,舐犊的亲情,使得“沙丘”地名成为了这一时期李白诗作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创作符号。

(五)寄东鲁二稚子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裂素写远意,因之汶阳川。
据该诗题下注“在金陵作”可知,李白此诗作于金陵(今南京),创作时间当在唐玄宗天宝七年(748)至九年(750)之间,有人认为是在天宝八年(749)所作。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白因在朝中受权贵排挤,满怀抑郁离开长安,在他寓居金陵时写下了这首亲切感人的诗篇。
该诗中涉及的地名有“吴地”“东鲁”“龟阴田”“酒楼”“楼东”“汶阳川”等多个富有色彩的地名。
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寄怀诗,诗人以生动真切的笔触,抒发了思念儿女的骨肉深情。诗以景发端,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把自己所在的“吴地”(南京)桑叶一片碧绿,春蚕快要结茧的情景,描绘得清新如画。接着,即景生情,联想到东鲁家中春天的农事,感到自己浪迹江湖,茫无定止,那龟山北面的田园不知由谁来耕种。思念及此,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春耕的事已来不及料理,今后的归期尚茫然无定。诗人对离别了将近三年远在山东的家庭、田地、酒楼、桃树、儿女等等一切,无不一往情深,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女更倾注了最深挚的感情。“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原载千里之外的李白想象到了自己一双小儿女在桃树下玩耍的情景,他们失去了母亲(李白的第一个妻子许氏此时已经去世),此时不知有谁来抚摩其背,爱怜他们。想到这里,又不由得心烦意乱,肝肠忧煎。无奈之下,只能取出一块洁白的绢素,写上自己无尽的怀念,寄给远在汶阳川的家人。

在一些人眼中,李白有着醉酒狂歌、放荡不羁的形象,而这一挂念柴汶河流域子女的诗篇,却通篇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所特有的抚爱、思念之情,感人至深,为千古佳作。
从地名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中为今天展示了1000多年前的“吴地”“东鲁”“龟阴田”“酒楼”“楼东”“汶阳川”等多个具有特色的地名。其中,有许多是汶河流域的地名,而且是属于原存在700多年的“钜平”县置的地名。“沙丘”“汶水”“龟阴田”“汶阳川”等地名还一直沿用至今,这也是诗仙李白在不经意间为今天的人们追寻“钜平”故县留下的线索。
(作者为《新泰文史》副主编、泰山国际品牌文化研究院研究员)2023年12月1日

江南烟雨《世界名家名人精品选集》
诗词、书画、文学、音乐、编辑总部
总 编:苏金忠 (天边紫云飞)
主 编:张宾普
特邀文学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广征 车行 石祥 石顺义 任卫新 刘晓静 米建平 邬大为 瞿琮 黄胜泉 魏力兴
特邀音乐顾问:(以姓氏笔画为序)
王连才 印青 任秀岭 吕其明 刘书先 孟庆云 沈尊光 陈涤非 铁源 范春华 周建国 施万春 晓其 颂今
常年法律顾问:苏金英 陈晓明
歌曲编委:刘莎 胡蝶 梅皓钧 王新增 朱连良 歌奴 孙建平 汪天亮 邹登莲 韩之勤 钟思畅 娇子陌 刘义红 乡土娃 费娜 李玉娜 孙发喜 胡海勇 管霞 蒋越红 叶桂勇 魏帼 崔叶华黄萍 殷梅 心语
歌唱家顾问:刘克清 刘科 贺筠筠 周珩哲 孙倩 陈盼盼 邓华 胡帅 熊七梅
歌曲发行:高音敏子 刘海军
歌词主编:孙文继 董杰
文学总顾问:玛格丽特 韦清
特邀文学顾问: 姚常平
诗词责任主编:邹登莲 秋君
MV编辑:贾斌
美编:一笑倾城 回眸一笑
国礼书画家总顾问:吴向明 贾志华 金志坚
书画家顾问:贾志华 郑英瑞 王晶明 刘培志 孙续兵 朱伟明
书画编辑:张赟 苏伟 王晶明 张宾普
新诗编辑:韩之勤 陈佰银 管霞 孙丽丽 李占营 钟自珍 吕述明 踏花归来
古诗词顾问:张智深 张民辉
古诗词主编:穆艳红 李琳
古诗词编辑:杜先锋 钟思畅 孙继平 王怀荣
小说编辑:胡蝶 姜吉顺
散文编辑:钟思畅
特邀作家顾问:齐欣 胡子杰
特邀诗人:张裕合 子兰
特邀书画家:贾志华 王晶明 郑英瑞 郝长水 刘培志 木子君
金牌主播:薛峰 海宁 雨滴 月上中秋 范玉和 曹钧 陈彦波 冷雨儿 潘玉国 刘天雪
纸刊秘书长:韩璐
纸刊组织部部长:邹登莲 刘义红 回眸一笑
《江南烟雨》《红星乐坛》《禅茶人生》《江山如画》《世界精品诗歌作家选集》《世界名家名人精品选集》《中国名家名人精品集萃》
全球好声音巡演团团长:孙倩 王莹 席国强
传统国粹曲艺团长:陆嗣伟淋
摄影家组织部部长:韩之勤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组织部长:海宁
社会公益团团长:邹登莲
民间艺人组织部部长:刘培龙 齐凤玲
国学文化部部长:杜先锋 陈佰银
新农村践行部部长:陈佰银
影视明星演员联络部部长:孙倩 孙太席
爱心文化公益传播大使:杨正 向华 孙太席
宣传部部长:陈佰银 叶桂勇 乡土娃 曹礼凤
宣传部副部长:韩之勤 孙发喜 苏小英 马国才
宣传干事:谢华 张殿珍 廖航 齐凤玲

江南烟雨•编辑部
投稿热线:158504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