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桃
力向园中费,非嫌商市贵。
老身树上攀,摘个童年味。
评语:虽五言二十字,但照样能凭情节推动,形成张力,结句甚得诗味。
登高偶兴
才近小山头,焉能生窃喜。
须知万仞峰,候我云霄里。
评语:将登高的一己之感,升华为普遍的人生经验,使读者从中体会到萦含其中的哲理。此为理趣也。
看豫北三月降雪视频
可意数骚人,兴吟犹击节。
农夫心独寒,恨遇桃花雪。
评语:骚人可意而农夫心寒,反差之间见悯农情怀。
立 秋
炎暑任招摇,鸣蝉悦柳梢。
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
评语:“俱由秋接管,今日办移交。”读来新鲜而未觉流俗。新词入诗者,须与所营造的环境相谐也。
秋 蝉
攀上高枝后,全抛忌惮心。
秋来浑未觉,不改旧腔音。
评语:咏蝉诗大多从鸣、噪着眼,而此诗却从“攀上高枝”着眼,后三句全因“攀上高枝”来,讽喻意味自是新颖。
评语:“不启”“避听”“佯装”,不承认主义者也。所谓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食蕨忆先父母
非惟口味多偏爱,每食乡间山野菜。
能顺其香入旧时,旧时有我爹娘在。
评语:四句之间相互衔接,步步为营,尤其三四句顶针层进,使忆怀父母的情感得以不断强化,充溢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闲看本人与街头铜塑娃历年来多张合影照
相册翻来味耐寻,铜娃伴我总光臀。
弟兄做下无多久,成了叔侄成祖孙。
评语:铜娃不变,而“我”渐老,对比层进的演绎手段,定然让读者生发出物是人非,人生易老的感慨。
听 雨
一宵滴沥惹愁肠,雨不逢时梦不香。
休道老夫无逸趣,扬花禾穗盼晴阳。
评语:在中国,听雨本是雅事,诗人亦有“逸趣”,但“雨不逢时”以致雨“惹惆怅”“一宵”“梦不香”,结句揭开主旨,悯农是也。
湖乡一隅水灾后
风雨横如施虐狂,生生蹂碎小鱼庄。
老天胡乱均贫富,擅把诸塘合一塘。
评语:“横”“施虐”“狂”“蹂碎”“胡乱”“擅”,遣词无不当头直喝,此种直呼出来的语气,更能增添怨愤情感。
望涧溪
潺湲欢快奏轻歌,引发山人联想多。
忍看翩翩小天使,江湖一入变洪魔。
评语:这里“江湖”应指黑社会秩序。隐喻笔法。
宅 家
宅家避疫未心焦,因有顽孙遣寂寥。
稚子不谙凶险事,成天拉我躲猫猫。
评语:避疫与躲猫猫恰好形成矛盾的同异性。同样是躲,前者是无奈的躲避,尽管有孙遣寂寥,后者则是“不谙凶险”的游戏。诗出自然,却能巧妙利用事物的同异性构建矛盾冲突,形成张力,发掘主旨,可谓举重若轻。

进菜园
莳弄精勤堪自夸,园蔬跃跃挤篱笆。
老夫不是矫情客,爱看辣椒茄子花。
评语:二句“跃跃”与“挤”的搭配,壮“园蔬”之繁茂,使全诗意境充满鲜活生机。“爱看辣椒茄子花”既是对园蔬繁茂的补充,更体现了诗人“不是矫情客”的朴素情趣。
观儿子幼时画作
我儿笔巧擅涂鸦,松竹能开喇叭花。
最爱冬天精彩处,池塘冰上蹦青蛙。
评语:递进法,表达儿子幼时画作之天真童趣,一气灌注。
题《渔翁图》
爱看熹微破晓天,江边亦好乐余年。
我无心遛金丝鸟,但放鸬鹚弄酒钱。
评语:“爱看”、“乐余年”、“无心遛鸟”、“弄酒钱”,融入了诗人对画的理解,及自己的心境。
侃某些“权威人士”
学养何须太较真,通天手眼胜于神。
弄些本本怀中放,先让头衔唬住人。
评语:语言通俗,于调侃中见出讽喻。
昨夜惊闻佩洛西窜访台湾
前宵失寐病无根,恍惚今朝似落魂。
为泄心中莫名恼,踢翻廊道一花盆。
评语:小切口,大题材,由“失寐”“落魂”“莫名恼”到结句“踢翻”“花盆”。见国民之愤然、无奈。
尴 尬
笔管尘封久未开,我今拈起每挠腮。
经年惯作键盘客,字到眉尖写不来。
评语:结句形象生动,在不经意间提出了一个键盘时代对汉字书写冲击的现实问题,给人以警示。
题 图
一巢高筑柳枝桠,守望荒村四五家。
乌鹊生来甜嘴鸟,纵无喜报也喳喳。
评语:此题图旨在“荒村”,转结以“纵无喜报”乌鹊依旧“喳喳”反衬,甚妙!
咏芭茅
生来随处可安家,不论山岑或水涯。
一到扬花擎穗日,风仪未必逊蒹葭。
评语:第四句以“蒹葭”作波澜,转深一层,见纯情,甚妙。
题野林孤松
伴与桑槐几忘龄,风姿不改立亭亭。
冬来谁是林中主,雪里颜华我独青。
评语:与桑槐比邻,风姿亭亭,作林中之主,颜华独青,层层推进,每见孤松风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