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作者:陶园
朗诵:慧觉
黑河知青馆,位于黑河市瑷辉镇。于2009年8月11日正式开馆。展览面积6400平方米,馆藏知青照片,实物,文物,22700余件。作品2700多幅,手抄本,歌曲,诗歌400多本。
展出内容,“共赴北大荒”,“闪光的春”,“苦涩的忆”,“大潮落去”,“两地情”等。2020年,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跟随黑河诗词协会去知青馆采风,我们踏进了远近闻名的知青大院。
刚刚迈进大院,广播里传来了久违而又熟悉的歌声,“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这是当年知青曾经发自内心的吟唱。也是当年家喻户晓的歌曲。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回到当年的岁月。大门口的左侧,一个通向大院长长的画廊映入眼帘。上面写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巨幅。我仔细地观看着这些饱含知青那份热血献北疆的一个个画面。
这是春天播种的场面,知青在农民的指导下,在稻田里插秧,汗水浸满脸上。小伙子们扶着犁,农民伯伯在后面撒种子。这里是盛夏,知青们给庄稼除草,那嗮黑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这里是金秋,场院上人欢马叫,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他们在收玉米,看着他们用手扒出来的金黄玉米堆成山,那种欣喜悦然到心里。大门口的右侧,是一个摆放着碾盘。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知青磨豆腐的场面。碾盘后面是一座上面用草盖子盖着的圆形粮仓,
顺着大院往里走,迎面看到的是知青食堂。门口整齐地排放着几口大锅。一位厨师在那里忙碌着,仿佛在为知青做饭呢。我拿起那木头制作的锅盖,好重啊!厨师还友好地朝我笑了笑。大锅旁还有两口大缸,厨师说,是当年知青用来腌酸菜用的。走进食堂,首先看到的是两个大大的厨柜,玻璃门里看到了很多厨具。
放眼望去,好大的食堂啊,一个长长的过道,两侧都是整齐的就餐木桌椅,桌椅上面铺着红绿大花的纯棉布帘,还有桌子旁边,同样的左右两大排的大花窗帘。很有七十年代的乡土气息。食堂的墙上是知青劳动的场面。还有劳动后,大家一起开联欢会的画面。毛主席的巨幅画像设在中间。
走出食堂,我们来到了知青当年住的房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藤缠绕的红墙上,挂着金黄的玉米,明亮的窗子,透出里面清新的小屋。
走进小屋,看到了桌子上的座钟,水壶,茶盘。墙上挂着绿色的书包,上面写着紅字,“为人民服务”。墙上还有谷穗麦穗,玉米。红绿大花的窗帘。土炕上铺的是编制很细的炕席。炕上西侧是红绿花的纯棉被褥和花枕头。土炕的四周是用兰花布糊成的围墙。满满的乡土气息。炕的一角,还放着扫炕用的小笤扫。土炕的墙上还贴着双娃娃喜迎春的年画。看到这些,我仿佛也回到了那个年代。
走出小屋,我们来到园子里,这里是当年知青种的小菜园子。当地的农民为了纪念知青,也一直把种菜延续下来。村民给我们摘下了纯天然绿色的黄瓜,那么清香,还有西红柿,香瓜,西瓜。真的好爽口啊!
就在我们要离开时,在大门口,我们看到了知青回访知青馆,与当地一起曾经奋斗过的农民相见的那个场面。他们相拥而泣,那泪水里饱含了一切,农民把知青当做自己的孩子,把家里好吃的都拿出来,又一起回到知青大院,一起吃大锅饭,寻找当年的记忆。当他们告别的那一刻,他们围成一圈,洒泪相互珍重,他们久久不肯松开的手,亲切地叮咛嘱咐,那场面真的是催人泪下……
我被这一切深深地感动了。走出知青馆那一刻,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想记录下这美好的回忆。也发自内心地感恩那些为用青春和热血浇灌的北疆的知青们!正是因为他们当年的拼搏,才有今天北疆的辉煌!我们所有的参观者,都情不自禁地面对他们的照片,深深地鞠了个躬!可敬可爱的知青们,你们无怨无悔地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北疆,你们的丰功伟绩永远刻在北疆的丰碑里!黑土地上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你们!也会永远地祝福你们!
个人简介
陶园,齐齐哈尔市第二十九中学高级教师。齐齐哈尔市外语教育协会会员。省中小学心理教育协会会员。省中小学心理教育优秀实验教师,国家级教育科研骨干。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女工委会员。黑河市诗词楹联协会党支部书记。黑河市群文舞蹈协会会员。所著书有《初中试题研究》《资源评价》《课课通大考卷》《试题优化》《假期伙伴》《初中英语单元达标》《学业评价》《中华传美教育》。发表论文国家级,省级,市级论文数篇。其中所著的《说课教案》被编为二十一世纪中国优秀教育论文精品文库。曾参加过《中华美德教育读本》的编写工作。获得过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国家级指导一等奖。本人的作品数篇在卡伦湖文学,远东诗歌,黑龙江省女工委,黑河诗词楹联协会,中国都市文学社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