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赋神韵何红卫
文/云蒙山人
关于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还真是大费周章——怎样才能抓住小表弟何红卫的特色。麻坪才子?显然不能概括;洛南才俊?也未免挂一漏万;用天赋神韵来形容我这个小表弟,是绝不算夸大其词的。

天赋书法神韵。红卫的书法之路起于他的初中时代,最迟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练习的。他选帖准、要求严,一开始写颜真卿就用一个硕大的铁锁挂在笔杆上,为的是增加悬腕的力度。后来,嫌这个铁锁不够分量,直接在一块鹅卵石上钻了个小孔把笔杆捅进去。也正因为如此刻苦,他初二时就在母校麻坪中学的国庆书画展闪亮登场,让同学无比羡慕。
天赋音乐神韵。考入师范学校后,红卫进入了更大的艺术天地,在众多的乐器中选择了小提琴。只一个学期,他就将一曲《梁祝》拉得出神入化,在元旦晚会上让全场的观众如痴如醉。从那以后,《梁祝》成为他所任教的学校每次文艺汇演的压轴节目。他还将优秀学生李翠培养成了小提琴狂热爱好者和优秀演奏者,拥有了非同一般的气质。

天赋剪纸神韵。七八年前,红卫爱上了剪纸。刻刀买了一大溜,红纸扛回一大摞,凭他的灵性说干就干。和写字专练颜真卿一样,他将剪纸的题材确定在伟人系列,开国毛爷爷刻画得尤其成功。因为剪纸形神兼备,被推而广之,为朋友的刻盘作品打草稿,成为千金一刻的蓝图勾勒者。
有爱好,有坚持,自有收获。红卫的书法作品渐渐的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不仅参加了市县的专业展览 而且展示在校园里,成为文化建设的主流。 小女儿悠悠三岁之后,红卫把自己的小提琴天赋转移到了钢琴上,无师自通地成为父女组合中的伴奏者。每天晚上睡觉前,都能听见他熟练的演奏和女儿稚嫩的歌唱,《上学歌》《两只老虎》《小蝌蚪》……这些歌曲让人穿越时空,忘记了今夕何夕也成了我的睡前必赏节目。要是一天没有听到他们俩弹唱,就觉得少了点什么。
在上有老、下有小,又有繁重工作的逼窄生存空间力,红卫常常对我给予特别支持,先后将我许多文章演绎成书法作品,像十米长卷《黑虎庙赋》等等,都是让一般人望而却步的大规格作品。尤其是刚刚拿到我手里的这组四尺对开六条屏《娘庙村赋》,总字数超过900字,全部用地地道道的颜体书写,整体规整大气、单字运笔灵动,既是颜体、又不拘泥,刚一发圈就好评如潮,让我的云蒙山居蓬荜生辉。

这样看来,与其说是天赋神韵,不如说是天道酬勤。幸运眷顾勤奋者,尤其是淡泊名利、以苦为乐、不懈努力的年轻人。我仿佛看见我这个风华正茂的小表弟何红卫已经成了人人赞许的青年才俊,成为又一个为故乡增光添彩的追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