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纪念南京大屠杀第十个国家公祭日有感》十二首
文/辉叔(许日辉)
(一)
腥风八十六年前,
卅万冤魂恨不眠。
血染秦淮尸遍野,
毋忘国耻祭今天。
(二)
国祭英魂响警钟,
长鸣泪泣震长空。
一城儿女魔屠尽,
九域金陵血染红。
(三)
血海深仇永不忘,
金陵欲泪断人肠。
天心若有平夷日,
可慰冤魂祭国殇。
(四)
九州公祭众英灵,
野陌悲风警笛鸣。
每每碑前天泪下,
家仇国耻恨难平。
(五)
警钟鸣笛恨夷倭,
雪耻东洋奏凯歌。
昔日神州糟践踏,
国家公祭泣山河。
(六)
血溅秦淮举世惊,
凶残日寇露狰狞。
生灵一夜遭涂炭,
国恨家仇奋抗争。
(七)
神州永世恨东洋,
又到今天祭国殇。
辱我同胞仇未报,
南京血泪不能忘。
(八)
金陵卅万被屠残,
国破悲风淮水寒。
浴血军民驱日寇,
硝烟八载九州欢。
(九)
当年日寇血屠城,
不散冤魂呐喊声。
举国毋忘公祭日,
全民义愤警钟鸣。
(十)
国家公祭忆当年,
卅万军民血肉连。
遍野尸横成耻辱,
屠城日寇罪滔天。
(十一)
忆往金陵血泪酸,
复兴民族永平安。
如今欲雪当年恨,
国盛军强敌胆寒。
(十二)
战火曾经漫九天,
屠城血证话当年。
山河破碎应明鉴,
雪耻除奸奏凯旋。
作于2023.12.13.癸卯十一月初一日国家公祭日
向死难同胞默哀!向抗日英雄致敬!
七绝《一秋陶令一秋诗》十二首(咏菊第三组)
且遵陶令守南山,
万缕芬芳逐笑颜。
能煮清茶能酿酒,
一生无悔献人间。
百卉凋残傲野开,
庭园雅室透香来。
谁言一派荒篱景?
自是陶翁遍地栽。
东篱独绽斗馨香,
露重寒凝冷艳霜。
笑看红尘生傲骨,
情留墨海绘秋光。
冷香秋水绕庭前,
更喜金英共枕眠。
寂寞何甘篱畔守,
且开金盏笑冲天。
幽香弥漫晚秋庭,
隐逸花开冷画屏。
战罢霜风何处去?
舍身篱畔抱芳馨。
身无宝贝入医家,
晒尽秋风泡嫩茶。
不负清凉寒暑往,
生来不计世人拿。
容颜百媚醉秋芳,
独绽寒风紫白黄。
晚艳荒篱邀蝶舞,
今生只为客思乡。
屈原苏轼也吟来,
占尽西风次第开。
与竹梅兰君子结,
易安秋瑾咏其回。
占尽深秋百卉丛,
春妍不慕守篱东。
孤芳寂寞谁相伴?
共沐严霜五柳风。
自古诗人咏菊香,
斟词遣句秀诗章。
节花深锁登高日,
野外秋风一片黄。
一秋陶令一秋诗,
且伴西风独绽时。
遍锁东篱成美景,
不争春色傲霜枝。
锁定乾坤正气回,
抱香陶令傲霜开。
黄巢拔剑冲天斗,
李白豪情醉酒杯。
作于2023.11.29.癸卯十月十七日晚
七绝《杏老深秋渐入冬》十二首
杏老深秋渐入冬,
飘零近景落梧桐。
黄花独绽谁人赏?
莫叹芳华寂寞中。
节至深秋雁影孤,
一江寒水夕阳铺。
东篱赏菊斟清韵,
落叶霜枫入画图。
野渡江边钓一钩,
闲情不饮半壶愁。
诗兴采菊东篱去,
赏遍丹枫不负秋。
落日衔河万里烟,
荻花飞落岸堤边。
斜阳雁断云中寄,
不赚秋风路八千。
野鸦无处晚秋啼,
日暮霜枫落小溪
老宅斜街依古树
柴门半掩柳垂低
野丛芦畔鹭鸥凉,
雁阵声留倩影长。
北院星寒三秋去,
西楼月冷一帘霜。
韵失篱疏菊落黄,
寒天未透晚来霜。
炊烟日暮西斜短,
月冷深秋夜渐长。
赏菊归来日又西,
昏鸦陌外带寒啼。
鸥从乱苇疏间度,
鹭在残秋何处栖?
斜阳钓水半江愁,
两岸芦花逐水流。
一筏风尘烟雨路,
平沙雁落已深秋。
一夜西风杏落黄,
今朝小院菊沾霜。
昏鸦日短啼秋晚,
塞雁鸣天影又长。
野陌蛩声且未休,
枯枝满地不堪眸。
谁言此景无吟处?
落叶飘零咏晚秋。
一声惊雁暮秋凉,
杏落村头满地黄。
荻絮随风飞似雪,
归来白鹭恋家乡。
作于2023.11.16.癸卯十月初四日晚
七绝《癸卯大雪节令吟怀》十二首
孟冬时节紫阳升,
大雪今来兆瑞凝。
日隐霜天斜照短,
北风寒染老枝藤。
节令寒来大雪斜,
孟冬南粤暖千家。
横塘只见枯荷影,
菊老庭前未落花。
绵绵大雪舞巍峨,
瘦马西风鸟不歌。
洁白连天旋律美,
松青菊瘦笑寒磨。
节序轮流大雪飞,
冰封塞北火炉围。
岭南依旧倾杯饮,
欲醉相扶送客归。
仲冬伊始百花凋,
大雪节来寒瑟萧。
品茗闲情诗韵赋,
一窗桐影目中飘。
皑皑山川白似银,
今来大雪洗埃尘。
玉鸾天赐人间福,
瑞叶飞来陌野新。
节序循环大雪逢,
千山地冷入寒冬。
不知天上飘银粟,
洒满人间兆瑞丰。
节令时逢大雪来,
寒风暗恋一枝梅。
不知天上谁吹笛?
忽见云霄玉蕊开。
银装裹北万千山,
且看今朝大雪还。
六出天规应守律,
甘将洁白粉人间。
天寒夕短孟冬萧,
大雪江南雪未飘。
雁又离群寻暖语,
栖林倦鸟觅温聊。
大雪今回又一轮,
玉沙飞落掩寒身。
不知谁伴虫眠客?
各暖秋冬绮梦人。
汀江岸畔两三家,
未见冬寒大雪花。
野水苍茫芦荻瘦,
朦胧舟影夕阳斜。
作于2023.12.07.癸卯十月廿五日大雪节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