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林正韵)
文/冯志清(上海)
综合新华社北京12月12日电,时值岁末,世人瞩目的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核心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讲活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国务院总理在会上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中央核心领导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会议指出,综合起来看,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要增强信心和底气。
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会议强调,明年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扎实做好经济工作。一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三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五是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六是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七是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八是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九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会议指出,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综观新华社有关此会的4742字的报道,笔者认为,此次会议释放出如下信号,值得关注。
第一,会议提出“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明确了“稳”和“进”“立”和“破”之间的关系,也确定了明年经济工作的目标与方向。这表明“全力拼经济”已经成为高度共识。2024年的政策取向将更加积极,GDP目标定在5%左右的可能性较大,宽财政的思路较为明确。2024年中国经济政策走向: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值得关注。
第二,会议将“逆周期”置于“跨周期”之前,政策“工具箱”有望提升力度、密度,稳信心稳预期。与主要着眼于熨平短期经济波动的“逆周期调节”相比,“跨周期调节”显然有更为长远且综合的考量,它需要兼顾多个经济周期,主要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健康运行与稳定增长,力图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人口老龄化、系统性风险等长期问题,因此也必然涉及各种政策工具之间的关联配合。
第三,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经济下行压力依旧严峻。“以进促稳”传递出加力、提质、增效的鲜明导向。 这要求我国在确保经济实现“稳增长”的同时,不导致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不稳定情况的发生。当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符时,有助于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促进就业、投资和消费。
第四,会议也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反映了政策要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要相互协调,避免相互冲突或削弱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要共同发力,确保政策的一致性和可持续性。
笔者认为,时值迎龙辞兔之际,中央经济工作召开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很重要!很及时!我们要全面贯彻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注意把握和处理好速度与质量、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政策取向,在政策实施上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在政策储备上打好提前量、留出冗余度,在政策效果评价上注重有效性、增强获得感,着力提升宏观政策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效果。相信,任凭国际形势变乱复杂,只要我们严格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方针、政策、目标,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就一定能实现2024年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为此,特赋《减字木兰花》为评为观。
迎辰辞卯。
政策财经谋局早。
度势乘时。
举措推施不暇迟。
进而促稳。
科创智能优绿振。
风险周防。
增五民生齐慨慷。
一一2023年12月13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顾问;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2023年《古钧新吟》执行主编、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