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我刻苦学习的一生》
作者:高新文
我1953年出生在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吉林省洮南市东升乡兴泉村,那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屯子在山沟里,地在山上挂着,用一句字概括起来说:就是“穷”。
1958年,我和家人一起吃过生产队的大食堂,粮食不够吃,吃过榆树皮、苞米壤子,饿的不行了,还偷吃过生产队马棚子里喂牲口用的豆饼。
1962年,我读小学了,没有书包,妈妈用自己唯一的头巾给我缝了个布包,买不起作业用本,就两面用,用完正面用背面,好在学校就在本村,上下学走着走,比较方便,学校教室和我家一样,是土平房,冬天靠生炉子取暖。

1968年我读初中了,是座落在离家往返5公里的乡政府所在地,洮南市第三中学,上下学也是走着走,中午吃饭是在家带的苞米面大饼子或高粱米饭,没有莱,就吃芥菜咸菜。学校虽是砖瓦房教室,但冬天也靠生炉子取暖。为改善学校条件,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利用周六周日到那金乡富文村附近,为养路段修公路涵洞用土蓝子运送土方。平时上学时,每天都要给校田地捡一土蓝子牛粪或猪粪。寒暑假更忙更累,除完成作业外,我暑假到山上挖防风等药材,骑自行车往返60公里去乌兰浩特市卖,一个署假能挣20多元钱解决学杂费。放寒假,我学会了扎笤帚,用高粱迷子扎笤帚到往返15公里的万宝煤矿家属区,走街串巷的卖,挣钱补贴读书费用。
我1970年初中毕业,正赶上“四个面向”,①我选择了到省农机校读书,学制三年,入学时,我爸爸赶着毛驴车把我送到乡政府所在地,坐大客车到白城火车站,再乘火车经由四平到达公主岭,②也就是吉林省农机校。上学时,妈妈把家里仅有的5元钱,全部给我了,浑身上下没有一件新衣服,被褥也都是带补丁的,没衣服,妈妈把我家住洛阳的姨妈给我妈的一条旁开口的裤子改成前开门给我上学穿了,从小学到中专没穿过毛衣、毛裤,冬天就是空心棉袄。那时真穷,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毕业有份好工作,改变家里的贫困面貌,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到中专毕业,我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还一直是班长。

1973年8月我毕业被分配到白城地区农机局工作, 参加工作后,我不但努力工作,还边工作边学习,利用四年时间函授获得了大学文凭。1973年组织安排我到扶余县大洼乡民主村机耕队开了一年拖拉机,实际学习操作了翻地、耙地、起垅、播种和中耕。1974年,又到镇赉县农机修造厂修了一年拖拉机,实际学习操作了马力试验、搪缸磨轴、翻沙铸造和机加等等。1976年,组织上又派我到突泉县永久村学习基层工作经验,担任三队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组组长。1981年,组织上又安排我到白城地委第一期青干班学习半年,这些都为我后来提干都奠定了良好基础。
提干后,我又先后到省农机干训班、省委党校和中央党校学习共计三个月。

退休后,我始终没有放弃学习,订了人民日报、吉林日报和白城日报等报刊,每天都读书看报,还学习写作自由诗和散文等,多在媒体平台发表,活到老,学到老,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发挥余光余热,用实际行动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注:①面向学校、部队、企业、农村。①那时长白铁路尚未修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