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 光 里 的 温 暖
——读康敏散文集《时光·剪影》有感
作者:邓书俊
到了这寒冷的冬日,思乡之情就愈发浓烈,“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感,似乎更为强烈。这时,收到了家乡康敏女士新近出版的散文集《时光·剪影》,这无疑是雪中送炭,暗室逢灯。这部散文集主要描写了家乡美景,乡土风物,人情世故,亲情友情,读来倍感亲切温暖,让我仿佛回到了久别的故乡,让我的思乡情得到了宽慰。
康敏和我是老乡,比我小三岁,我亲切地称她为康妺。在老家的时候,我和她经常在一起采风、聚餐、参加各种文学活动。自从我离开家乡后,虽然相聚时间少了,但我们常有联系。得知她要出版散文集《时光·剪影》,心里无比高兴,这早就是意料中的事了,康妹的事就是我的事,在替她高兴之余,我赶紧帮忙联系出版社。所以,收到这部装帧精美的散文集,就像是异地街头见到她本人一样,心里有说不出的亲切。
康妹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她曾跟着父亲在西宁七中上过学,也就是在那里开启了她的文学之梦。在第一辑《我的相思,我的青海湖》一文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她随父亲转业回到家乡后,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多年后,她重游青海湖时,不禁想起了曾在西宁上学的点点滳滴。“记忆里你是竹筐装着的大湟鱼、在冰块的撞击中依然跃起的身姿;是幼小的年纪被组织去割青稞而割伤的手指;是半人深的草原中骑马驰骋的老师远去的身影,是风沙吹着我跑而我茫然无措只会哭泣的狠狈;是用麻袋装着大块大块的湖盐和生活的欢欣;是下雨后在农田里采摘的大朵大朵的蘑菇;是座座散落在草丛中的蒙古包和牧民的马车;是跟着一对藏族双胞胎姐妹学说藏语。”
康妹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母亲去世后,她感觉一腔悲哀无处安放,于是文字就成了最好的慰藉。在《深夜哀思》《往事不落》《女人,岁月之——妈妈》《我的父亲母亲》等文中,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读后令人感伤不已。“妈妈是个性格极好的人,善良柔弱,总是帮他人着想,从来没有她自已,为了我们,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回家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洗衣做饭,操劳了一辈子。奶奶有病,父亲忙于工作,数月之久,洗衣喂饭,扯布做寿衣,妈妈义不容辞,伺候奶奶直到去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还没等她孝顺母亲,母亲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走过的都是经历,路过的都是风景。第二辑《时光剪影》是作者对时光的剪裁,是山川之行后情景交融的愉悦,以及对人生境界的一些感悟。《倚在岁月的门楣》《最恋这方故土》等文里,她说大自然是一本百科全书,它蕴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植物宝库。在《梨花飘香》的时节,吃着家乡的特色小吃《荞面摊饼》,穿着母亲做的《毛底布鞋》,约二三好友,或麦地、或河滩,便会有不同的野菜进入视野。《家乡的野菜》有麦瓶、苜蓿、斜蒿、苦苣、蒲公英、白蒿等。那一盘盘野菜,不仅是舌尖上的美味,还是一份乡愁,一份故土思绪的寄托。
第三辑《芬芳岁月》主要描写了她的教师生活。《窗内的孩子,窗外的鸟儿》文字中,作者站在三尺讲台上,无意间看到窗外电线上的几只鸟儿,当别的鸟儿飞走后,独留一只幼小的鸟儿,因为出生不久,翅膀还未丰满,心里胆怯,因而不敢飞翔。“窗里的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同伴正当十四五岁,恰值青春年少,他们正在父母的呵护陪伴下成长,在老师的鼓励引导下学习做人,他们是否正如那只雏鸟一样在人生的路上犹豫徘徊、寻找方向”。做为一名人民教师,她心里永远装着她的学生。《生命的阳光》一文中,“不知不觉我踏上三尺讲台已是二十六个春秋了。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首往昔岁月时,会无怨无悔地说,我曾把最美的年华给了我最爱的事业!”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第四辑《人生况味》里,作者用洞察世事的笔墨,为我们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人和事。《榜沙河畔的女人们》一文中,讲述了榜沙河畔女人们生活的变迁。榜沙河位于武山县上游,是条古老的河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在这条河畔的人们,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女人们大多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穿的衣服破破烂烂,一辈子没出过远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女人们穿的和城里人一样,跳起了广场舞,她们甚至比城里女人更悠闲,白天地里忙碌,晚上呼朋引伴,邻家妯娌,大姑小姑,随着音乐,载歌载舞。而且脑子灵活的女人,不安心几亩薄田,走进了大城市。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第五辑《行走的风景》里,我们跟着作者,在一次次行走中,领略峨眉山的秀美壮丽,仰望莫高窟的沧桑雄伟,饱览桂林大好江河,还有家乡的老君山、卧牛山、鸳鸯湖等,一路走来,山美水秀,风光无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第六辑《故土情怀》记录了家乡的几位知名人物。武山有着1800多年的建县历史,远在3.8万年前先民就有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人文底蕴深厚,出现了很多优秀人物,她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麦秸女的七彩人生》文中的张晓文,是武山麦秸画的传承人,家乡致富路上的带头人,她开设的“兰州丽纹工艺美术制作部”已经声名远扬,她的麦秸作品不仅走出了武山,走出了甘肃,更走向了全国。
康妹是一位勤奋的写作者,她的文笔朴实,没有华丽的语言,读来自然亲切。她创作体裁多样,有诗歌,童谣、散文等。读完散文集《时光·剪影》,我似乎回了一趟故乡,从她温暖的文字中,我认识了家乡更多的优秀儿女,重温了家乡的人情世故,看到了家乡可喜的变化,心里无比的温暖。
作者简介:
邓书俊,天水武山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东方散文》杂志签约作家。已出版散文集《泥土的温馨》。迄今有许多散文、评论、史志类作品发表在《农民日报》《甘肃日报》《甘肃民主协商报》《兰州日报》《兰州晚报》《天水日报》《天水晚报》等十多种报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