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散文】2034 明湖游(二)杜丹(辽宁)诵读║箫雅(编辑║荆枫)

明湖游(二)
作者║杜丹(辽宁)
诵读║箫雅
编辑║荆枫

大明湖畔,铁公祠前。
朝南望,对面千佛山,并没有看到僧楼梵宇,上一次看到近处的荷花、蔷薇、月季和凌霄次第开放。那时恰白露,荷叶泛黄卷边,荷花败落者与含苞者兼而有之,角落里难得一见的白莲随着微风摇曳。莲蓬、残荷、枯杆、莲藕都在湖里,风略过湖面,千佛山的倒影微微变形。我曾在睡莲开得正旺的时候,在此散步,工作人员说,这花特殊,晚上花骨朵打开,太阳毒辣时,就合上花瓣。品尝过被老济南人雅称为“白莲藕”的明湖藕,块大爽甜,没有渣,鲜嫩无比。只是在岸边,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叫卖。
倒是记得岸边有卖明湖莲蓬的,十元三个,讲讲价,淳朴的老乡可以给你四个小一点的。买了三个,一面走,一面吃着莲蓬,嫩嫩的,甜甜的,脆脆的,这是明湖取之不尽的时令水果。
这一次,依然站在铁公祠前,看南岸的商业街,被绿色树木遮挡,几栋高楼微微探出了头。斜阳把游人的影子拉长,明湖东侧的楼宇,像是被镀了一层金,格外的耀眼。我散步的路线正好和刘鹗《老残游记》里所描述的路线相反,他上了鹊华桥,我穿过了南风祠到了藕神祠。门口保安笑呵呵地说,秋后才开门,来得正是时候。
焕然一新的祠堂,廊柱上的对联依然是《老残游记》里的旧联“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秋菊代指的是曾巩先生,以泉祭拜而非酒。下联化用了曾巩先生的《西湖纳凉》之句“紫荷香里听泉声”,紫荷是藕花,真是巧妙地表达了对先生的敬意。
《老残游记》中的水仙祠就是现在的藕神祠,原为纪念曾巩而建。那么藕神到底是谁呢?有人说是大明湖的白莲藕,这湖里的藕甚多。也有人说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诗曰“妥居士之灵于旧祠中”。
祠堂数次荒废,又数次开放,我简单地想,幽雅的荷花凭借它的实用与风姿,早就深深地根植于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里,且历久不息。这种深藏于当地人心里的喜爱,才让大明湖里的清荷更香更有韵味。

【作者简介】杜丹,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沈阳市大东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环球军事》《前进报》《沈阳日报》《华商晨报》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