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宗刚,男,河北吴桥县人,1951年生人,北京某部退休军人,高级工程师。业余爱好书法几十年,现仍坚持读帖习字,作为自己终身爱好。善结交书法爱好者,相互促进,交流研习,共同提高。
胡宗刚书法摄影展
评论:刘月忠 推荐:赵耀彬 编辑:李虹

胡宗刚书法:清氣若蘭

《唐七言绝句一百八十首》收纳胡宗刚先生180幅行书作品,选其中两篇展示。




胡宗刚先生荣获书法作品二等奖


胡宗刚书:姹紫嫣红山河丽,千家万户笼瑞气。盛世良辰逢佳节,家和人旺万事兴。


胡宗刚临苏轼寒食帖和颜真卿祭侄文稿
摘录:《祭侄文稿》,虽说是一篇删改痕迹处处可见的草稿,但其真情发于笔端,仍是最高成就的代表作。据传,安禄山造反之时,颜杲卿任常山太守,城陷罹难,其幼子季明亦遭到杀害,颜真卿派长侄泉明前往认尸,仅得季明人首归丧,颜真卿悲痛欲绝,深情地写就了《祭侄文稿》。全稿以行书写成,起收笔富篆意,正是颜真卿写字的习惯,在哀笔急就下,《祭侄文稿》多见删改涂抹,斑斑墨汁尽是郁屈顿挫之情,与文中“天不悔祸,谁为荼毒”之句呼吸相应,千年后读之、视之,犹令人感到家国巨变、亲人惨逝之痛。

胡宗刚书晋祠楹联:水秀山明无笔无墨图画,鸟言花笑有声有色文章。


胡宗刚书《和谐社会》

胡宗刚书《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胡宗刚临苏轼寒食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胡宗刚书《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智仙也 一作:山之僧曰智仙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胡宗刚书《沁园春 忆黄山》
三十六峰,三十六溪,长锁清秋。对孤峰绝顶,云烟竞秀;悬崖峭壁,瀑布争流。洞里桃花,仙家芝草,雪后春正取次游。亲曾见,是龙潭白昼,海涌潮头。
当年黄帝浮丘,有玉枕玉床还在不?向天都月夜,遥闻凤管;翠微霜晓,仰盼龙楼。砂穴长红,丹炉已冷,安得灵方闻早修?谁知此,问原头白鹿,水畔青牛。
胡宗刚先生摄影展





作品推荐:赵耀彬,笔名:小草。
虹韵长歌总编:李虹,笔名:虹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