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第七讲作业[双调+清江引]

1)宁静
白菜
江湖道我为菜王,肚大身何壮。偶登候相堂,常入贫民巷。(如被)商家供(为的是)进财三万两。
2)莫祖颖
岭南冬
寒风凛冽凉冷远,雪意飘来变。岭南山峻巅,冬霁晴天怨,银光裹峰多秀畹。
3)柯美柘
初冬
枫红杏黄深涧水,尽带寒生悴。疏林凄雨愁,衰草严霜泪。欣然见荷妍自美。

4)李广恒
迎春
红梅绽蕊添媚景,喜鹊登枝咏。邀朋抒雪情,把酒生诗兴。万物接春春欲醒。。
5)李凤英
秋思
北风瑟瑟天气凉,落叶飘零降。菊香昼夜浓,枫赤山河壮,景色梦牵留幻想。
6)李文春
登山
平生乐山偏爱耸,总把凡心纵。云从脚下浮,鸿自眉边诵。胜景旷然催步勇。

7)赵偲含
雪夜观梅
夜来雪飘花满树。风在高声妒。且看梅蕾开,更把香魂聚。遥寄梦中心事许。
8)杨振兴
冬日 重头
小清雪随风乱扫,眨眼成烟炮。车中过客安,路上行人笑,老杨柳秃头冻杪。
小青菜油锅暴炒,姜蒜葱花俏。自然得味香,何必嫌声躁,老烧酒三杯正好。
电灯下轻松坐好,电视情中泡。贴身偏爱迷,亲嘴不嫌臊,软床上安然睡了。

9/何惠明
寒冬
寒风扰窗寅夜息,树叶飘零地。近山清水奇,麻雀藏檐戏,刹时雪花千片绮。
10)宁静
大雪节
节令有序深不语,万里抛寒玉。围炉共试茶,把酒联飞句,幽兴逸情心最许。
11)青青子衿
农家婚礼
笙箫唢呐迎婧娘,眷侣华堂上。深情一线牵,厚意三生酿,花好月圆无限往。
12)段志军
到沙坪镇
出门始知天气恶,徒步沙坪约。杏枝渐渐衰,金叶翩翩落。北风扫尘春入阁。
13)【双调.清江引】归雁
文/郑举纲
扶摇大雁思故乡,破雾穿云上。清泉汲圣浆,近海寻鱼蚌,长鸣九皋翔翅敞。
14)日月
秋雨
夜来总敲枫叶边,碰碎绯红线。而今孤影眠,昔日同舟绻。摇橹溅花惊内苑。


盘古诗联学院散曲讲义
根据网络和相关书籍编辑整理
整理人:日月 宁静
散曲第7讲
散曲小令

复习上一节课
一、衬字
有衬字,是元曲最为典型的一个特点。

1.什么是衬字?
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需的字之外,增加的字。也称为垫字。衬字在歌唱时,轻轻地带过,不占重要的拍子。

2.衬字的特点:
曲可加衬字,是它与词或诗的主要区别之一。它使曲文在遵守格律的前提下,有更大的灵活性,行文造字更为自由,衬字不受格律的束缚。 小令所用的衬字相对较少,套曲、杂剧则比较多。 在曲谱中,衬字往往用小字书写,以区别于正字。 衬字一般不占用乐曲的节拍、音调,往往是唱时快速而有节奏地一口带过。
从意义上来说,衬字往往是些无关重要的字。从音韵上说,衬字不能用于重音。

3.衬字的作用:
衬字的作用是:补充正字语意的缺漏,使内容更加完整充实,语言更加周密丰富或生动,或者使字句与音乐旋律更加贴合。衬字用得恰当,可使句法灵活多样,能增强曲文的口语化和形象化特点。

4.衬字的应用:
加衬字有三种情况:
一是加于句首,二是加于句中,三是加于句末(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
(1)句首加衬字:
句首的衬字可虚可实。实词(如名词、动词等),虚词(如连词、助词以及代词、副词等)。
(2)句中加衬字:
句中的衬字原则上只能用虚词。也有用实字做衬字的。
(3)句末加衬字:
一般情况下,衬字是不能加于句末的,只在特定情况下才加于句末。句末的衬字称为语法上的衬字,没有词汇意义。

二、曲加衬字具体衬多少字才合适
关于曲牌的衬字,每句可加衬字多少,无明确规定。通常小令衬字少,套曲衬字多,剧曲则更多;那么衬字究竟可以衬多少呢?答案是:由衬一字到衬二三十字的都有,但以三四字最常见。
注意:衬字均不拘平仄
衬字越多,音节就越急促,有助于增强感情抒发的力度。

学习新课
在第一讲中,知道了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也就是说:元曲是元杂剧与元散曲的合称。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散曲。

一、散曲
1.什么是散曲?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那什么是散曲呢?散曲是一种诗歌体裁;是一种另类格律诗;是一种不带科白的曲,(科,动作。白,道白),不用舞台来表演故事,只是用来清唱,有人也称之为“清曲”。

2.散曲的产生
曲是继诗、词而兴起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曲的产生与词产生的情形十分相似,它产生于中国民间的俗谣俚曲。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如果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情节无关的话,就是“散”。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小令以一支曲子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其特性有三点:
一是它在语言方面,即需要注意一定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三是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加衬字。

3.散曲的分类
散曲,或称为"清曲"、"今乐府",它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
1)小令:小令即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中吕•山坡羊〕。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2)套曲: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
杂剧中只有套数,没有小令。

4.散曲的特点
1)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种形式。
2) 每首散曲都有曲牌,且属于一定的宫调。
3) 各自曲牌在字数、句数、平仄和用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规定。

二、小令
1.什么是小令?
小令是元朝散曲的一种,原是民间的小调,元时宋词渐渐凋零,伶人多向民间小调寻求突破。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
小令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但可以重复,各首用韵可以不同。
所谓小令又叫“叶儿”,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但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则是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

2.小令的形式
小令分为寻常小令、摘调小令、重头小令、带过曲和集曲五种形式。

1)寻常小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基本特征。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文人的小令多半较典雅,民间的小令语言俚俗。小令以描写为主,比起唐、宋诗词通俗生动,确有一番独特风格与精神。如黄钟节节高、贺圣朝。

2)摘调小令:指从套曲中摘出之曲调,所摘之调必是套中精粹者。如《中原音韵》作词十法所附定格四十首中之“雁儿落带得胜令”,题下注一“摘”字即是。

3)重头小令:
重头小令由数支小令联合而成。此等小令应该是同题同调,内容相联,首尾句法相同,每首小令可以单独成韵,最多可以达百支。张可久有四首〔中吕•卖花声〕《四时乐兴》分咏春夏秋冬四时景色。乔吉有咏西湖的〔梧叶儿〕百首,是重头小令中最长的。

4)带过曲:
带过曲也是小令的一种体式,即用两支或三支不同曲调的曲子组成一个新曲谱。组成这些曲谱的宫调必须相同,音律必须衔接、谐调。带过曲一般不超过三支,再多只能改成散套。带过曲介于小令与散套之间,在填写时要把带过的几个曲名一并写在前面,常用“带”“带过”“兼”等字将几个曲牌连在一起。如〔十二月带尧民歌〕、〔山坡羊•过青哥儿〕、〔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等。
如:〔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退隐
元代: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过)倚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5)集曲:又名犯调,见于南曲。集曲是摘取各调的零句而合成的一个新调,另外起一新名。即集合数调之美声而腔板可以衔接者次为一新曲,此南曲为盛。如〔仙吕•九回肠〕乃集解三酲首至七、三学士首至合、急三枪四至末而成。另一种集曲乃以一曲保留百尾而犯以他调,此亦南曲为盛,如〔仙吕•二犯桂枝香〕乃合桂枝香首至四、四季花四至合、皂罗袍五至八、桂枝香九至末而成。
例如:〔醉罗歌〕是摘取《醉扶归》《皂罗袍》《排歌》三调合句而成。

三、寻常小令:
1.什么是寻常小令?
寻常小令指单支小曲。为曲中至简者,与诗一首、词一阕相当。

2.寻常小令特点
1)小令每支独立,相当于诗的一首、词的一阕。一韵到底中途是不能换韵。
2)每支小令都有曲牌(曲调),各调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称为“句式定格”。

3.哪些曲牌可以用为小令:
常见的元人小令有下列这些曲子:
正宫:醉太平、叨叨令、塞鸿秋、小梁州、六么遍、鹦鹉曲。其中最常见的是:醉太平、叨叨令
仙吕: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游四门、后庭花、青哥儿、四季花、锦橙梅、三番玉楼人、太常引。其中最常见的有寄生草、醉中天、一半儿
中吕: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上小楼、满庭芳、乔提蛇、鹊打兔、醉春风、尧民歌、快活三、摊破喜春来、齐天乐带过红衫儿。其中最常见的是:朝天子(谒金门)、红绣鞋、山坡羊、迎仙客、喜春来(阳春曲)、卖花声(升平乐)
南吕: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玉娇枝。其中最常见的是:四块玉、阅金经(金字经),干荷叶、骂玉郎带过感皇恩、采茶歌。
双调: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百字折桂令、新水令、秋江送、十棒鼓、袄神急、楚天遥、播海令、青玉案、殿前喜、华严赞、山丹花、鱼游春水、大德歌、大德乐、碧玉箫、驻马听、骤雨打新荷、步步娇、太平令、梅花酒、小将军、阿纳忽、捣练子、春闺怨、快活年,皀旗儿、枳郎儿、庆宣和、风入松。
其中最常见的是:沉醉东风、清江引、庆东原、拔不断、寿阳春(落梅风)、折桂令(蟾宫曲)、殿前欢、水仙子、雁儿落带得胜令
越调: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黄蔷薇带庆元贞、唐多令、小络丝娘。其中最常见的是:天净沙、小桃红、凭阑人、寨儿令(柳营曲)
商调:梧叶儿(知秋令)、百字知秋令、望远行、玉抱肚、秦楼月(忆秦娥)、满堂红、商调水仙子、芭蕉延寿、蝶恋花。其中最常见:梧叶儿(知秋令)
黄钟:人月圆、刮地风、昼夜乐

四、摘调小令
摘调小令,也称摘调。联套的曲牌,或因为声律优美,或因为曲辞清丽,而为曲家采撷,从套曲中最精粹的一两个调,摘出来单独传唱的,叫做摘调小令。如果精粹部分在尾声,便不能摘。
摘调小令大家了解就可,不做深究。

五、学习小令曲牌:
1.学习曲牌〔双调•清江引〕
〔清江引〕又称《江儿水》,总共5句,四仄韵,句式为七五五五七,一二四五押韵。
曲谱:××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例曲:
〔双调•清江引〕秋怀
元: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注释:
清江引:曲牌名。
红叶天:秋天。红叶,枫叶。深秋枫叶红遍,霜林如醉。
黄花地:菊花满地。
译文:
西风送来万里之外的家书,问我何时归家?鸿雁在红叶满山的季节呼唤着同伴南迁,而离人却对着黄花遍地的景色沉醉其中,听着雨打芭蕉的声音,却只能籍着秋夜的清凉,但愿做个好梦,能梦回家乡探望亲人。
赏析:
〔双调•清江引〕秋怀,为元代张可久所作的一篇散曲,内容抒写游子思乡之情。作者从自然景物入手,通过视觉,如西风、红叶、黄花、芭蕉和听觉,如雁啼、雨声的描写,细腻而形象地渲染出作者思乡情切。“芭蕉雨声”烘托出作者因无法回乡而心生焦虑,但焦急之情却无从排遣。此时的芭蕉雨声就越发显得恼人心绪。“问我归期未”是词的中心句,悲伤、惆怅的氛围由此展开。词尾以梦结束。
这首诗取西风、雁啼、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萧瑟中带着热烈,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浓烈的愁情,全诗以景衬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盘古学院散曲基础班第7讲作业:
试作〔双调•清江引〕小令一首
一、要求:
1.题目格式为〔双调•清江引〕题目;
2.内容格式为一个自然段,不用回行;
3.韵依《中原音韵》;
4.题目和韵部自选。
二、曲谱:××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三、例曲:
〔双调•清江引〕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过活,老砚闲工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四、注意事项:
1.三四句为对偶句
2.适合填写健捷激袅的作品。
五、作曲步骤:
1.首先复制粘贴一个曲谱:
××仄×平去上(平)△,×仄平平去△。×平×厶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去上(平)△。
2.复制并粘贴《中原音韵》一个韵部。
3.照曲谱、韵表填写。
4.对照曲谱,检查您的曲子。
5.使用《中原音韵》:分辨平、上、去!
六、曲谱符号注释:
平——平声;仄——上去声通用;×——声调通用,如词谱之“中”;去——必须为去声:厶——虽为仄,即上去声可通用,但宜用去声;△——押韵句;▲——可押可不押韵句;∧——句中须暗韵字位(“暗韵”指句中与句尾韵脚协韵的字);上△(平)——指韵脚字虽应押上声,也可押平声韵;平△(上)——指韵脚字虽应押平声,也可押上声韵。
七、作业要求:作业完成时间为两周,各位曲友自行校验后上交,精品作业会登入讲义。

盘古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顾问:倪进祥 李瑞林
总编:日月(敬金忠)
讲师:胡愛民 崔艳蕊
主编:蔡巧灵 柯美柘 李广恒 董德苑 毕见秋 赵偲含
审稿:马书靖 天问 蒋贵龙 凌赣文 袁谷成 姬学亮 杨秀红 张琳 俞子兰 钱秀英 刘巧英 祝红生 李晓华 田卫
收稿:刘建萍 何瑞云
制作:李凤梅 俞子兰
诗歌艺术:陶冉 王立云
图片:网络
盘古诗联学院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