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然亭里
净知晓

庭院外,知了张狂得没个褶儿,那叫声隐隐盖过了闹市传来的各种声响。
今天的这个美人,得从我踏进她的茶室开始慢慢道来。

当在闹市里熙熙攘攘,突然闯入若然亭。
你会惊愕于这一墙之隔的静谧。
若为道 然为真 亭中趣 ——《若然亭》
是大隐隐于世吗?
这熙攘之中的茶室,却无丝毫熙熙攘攘的拥挤和烦扰,蜿蜒坐落顿生脉脉氤氲的静蕴,音容样貌里隐现水泽的温润。“微风卷入碧云去,千户万户皆春声”,就像随手扯来山色空濛的布景,这里的每一个细部都美得像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的《捣练图》卷中正在捣练缝衣的美人们,仪容端丽、神态温厚从容。就那么静静地待着,恰对妆台,诸窗并开,如花窗下的宣纸,泅染出南国隐约的磨痕。
这时,你一定会羡滟,你一定是好奇了,这若然亭的主人是谁?
这便是今日的美人——净知。
遇见净知
遇见本真

同她的茶室给人的感觉一样,净知让我感受到的是很慢很慢的时光,很静很静的岁月。她很白,有点微圆的鹅蛋脸,饱满的额头,两抹柳叶眉弯弯下,是一双望着便觉平静的眸。在那静坐时,是一幅微微惹尘的淡彩仕女图,是十足章回小说里的云含春黛,雨滴秋波;在那与人说茶时候,是苏轼的书法行云流水,流畅肆意不失工整。

净知,很美的名字。这是有什么缘故吗?
净知是2012年皈依时,贤宗师父给的名字。觉得缘分很深,就一直用这个名字。分享干净的茶,有颗干净的心,传播干净的茶文化。
在喝茶过程中,你最偏执,或者说执着的,是什么呢?是器,是境地,是茶叶,还是茶艺呢?
我觉得喝茶是我的生活方式,茶修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从生活上看是一个关于习茶的过程,从个人上看则是自己心性成长的过程。
刚开始喝茶的时候,会偏爱精美的茶器。而后会慢慢回归到本质,会喜欢研究茶最本真的东西,对器物在慢慢做减法……
平日里,你自己喜欢喝那种茶呢?
在所有的茶里,我比较钟爱的是普洱。
不知是不是因为出生在大山里的缘故,每次去到云南的茶山,我都有不愿回来的感觉。我很享受那种自然,和茶农们在一起的感觉,我觉得很本真,很质朴。
崇尚本真,我觉得,一直以来我喝茶和生活的感受也是如此。
都说是生活茶,茶生活,茶,或者说喝茶,给你带来了什么呢?
从习茶道现在,不经意间已有六年时间了,我也在不断授课,这是自己心性成长的过程。到后来发现,自己泡的茶,不仅仅是一杯茶,更是一杯有滋味、有能量的水,很多时候,一杯茶,可以化解一个人难愈的心结。
修行的法门有很多种,或许我是通过一杯茶,去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挺感恩今生与茶这样的缘分。再到后来,带领学员们一起爱茶,分享茶。
希望每个认识我的人,有缘一起喝茶的人。想起净知,想起我来,会是一抹茶香吧…

在谈论与素女会、与阿甘会长的因缘际会中,净知说:
“看着素女会的每一步成长,我都会觉得非常幸福。‘天下再大,处处是家’的理念非常好,它让更多的人,在茶这个领域,有更好的成长,更宽泛的一个眼光,去看见很多个元素的茶文化,就像若然亭,可能区别于传统的茶艺师的体系,但它又融合了这种茶艺师、评茶员体系在里面,所要需更多的心性上的修炼,慢慢地倾听茶香,体会茶的安,茶的自在。”
水自竹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净知在茶中得到的是一份加法和减法的权衡,一份安与自在的融入;是一份恬静安然的心境,一份“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多好,这样的生活多好。即使知道这若然亭的坚持背后有许多不可与说的百味故事,即使知道来往人群中多少才是真正走进其中的有缘人,但,还是羡慕这样的生活,羡慕能拥有这样一处好好做减法的圣地,即便知道,自己在今后很长的路上,不可能是这样的存活着。
今日美人:净知
致力于传承中国传统茶文化

素女会无锡分会会长
国家禅茶师
协和国际学校特聘茶讲师
若然亭茶禅学院创始人
若然净心席、清心席、皈心席课程体系创始人
2014年,2015年中韩茶文化交流会中,中方代表
2016年,首届中日韩茶文化交流会,中方代表
2017年,无锡国际梅花茶会主办人
活 动 集






编辑:记者报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