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冒
文/苗晓瑛
“叮铃铃”,一阵清脆的铃声把我从沉睡中惊醒,摸到手机,屏幕上闪现出女儿的图像。凌晨五点来电话,一定有事。
果不其然,二孙女感冒发烧,晚上九点去医院排队挂号,凌晨四点才看上病。CT影像显示肺部严重感染,必须马上住院诊治。
感冒像一股狂风,横扫着这片土地。感染者多是儿童。医院里住满了患者,就连走廊里都坐满了挂吊瓶的患儿。

好话说了一大堆,医生也没有找到一张床位。只能在门诊进行洗肺治疗。
孩子病了,一家人乱了营,女儿、女婿和奶奶负责照管老二,我负责看护好老大。老大五天前就送到我这里。女儿打电话主要是提醒我,最近感冒人很多,没事不要下楼,以免交叉感染。
这波病毒来势凶猛,传播迅速,感染人数特别多,医疗资源不足,造成各大医院看病难,住院难的尴尬。
据说西安不少医院,家长冒着风寒挂号,陪着孩子一等就是一晚上。
有位外地朋友说,她孙子病了,来儿童医院看不上病,又将孩子带回去,在当地医院治疗,咨询我孩子住院用药方案。
西安某校的一名学生,身患感冒,开始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想在孩子考完试再去看病,等考完试,却把病耽误了,抢救无效,失去了幼小的生命。
同事的外孙咳嗽了几天,按照平时常规,消炎止咳化痰,高烧不退,去医院一查,成了白肺。
我的任务是保护好大孙女,防止亦被传染。

天不遂人愿,没过几天,老大还是感冒了。奇哉怪哉,精心护理,也很少下楼,还是没逃脱病毒的偷袭。自责悔恨!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担心孩子被感染,不敢轻易上医院,采用在家吃药的办法。阿奇霉素、糖浆、雾化等手端轮番使用,症状仍不见好转,不得不去医院。大夫诊断,肺部感染,要求住院诊治。
两个孙女一前一后都病了,折腾得女儿女婿不能正常上班,折腾的家里无法正常生活。急的我团团转,恨不得替孙女得病。
真不明白,这双胞胎姐妹,老大在东郊,老二在南郊,期间又没有零距离接触,一个生病了,另一个亦受牵连。
入冬以来,气候多变。忽冷忽热,温差大的叫人难以适应。一场大雪消除了燥热,净化了空气,也抑制了病毒细菌的滋生。可惜持续时间过短。落雪融化了,气温回升了,病毒死灰复燃,迅速传播,老年、儿童成了易感人群。
一向不轻易感冒的我,前段时间亦被感染。流泪、鼻塞、咳嗽、咽痛、发烧、精神倦怠,吃了不少药,依然不见好转。
平时感冒,吃点药很快就好。疫情放开后阳了,三周症状才消失,是不是那时就留下了病根,导致体质差,抵抗力减弱?
如今这感冒,久治不愈,会不会是新冠病毒又变着法子祸害人间?这不由得让我联想到初冬的第一场奇葩的大雪,竟然还响起震耳的雷声,这种异象着实令人胆寒。无需多想,还是静静地呆在家里慢慢调养。
一抹阳光透过窗户洒落在房间,顿感清爽盎意,一下子有了点精神,便想下楼透透气、舒缓一下僵硬的筋骨。于是拖着疲惫的身子,踩着落满金黄树叶的小路,走到院子,坐在长凳上,沐浴着柔柔的阳光。

不一会,几个人带着孩子也出来晒太阳。一个老人问:“孩子没上学?”一个答:“感冒请假了,”旁边一位年轻人抢先道:“我孩子也感冒了,几天都没去学校,班上近半数的学生都没上课。有的学生病好了,到学校又感染了。”听到这样的谈话,感到沉闷压抑,一边思量着,一边往回走。电梯口,碰见一脸憔悴的邻居甜甜妈,问她干什么去了?甜甜妈无奈地诉说:孩子生病住院,晚上陪了一夜,早上赶回来上班。望着年轻妈妈疲惫的面容,匆忙的脚步,心里泛起了一股酸楚:年轻人不容易,既要照看病中的孩子,还要操心着上班,压力太大了,负担太重了。
此时此刻,忽然想起了自己女儿,想起了两个宝贝孙女。于是拨通了女儿电话,方知孙女也病了,但已经恢复了。女儿知道我感冒了,为了让我安心养病,所以每次通话都隐瞒了孙女生病的实情。想等我身体完全康复,再把老大送过来。
老大送过来了,也没躲过这波病毒。
老大老二都是二次感染,幸亏及时就医,才使病情有了好转。
网上说,“2013年10月以来,我国流感,肺炎、肺炎支原体感染活动逐步增强,多地流感,肺炎支原体呈上升趋势,预计流感将出现全国冬春季流行高峰,肺炎支原体感染未来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仍然将持续高发。”
11月24日,国家卫建委网站发布《关于做好冬春季新冠病毒感染及其他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冬春季是新冠、流感,诺如病毒胃肠炎等传染病交替或共同流行的趋势,目 前全国新冠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但综合考虑国内疫情形势,气温变化和人群活动特点,病毒变异因素,冬季我国新冠疫情仍然存在反弹的风险。”
是否新冠病毒变异?以另一种形式浸入我们的肌体,使人致病,危害人们的健康。
感冒不可怕,但绝不能掉以轻心,要从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
希望孩子们尽快走出阴霾,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 :苗晓瑛,陕西长安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长安作协理事、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政协长安文史员。作品散见于《陕西工人报》《陕西文学》》《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及电子媒体。出版散文集《青青潏河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