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
马延明

我的老家地处济南市历城区鲍山办事处辖区内,名叫梁王庄。从近几年发掘的东周大墓和战国城池以及南宋时期檀道济“唱筹量沙”的故事,可以看出它历史悠久。梁王庄东西长南北短,东西约5公里,南北不足2公里,整个庄人口近万人;在梁王庄的东西之间有一条河,我们叫它梁王河,就是这条河把梁王庄又分成了东、西梁王村,以河为界往东依次是梁王一村和梁王三村,往西依次是梁王二村和梁王四村。至于先有的梁王庄还是梁王河已无从考证。
在我的记忆中,早前在梁王河上没有一座像样的桥,平时河水很少,在河上只有用石块搭成的一个三孔的小石桥,供东西梁王村的人们来往。桥高1米左右,桥宽2米多,桥面上是用泥土铺的,只能过去一辆马车;桥的东西两面有两个大坡,如果用人拉着地排车,即使空车上下也很困难;一到雨季,水往往漫过桥面,人车无法通过,影响了庄里人的正常出行。
1975年初,当时的历城区东郊公社(王舍人镇前身)领导为了搞活经济,决定在我们梁王庄的东南面建一个砖瓦厂,为了运输方便决定在梁一村毛庄的西南方梁王河上建一座桥。
1975年12月在选定的地址召开了誓师大会。此桥东郊公社和梁王管区共同出资,梁王管区百姓出劳力,现场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由赵元礼和李宝元同志担任。当时本人上小学四年级,学校组织我们砸石子用于铺路和铺桥面。
经过8个月的上下努力,齐心协力,于1976年7月1日建成通车。此桥桥墩是山石、沙、水泥混合结构,桥面是钢筋水泥结构;桥共有7孔,每孔宽3米,总长20余米;桥总长34米,宽6米,高5.8米;桥孔下半部分建了拦水坝和闸门,囤积济南钢铁总厂流出的废水,以此来灌溉农田,这样一来,梁王河里水流不断,使我们梁王庄村北大多数的粮田都得到了灌溉,地里的粮食年年喜获丰收。
此桥命名为“梁王桥”,桥名据说是由梁王三村的赵玉金先生书写。就在这一天,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四周红旗招展,到会的人也很多,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我们这些学生也都参加了。上午八时,大会正式开始,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先是播放歌曲《东方红》,随后梁王管区郭家乐书记介绍了整个桥的建设情况,接着东郊公社书记李长河同志致辞,最后还进行了通车剪彩仪式。
梁王桥的建成,给们我家乡人带来了方便,让我们家乡的人们踏上了致富富之路,至此,也创造了从古至今梁王河上没有大桥的历史。
1976年11月,济南市政府为了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快城乡之间的建设,在我们庄北修建了一条公路,在梁王河上建起了第二座桥,我们叫它梁王北桥。此桥共三孔,桥墩是大青石垒成的,桥面是混凝土结构。总长15米,宽6米,高4米。由此,94路公交车通车,此车每天三趟,早、中、晚各一趟,直达济南市的市中心解放桥公交车总站。1981年7月,本人考入济南师范学校后,第一次进城,就是坐着94路车驶过“梁王北桥”去报到的。“梁王北桥”的建成,94路公交车的通车,让我们梁王庄的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也让我们家乡的人们真正的走出家门,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
在梁王河上建起的第三座桥叫“农工连心桥”,此桥是在最早的小石桥的原址上兴建的,有三个孔,桥全长12.5米,宽7.5米,高5米,2001年4月竣工,无论是桥面还是桥墩全是混凝土结构,两边还有铁栏杆,无论大人还是小孩过河更加安全。此桥的建成使东西梁王庄的村民,再也不用害怕大雨天气,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洪涝季节,人们都能顺利地通过梁王河,这座桥真正地将整个梁王庄的人们的“心”连在了一起,使大家更加团结。
从1976年7月1日梁王桥的正式通车,到“梁王北桥”、“农工连心桥”的相继建成,再到现在,已有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来,我们梁王人也正是踏着梁王河上的三座桥,走出了家门,见到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我们梁王许多学子也正是踏着这三座桥上了中学,上了大学成为了国家的栋梁。
我们的家乡梁王庄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特别是自2013年开始,由于新东客站的兴建,梁王庄的房子全部拆除。2015年,梁王新城建成,东西梁王村的人们都住进了高楼,用上了暖气、自来水、天然气,村里人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需要多说一点,由于近些年庄子南面的济南钢铁厂迁走,梁王河里的水不见了,梁王河里杂草丛生,可是梁王河上的三座桥还在,还在发挥着一些作用。可能随着社会的发展,梁王河上的三座桥将会被拆除。
最后,愿家乡的人们永远将这三座桥的的模样留在记忆中!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先生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
征文颁奖书法作品欣赏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