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耄耋白话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坚持守道 万物自化
憨子
[原文]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①,万物将自化②。化而欲作③,吾将镇之以④无名之朴⑤,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⑥。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⑦。
[注释]
①、守之:即守道。之,指道。②、万物将自化:民众就会自然化育、自然生长。万物,指广大民众。③、欲作:指贪欲发生。作,产生,出现。④、吾将镇之以:吾,我们,这里指王侯。镇之以,用……来征服。又,马王堆帛书“镇”做“阗”,阗,大声,引申为大声告诉……。⑤、无名之朴:“无名”指“道”。“朴”形容“道”的真朴。⑥、不欲:一本作“无欲”。⑦、自定:自然安定。定,安定,安宁。
[译文]
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但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领导者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处理国政,民众就会自然化育、自我发展。自我发展过程中如果产生贪欲,领导者可以用“道”的真朴来征服他。用“道”的真朴来征服他,他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民众没有贪欲之心了,社会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了。
[耄耋白话]
提要:本章告诉国家领导者要按照道的原则治理国家,民众就会自然化育自我发展,社会就会自然和谐稳定的道理。将此理论用于个人修养,就是要坚持守道, 万物自化。
本章可以说是老子对前面所有对国家领导者建议的总结,那就是领导者一定要守道,也就是坚持无为而治的原则,让民众按照自己的需要自然生长自然发展,达到社会和谐稳定的目的。
本章内容可以分为层层递进的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说明道的无为而无不为,这是对前面所有关于道的作用的高度概括。第二个层次,按照“人法道”的原则,告诉国家领导者坚持按照道的原则治理国家(无为而治),民众就会自然化育自我发展。第三个层次,民众在自我发展过程中会出现贪欲等不好的行为,领导者可以用道的真朴去感化教育他们,纠正他们的贪欲。第四个层次,民众的贪欲得到了纠正,社会就自然和谐稳定了。
很多专家认为老子让领导者无为而治就是主张消极不作为,反对变革进取,这一章的内容再次告诉我们这些专家错了。老子并不是要领导者消极无作为,而是不妄为,是让老百姓充分自主的生产生活,自我成长发育。老子看到了老百姓的自我发展并不是天然就正确的,也会产生贪欲等破坏社会和谐的思想行为,这个时候领导者就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积极主动的用道的真朴来教育和征服民众,纠正他们的贪欲行为。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用符合规律符合实际(道)的道德去教育和征服民众。这明显的不是不作为,而是有针对性的合理的作为。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第三层次里所说的“镇”,有人解释为“镇压”,并据此认为老子在这章的说明中露出了暴力镇压人民的面目:谁要敢一闹事,那就要严厉加以镇压。这种解释,我觉得文意不通,镇压应该用的是暴力,但老子这里却说的是“无名之朴”。我觉得这里的“镇”应当做“征服”理解比较好。马王堆帛书这一句为“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阗”是大声的意思。按照帛书,这一句的应该翻译为“大声告之以无名之朴”,也就是用道的真朴来教育民众。
将这一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老子的“守道治国”首先是要求领导者不忘为,要尊重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让人民群众充分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化)。其次是要对人民群众的行为加以引导,对人民群众中出现的破坏社会和谐的思想行为进行引导教育。这样看,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就是不妄为,不折腾,是以道而为合理而为。
就此而言,我以为,如果某些人说老子的无为而治是空想、幻想,不可能实现,那么问题不在老子那里,而在于领导者的贪欲,自以为是,生怕老百姓自主发展自我化育让自己失去权力。在第十七章里,老子谈到最好的无为而治的领导就是老百姓“不知道领导的存在”,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会说“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做出来的”,与领导无关。想想看,有几个领导者愿意做这样的领导?
在专制的社会里,让领导无为而治,那还有专制么?
但我还是要说,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万物自化”的社会不是空想,而是正在实现。
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先后提出的很多大政方针就是“守道无为”的表现。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政社分离,实行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强调政府的服务职能,凡社会能办的事情一律交由社会,等等。
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论,所谓尊重市场规律,依靠市场调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的和谐发展,这体现的就是政府“守道”,奉行“无为而治”原则。对于市场调节自发产生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面,如两极分化、制假售假等现象,政府依据市场规律,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这就是“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通过依靠市场调剂,辅之以合乎市场规律的宏观调控,达到经济的和谐稳定发展。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也写些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以哲理性见长。有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刊物,并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雪夜惊魂》、《情断大年夜》等小说问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