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缅怀楡树台战役功臣贾巨文
讲述者:穆孟田
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旧社会人为的剥削、压迫、痛苦、摧残没有受到,即使是自然灾害,如“非典”、“新冠”也很少受到……人们可以自由自在地成长。但是有谁知道,梨树县榆树台镇能有今天,是怎样得来的吗?下面我就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榆树台人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抗战英雄贾巨文和他的战友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儿时,我和贾老住邻居,常听老人家讲起他的战斗经历。尤其讲到打榆树台的惊险场面时,总会悲伤的落下眼泪。
贾巨文,原吉林省四平市政协副主席。1918年2月3日生于山西省原平县(现原平市)大营乡土屯寨村。1937年10月参加八路军,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三五九旅教导营学员,冀中军区民抗纵队三十二团、晋绥军区三十二团某连指导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保安第一旅一团三营教导员,西满独立一师二团二营、七纵十九师二团二营教导员,辽西省荣军学校校长;建国后,历任辽西省荣军农场场长,吉林省国营梨树农场场长兼书记,四平市政协副主席等职,1956年8月转业,1983年9月离休。1999年4月4日病逝于四平市,享年82岁。
贾老经历了整个抗日战争,参加过“百团大战”和“五一反扫荡”;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了攻克开鲁、通辽、法库、彰武、阜新、秀水河子、新立屯、玻璃山、保康、瞻榆、开通、太平川、茂林、长岭、榆树台、梨树和四战四平等战役,黑山阻击战负伤,离开了战场。
1947年贾老所在的马仁兴西满独立第一师,在完成瞻榆、通榆、太平川三个地区剿匪任务后,于1947年5月底又攻破了玻璃山、保康、茂林、长岭。随之开始了攻打榆树台。
当年,榆树台小城虽不大,但由于驻扎在那里的国民党军的武器非常先进,加之榆树台又是个土匪窝,地方势力很强。小城易守难攻。东北民主联军西满纵队(后改东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司令员邓华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攻破这个小城。起初,派国民党新起义过来的一个团攻打此城。(以下简称某团)由于这个部队军心焕散,缺少攻坚战的作战经验,几次冲锋都被守军打退。邓华司令员听说贾老1946年,在保三营任教导员时,曾指挥过打榆树台,随即就命令贾老所在的西满独立一师二团二营继续攻城。贾老时任教导员,营长胡扒英。营长胡扒英是个老红军,属于高职低配,贾老也是当兵十年的老兵,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两个人配合又非常默契,每次打硬仗都少不了二营,这次首长又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们。接受任务后,胡营长和贾教导员对战士们做了战前动员,激发了战士们的战斗士气,随后采用了多个方向攻击的战术,以东西假打,南北主攻的方式,打个敌人措手不及。其中有一个连,开始几个战士搭着人梯,爬上大墙,第一个战士刚一露头,就被击中,紧接着又有些战士继续往上爬,再次被击中。这样经过数次攀爬,终于越过墙头,冲到院内,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又死伤了多名战士。整个战斗异常激烈,十分艰难,敌我双方都负出了一定代价,最后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可叹,还没等贾老的战士们撤出战场,某团团长觉得自己一个团没攻下的城,却被一个加强营攻破,实在于自己脸上无光,就命令他们团的士兵向贾老的二营战士开枪,片刻,二营的5个战士中弹身亡。战斗结束后,贾老和胡营长找司令员邓华评理、讨说法 。邓司令员对此事也很气愤,表示坚决处理好此事件。但又考虑到某团长是起义过来的,照顾其情面又不能深责。最后决定从某团拉出5名士兵立即枪决,一命换一命。贾老和胡营长知道首长这也是无奈之举,也只好退让一步,不再深究此事了,这个不光彩的事件就这样平息了。贾老说:“可怜我这5名无辜的战士,没有牺牲在敌人的枪下,却冤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他们当中有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十八、九岁上。他们就此长眠在了榆树台这个陌生的地方,至今连个名字都没留下来。”
据《马仁兴传》作者郭学工说:“在榆树台同一地点三次作战三次误伤,教训极为惨痛。”
第一次误伤是,1946年11月17日,贾老时任保一团三营教导员,接到司令员邓华的命令,决定在“一下江南”前夕,写下浓浓一笔,在梨树县的榆树台打上一仗。辽吉军区二分区参谋处长王玉峰回忆说,那里守军为国民党八十八师二百六十三团一营,四平保安大队共800余人。由二分区四团、七团主攻,保一团三营佯攻。然而,战斗即将结束时,二分区七团政委闫生带一个连向村口炮楼冲锋时,三营战士带着钢盔冲了过来,七团以为是突围之敌,一梭子机枪打倒三营几个战士。
第二次误伤是,1947年4月份,据《马仁兴传》作者郭学工说,当时按邓华“伺机攻歼敌据点,为围歼四平打基础”的指示,保一团三营急行军8小时跑了100多里,天黑前把敌人包围,凌晨发起攻击,将敌一个营部、两个连围歼。正准备缴枪时,兄弟部队打过一阵机枪,倒下的竟是保一团三营战斗英雄邵禄。
之后就是第三次,1947年5月份,时任保二团二营教导员贾巨文说的,保二团二营的5名战士又被误伤,惨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上。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榆树台这个小地方1946年不就就解放了吗,怎么还打了三次呢?是的,当时国共两党正处于你争我夺“拉锯”状态,政权一时难以巩固。所以,才有了解放战争时期的三战榆树台。
有关打榆树台,三次作战,三次出现误伤自己的战士,当时在部队影响很坏。为了尽可能缩小影响范围,邓华司令员特别嘱咐有关参战人员,此事不要外传。所以,就有了后来的很多打榆树台的版本 。
有保一团一营教导员廉洁明的回忆;有梨树县档案研究员魏晓光的研究一说;还有二分区参谋处长王玉峰的回忆;更有时任二团二营教导员贾巨文的亲身经历一说。尽管时间有差异,但内容都能吻合。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有的名扬四海,有的默默无闻。贾老就是默默无闻的英雄。历史不会忘记他,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人民不会忘记他 。作为榆树台人,更应该永远缅怀像贾老这些,为解放榆树台而流血献身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功臣们。
贾老在战场上是英雄,打榆树台是功臣,下了战场乃至社会主义建设中更是模范。向老英雄学习,向老英雄致敬!
2022/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