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系列》
苗山遇“险”
文/一抹斜阳

又到了冬耕时节,背靠飞山几个山冲的几十亩水田由于长期被山泉渗泡,几乎都成了冷浸田、冬水田,一脚踏下去深可没膝。村里的牛有灵性,只要赶到这里就裹足不前,打死就是不肯下田,可每年子翻耕程序还是得走的,为此村里人特别的伤脑筋。
早就听说贵州老苗山的黑水牯骨架大、蹄䠙宽,是冷浸田的克星。队里反复权衡,最后才下了决心动用队里的为数不多的备用金,由副队长胡子带小C去贵州锦屏老苗山寻宝买牛。
胡子生性机敏精干,两眼犀利有神,沿嘴唇围着一大圈浓密的黑须胡,看上去却是温文尔雅的。早年间走南闯北的能调会侃,浑身透出一般子江湖气。可这次买牛为什么选了个不通行情的知青小C做搭当呢,直到把牛牵了回来才知道是其中另有玄机。
第二天赶早,两人带着几个煨红薯就出发了。山野的清晨雾雨朦朦,开始是沿着公路走,渴了掬一捧山泉水,倦了就坐下来卷支喇叭筒,啃个煨红薯。小C从未经历过如此高强度行军,一整天下来累得够呛,脚上还打起了水泡。“洗个热水脚蒙头一睡就能恢复,不信你试试?”胡子长年外面闯荡,倒是滿不在乎。哎!没辙了,既来之则安之呗。
在离贵州锦屏不远的大堡子歇了一晚,第三天似乎放晴了,脚也好了些,于是继续赶路,又走了约摸三四十里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神秘的老苗山。
山里的小道可难走多了,四面崇山峻岭,剌蓬丛生,时不时可见零星的吊脚楼,远处隐约有人打着唿哨,几个小孩前后左右的追着跑。胡子早就交待过,这里住的都是山苗,习俗蛮多,一定要管住嘴巴,千万别乱开口,弄得小C神经兮兮的,只能昧心昧意走路,生怕有什么闪失。
临近中午时分总算熬到了目的地,一幢独立的吊脚楼。只见里面闪出一位黑黑瘦瘦的中年汉子,操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跟他们打招呼。汉子与当地的汉人并无明显差别,只是腰间别着的那把精巧的弯苗刀特别地醒目。
实在是口渴难耐了,小C不由分说进屋就咕咚咕咚灌了一瓢山泉水。然后环顾四周,感觉到处乌漆抹黑的,唯见正中是一个大火塘,上方挂滿了熏得晶莹透亮的腊肉腊鱼和不知名的野味。汉子安排两人分坐在火塘两边的条凳上,然后又端上热腾腾的泡米油茶。
要开中饭了,苗家人好客,就着火塘搭了张桌子,一会儿功夫就摆满一桌丰盛的苗家特色菜,屋里顿时升腾起浓浓的熏腊香,主人家给每人各倒了一杯自酿的金刚头子酒。知道此酒的厉害,小C悄悄往火塘里泼了一小半。
这时一位约年方二八苗装打扮的女孩款款地径直朝他走来。你好!小C慌忙打招呼以示礼貌。不成想苗女竟然不懂汉话,一个劲的朝他傻笑,并且一屁股挨着坐到了他身边,一阵淡淡的猪骚味扑鼻而来。小C急眼了,本能地移了一下,苗女又伴过来,他又移,又过来,不能再移了,身处绝地的他反而缓过神,好奇地打量起身旁这位大胆的苗姑娘来。
其实苗女并不难看,白净的脸庞,眉毛铰成细细的两道弯,微翻的嘴唇,右上角跳动着一只酒窝,全身的银饰哐当哐当响,却不知为什么袖囗衣摆卤得油黑抹亮的...
正瞧着,冷不防一只鸡头直接掼进了饭碗里,这下可彻底慌了,他从不吃鸡的,何况还是只鸡头,怎么办?而胡子正躲在一边挤眼睛做鬼脸呢。小C只好装着敬酒,乘人不备以飞快的速度把鸡头丢给了胡子。
酒过三巡,不知什么时候又換成了碗装的杨梅酒,生意场小C插不上话,只好硬着头皮接苗女递过来的一轮一轮菜和饭,至于苗女叽叽呱呱说些什么,也只能哼啊哈的应着,一个字都听不懂。主人家倒是特别的高兴,“推杯換盏”间买牛的事出乎意料的顺利,以非常理想的低价位搞定了。
晚上回屋休息,胡子高兴地对小C竖起了大姆指:知道为什么选了你来吗?苗家人好客,只认一个理,尤其是大地方来的客人,敬你鸡头是款待贵客的最高礼节了,今天的你表现蛮不错,看得起他家姑娘就是看得起他,他只要认准谁是真心朋友,就是赴汤蹈火也心甘情愿。然后又眨把着眼睛诡笑,指不定人家姑娘看上你了呢!
这时外面嘭嘭嘭有人敲门,胡子隔门缝一瞧,啊!坏了,说曹操曹操到,是苗姑娘!这可如何是好?胡子小声问小C。不要再出声,就当是喝多酒睡了。外面苗女还在擂门,又叽哩咕噜好一阵子才离开。
心惊肉跳一番折腾,虽然白天喝了些酒,弄得一晚都睡意全无,此处是不能久留了。天亮后两人匆匆吃了早饭,趁苗女还没起床跟主人家道个谢,牵出黑水牯立马赶路。远远山峦间有人在打吆喝,胡子逗趣:还不快走,人家苗姑娘追上来了!
老苗山的黑水牯果然名不虚传,不出一星期几个冲的冷浸田通通翻了个遍,胡子逢人便说:这回还真要搭帮小C,不然带去的钱最多只能牵得回一头小水牯,几个冲的水田又得荒废一年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