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广东茂名16岁的小王自出生那天起,家人就发现他的前胸壁凹陷畸形,因当时的医疗条件有限,加上畸形不是特别明显,一直未予以治疗,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王的凹陷程度逐渐明显,遂来武警广东总队医院胸外科就诊,接诊的刘勇主任经查体诊断考虑为“漏斗胸”,建议患者住院手术治疗。
住院后,刘勇主任详细分析了小王的病情,制定了超微创漏斗胸矫形手术方案。术前,放射科为患者进行胸廓三维重建提供准确影像数据,胸外科护理团队给予专业的术前指导及心理疏导。经过悉心准备,刘勇主任、詹文才医生在麻醉科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全麻气管插管下使为患者实施超微创漏斗胸矫形手术。手术仅在凹陷的胸壁两侧各开一个5厘米切口,植入矫形钛板,共计用时30分钟。术中畸形即刻得到矫正,不留置引流管,患者术后疼痛轻,苏醒后即在床上坐起,术后第一天即可下地活动。
“早期传统的手术需要正中大切口,切断多根肋骨,胸骨翻转,手术时间长,出血多,创伤大,不美观,矫正效果差,而且因患儿的胸廓完美性被摧毁,短内肺功能受严重影响,会造成支气管堵塞、肺不张导致严重缺氧,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的机会多,目前基本被淘汰。微创手术以经典NUSS手术为代表,但仍有其自身的局限和不足,矫形板在体内留置的长度大,在强度、应力、形变等方面的不足影响到术后效果的维持,而“翻转”这一关键性技术操作可增加心脏和胸骨后结构损伤、出血的风险。而胸腔镜下超微创漏斗胸矫治术,手术原理源自NUSS手术,但在矫形板设计、矫形理念、手术方法、微创程度上均有明显改进和发展,切口减小,矫形效果维持性好,体内金属板留置更短,且无需“翻转”这一潜在损伤风险,这也是其超微创命名的由来。
刘勇主任解释说,“矫形,好比重建,不同于简单切除,要考虑功能和美容等因素,更重视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综合需求,最大化的微创手术是满足个体化需求的必然选择。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学习、摸索出这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手术效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胸廓凹陷的情况完全不见了。”小王父母说。出院时,小王已能背部挺直行走,自信心得到了明显改善。刘勇主任提醒说,漏斗胸、鸡胸都是常见的儿童胸廓畸形临床表现,相对于身体上的缺陷,潜在的心理损害和行为影响更应该被关注。很多家长往往以为是孩子缺钙导致的,缺乏正确的重视,错误的认为这种病会自愈。对于逐渐走入校园的儿童来说,外观与同龄人不同,容易影响社交,产生自卑心理。且年龄越大,手术难度增大。
刘勇主任提醒,如果发现漏斗胸要及时、尽早治疗,严重的3至4岁就可进行手术治疗。医生在综合评估病变程度后,会根据年龄、畸形状态、手术预期目标合理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
通讯员:田乃伟
责编:郭静
图片:通讯员提供
文字审核:郭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