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本无字的书》
精彩评论汇编
李真微:
很多人都作文写母亲父亲,这是一种祭奠,一种纪念,一种爱的补偿。晓兰说母亲是一本无字的书,那书里写满的是母性的爱,佛性的善,人性的美。
晓兰的母亲在旧中国生活了二十年,这本书前几章是一杯苦酒。新中国初,就是在那艰苦的年代,要靠微薄的工作养活四个儿女,实非易事。我看得最受感动的细节是,四个儿女围着炉子吃鱼杂火锅。味蕾兴奋,肠胃舒张,吃得有滋有味。其实世界上的美食都是靠饥饿垫底的。如果己经胀得瓜饱,就是面对满汉全席也只能饱个眼福。看着孩子们高兴,最幸福的是父母,他们内心充满一种养育儿女成就感和自豪感。做父母的最怕儿女受苦,那是最大的心痛、自责和愧疚。
我们不能赞誉每一个女人,因为女人中也有川岛芳子;但我们崇敬每一位母亲,首先是以儿女的名义。儿女是母亲的轴心,母亲一切都围着儿女转,真正是幸福着儿女的幸福,痛苦着儿女的痛苦。
晓兰姊妹做得最好的是孝顺,在母亲患病最后的几年里,照顾好自己的母亲,那是最深切的临终关怀。每个儿女在母腹中孕育十月,又在怀里搂抱几年。现在几十年过去,父母回到自己生命的起点,像婴儿一样需要护理。儿女陪伴着,抚慰着,让他归去。既是悲伤,也才能心安。
晓兰的文字,就是燃起一柱心香,祈祷着,报偿那还不尽的大恩大爱。
潘云冰:
读晓兰文有感。
母亲是本无字的书,我觉得既无字,又有字,它写是忠孝仁爱,它写着如山如海的母爱。
母亲一路走过来,有风霜雨雪,有柳暗花明。经历了战争时代,经历了新旧社会的交替,经历了三年苦日子,经历了丧亲丧夫之痛。在坷坎历程上,母亲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用心智经营着家庭,让其车轮向着美好滚滚向前;用身教言教輔育孩子健康成长,终为棟梁之才。成长时,体验着母亲用心血凝成的这本书,如今这本书隽刻在儿女的心坎上。
作者说得好, 高人似凡,大道至简,母亲是智者,是人生贏家,晓兰用深情在歌吟母亲的伟大,歌吟对母亲的爱,描写细腻流畅,作品感人。
严小平:
作者一直想写妈妈,可提笔就流泪,萦绕的母爱让这种愿望更强烈。今天,她终于松了一口气,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妈妈是一本无字的书,值得一生解读。读了文章,我感觉她的妈妈不仅勤劳善良,而且充满了智慧。比如:在夫妻吵架的当口,还异常冷静地记着丈夫的好,这是大智慧、大格局的体现。智慧的母亲是表率,深深地影响着后代。难怪作者的兄弟姊妹个个是栋梁之材。
作者是一个孝女,可仍感觉亏欠妈妈太多。我想,在浩瀚的母爱面前,有这种亏欠感的人应该不少。所以,任何时候,我们讴歌母亲,都是绝佳的时刻。@二月兰
一江春水向东流:
"回忆着妈妈的一言一行,就像翻阅一页页岁月的书……",在文首概述中这几句金语,既显示了文题,又开启了下面五则回忆母亲的动人故事。当我再次欣赏相当于我儿辈年龄的晓兰姑娘佳作时,不得不赞赏她巧妙的构思和感人的文笔。
晓兰的母亲,是当代普天下城镇母亲的典型形象,在长期城镇居住的背景下,有新旧社会交替的经历,有困难时期的考验,有为了二女二男宁可牺牲自己前途的母爱,有仁慈宽厚的恕心……当然,比天的母恩在生命的末程也得到了子女应有的回报……
《妈妈是本无字的书》,是杨家的坎坷史,是作者的感恩赋,更是母爱的教科书!
卢英宏:
因为有爱,所有过往,皆成诗章。
尹湘英:
杨晓兰//妈妈是本无字的书。清晨看晓兰的这篇对母亲的回忆,看着看着,眼哐湿润了,看着看着,眼泪流下来了。看完心也跟着痛了。母亲在每一个儿女的心里,都是永恒的,温暖的。晓兰写母亲,是在用心在写,母亲的爱也永远留在了她心里。
其实认真的看晓兰的全家福照片,晓兰是父亲的翻版,晓兰的父亲除了对子女严厉外,却是一个刻苦工作无私奉献,爱家护家的好爸爸。
谢谢晓兰的美文,让我们永远怀念着有着善良,朴实,勤劳的中华儿女优良传统,儿女心中永远美丽的母亲!
刘引华:
知书达礼的杨晓兰原来来自妈妈潜移默化的无言教导。
岳阳庐:
楊晓兰(妈妈是本无字的书)看了杨姐的文章妈妈确实是一本无字的书,妈妈的好,妈妈的爱,儿女们是刻骨铭心的记在心中,时时刻刻的在脑海中想着,读着,50年代的爸爸,妈妈,特别是妈妈是何等的辛苦,何等的艰难,多子女的家庭的人们都有着亲身的体会,看得到父母的艰难,而且帮不到,这是最痛苦的,看了杨姐怀念妈妈的文章,我称她的妈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伟大的妈妈,坚强的妈妈,慈祥的妈妈,善良的妈妈,积极向上的妈妈,无私奉献的妈妈,杨姐写妈妈就讲了妈妈是一本无字的书,要数妈妈的好数也数不尽,杨姐的妈妈高寿上天堂,值得儿女们永远的怀念,永远的想念,为杨姐怀念妈妈的文章点赞,学习妈妈留下的好传统,好作风,好品德,妈妈永远活在儿女们的心中,为杨姐点赞。
林子:
阅读:杨晓兰//妈妈是本无字的书, 思念妈妈的泪水夺眶而出,不由回想孩子在高兴时经常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象个宝……,”
杨哓兰老师生动,接地气的文章,展示了在妈妈辛劳的安排和劳作下,幸福一家其乐融融的快乐生活;杨晓兰老师是群的活跃者,热情洋溢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文章写得杠杠的;向知书达礼的你学习!致敬!@扬晓兰
窍爹:
《妈妈是本无字的书》,实际上是以妈妈为主轴,写出了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近一个世纪的繁衍生息、开技散叶的历史进程。
晓兰围绕妈媽这夲“无字的书”引出的一连串家庭日常生活的故事,是以“互愛、孝悌”为核心的悲欢离合的家庭生活的交响曲,脉脉含情,温馨感人。
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晓兰笔下《妈妈是夲无字的书》,不是孤立地只写自己一家,而是将家庭故事,放在社会变迁的大历史背景中写。所以,我们从晓兰一家繁衍发展的一连串故事中,重温了祖国数十年(乃至近百年)的风雨沧桑的历史进程。
为晓兰笔下真实细腻描写家庭故事反映社会生活的好文章点赞。
陌上客:
《妈妈是本无字的书》,确实如此! 这本无字的书,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人生的教材。我在数百人的老街群友里,原来就认识的人也不少,但与他们的家人包括他们的上辈、上上辈都认识熟悉的,似乎只有小兰。我读她的回忆母亲的文字(实际上也包含了对父亲的回忆),既重温了我熟悉的那些年代的历史,也对她们姊妹兄弟优秀的品格才华有了更多深层的了解。父母是儿女的教科书,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子女! 我见过小兰的母亲多次。知青下放年代,她母亲到我们下放地清水大队看望女儿,这是我与她母亲的第一次见面,也是我所知道的知青父母来下放地点看望的唯一的一个。在后来的岁月里,我与她曾有过多次的相见。她的谦和、文静、不卑不亢的待人之道,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从现在的小兰姐弟身上,还时时能看到她的影子。
小兰的这篇回忆录,写得朴实深情。惟其朴实,才见真实;惟有深情,才能动人。平淡无奇的文字中,汩汩地流淌着的是对母亲无限的思念,展现的是母亲平凡光辉的一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愿她的母亲安息,也祝愿天下的母亲幸福!
邓建龙:
杨晓兰的《妈妈是本无字的书》,字里行间充满了她们兄弟姐妹对妈妈的无限热爱与怀念,情真意切。我与晓兰一家是老印山邻居,她家住墈上,我家住墈下,相隔仅十多米,她的爸爸妈妈我都见过。记得当时杨父喜欢穿中山装,左胸口袋挂支钢笔,戴伲帽,老印人都称他为“工业局的杨干部“。杨母个子不高,胖胖㬿㬿,修着短发,面容和善,一看就是个贤淑温良的中年女性。没想到杨母当年还是难童保育学校的保育生。对保育生,我曾作过一番研究,並且写过几篇有关保育生的文章。那时岳阳临湘两县有数以百计的难童曾远离父母亲人在保育学校生活,并随着战灭不断的迁徙而颠沛流离,苦不堪言。杨母也曾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文中的杨母同时又是个勤俭持家,孝敬父母,相夫教子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从杨母的身上,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时代千千万万个妈妈秉承中华传统女性的美德,哺育了千千万万个儿女的成长。这柴妈妈她们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大都没有文化,但她们用她们的一生,书写了无数本没有文字的书籍,字里行间却透出两伟大的“母爱”两个字。
杨平方:
出门归来读到晓兰的《妈妈是本无字的书》,顿时追思无尽,泪眼婆娑。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神龛,那是供奉妈妈的地方。母爱是方净土,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地方。母亲走了生命只剩归途。这是我们暮年共同的痛点,只要触及,便会情动天地,难能自抑。
我认识晓兰的母亲,是因为她姐姐晓玲的缘故。那是一位宽厚慈爱的老人,每次造访,家是整洁干净,母慈子孝气氛和谐。尤其是岳母与女婿关系融洽,细微处的关切常常让我们羡慕不已。老人晚年不幸罹患阿尓茨海黙,子女们孝悌可谓无微不至。老人高寿谢世,丧事新办,我们见证了厚养薄葬新风尚,这也是老人家风简朴值得颂扬的地方。
晓兰文字秀逸,感情真挚,铺陈细腻,感动众生,好文学习了。
狐狸:
看完杨晓兰同学的文章《妈妈是本无字的书》,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文中母亲的坚忍不拔,大爱无疆,善解人意、不偏不倚和言传身教等优良品德,展现得一览无余。同时,也用了不少笔墨来描写一家人的和睦温馨,更加突出了母亲的中心地位。
依然是杨晓兰同学那种娓娓道来的文风,叙述简洁,语言质朴,用来形容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是最好的方法。从而使全文真情满满,让人动容。
世上只有妈妈好,这句质朴的歌词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一如这篇文章。妈妈是本无字的书,又是一卷有形的画,更是一首动人的歌。另外,文中所配的照片非常好,图文并茂,与文字相得益彰,更让人触景生情,致敬这位伟大的母亲!
张溟敖:
拜读了老同学杨晓兰//妈妈是本无字的书一文,心中有无限感慨,老同学把与外公、爸爸、妈妈和弟妹们曾经的往事娓娓道来,文章看似和风细雨,而字里行间充满了真情,情深之处令人落泪。我喜欢这种平实而饱含人情味的文章,为老同学点个赞!
1366:
好文!语言朴实,情感真切!这是用“心”在写,这样才真实,才能打动人的心弦!一位平凡、善良、勤劳、伟大的母亲!
李芳:
世上有一种爱最伟大、最包容、最无私,那就是母爱,它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温暖无垠。感谢杨姨真挚的文字带我们又一次感怀这沁润心灵每个角落最伟大的力量………为杨姨记录爱传递爱,温暖自己也温暖他人的义举点赞。
张松林:
杨晓兰退休后怎么变成了一个不错的散文家。水平太高了,值得大家学习。李芳科长的点赞更是妙语如珠,锦上添花,让我们这些俗人既饱了眼福,还回味无穷。
燕子:
杨晓兰不错,在家带孙子、招扶老公,并写下这么好的回忆录,是我们退休人员的骄骄者。
贺冀平:
张松林庭长的评价很到位,杨姐姐确实是贤妻良母、好奶奶型的资深文学女才人,棒棒哒!
游和平:
妈妈是夲无字书,妈妈也是照亮儿女前行的灯,杨姐的文章用串串的小故事,生动的讲述了伟大的母爱。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妈妈。为杨姐的文章点赞,向扬妈妈致奠致敬!
井底之龙:
在儿女心中,妈妈就是佛,菩萨,就是上帝,天使,就是久旱之后的雨,就是久雨之后的太阳。人间一切美好的言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妈妈。每个人的妈妈,都是世界上最好最美的,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有一副有名的对联,其上联日: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人间无孝子。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报答不尽的。你的好文章,是对妈妈无尽思念的表露,是对妈妈发自心底的爱。谢谢你的美文,使我重温了妈妈深沉的爱。
凌凌凌:
无论活到什么年龄,只要一想起母亲,心里总是怦然一动。母亲的点点滴滴,像春天里的絮状植物,纷纷扬扬,无处不在;泪水就像连绵秋雨,淅淅沥沥停不下来。母爰就像一杯细品慢酌的古树陈普,绵长,悠远;母亲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的经典名著,读你千遍不厌倦,开卷有益,受益终生。
晓兰姐姐有这样一位具有传统美德与睿智才华于一身的母亲,是前世修来的福份。她的成长与成才,她的事业如日中天与家庭美满幸福都与她的母亲匹配度极高。有什么样的母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有什么样的女儿,又会有什么样的下一代。就像长江黄河奔腾不息源远流长,就像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为晓兰姐姐的母亲叫好,给她的美文点赞!
曾克慧:
妈妈是本无字书,妈妈给了我们无声的爱,妈妈给了家无尽的温暖,妈妈朴实无华,诉不尽妈妈无限个好,妈妈这无字丰碑永远刻在儿女心中,父母恩终身难忘报答不尽,杨姐文章深情真挚感人,谢谢你的美文,让我重温妈妈的爱!
李蔚文:
女儿写妈妈相较于儿子写妈妈更具体,更细腻。在我的印象中,作者本身就是一位令人称道的母亲。妈妈是贤妻良母的典范,是家里的守护神,一辈子无私的付出为家人带来了幸福和安康。杨晓兰对妈妈饱含深情的叙述内涵丰富,情感深厚,能让读者共情,自然而然的怀念自己的母亲。
严泽:
@二月兰 平凡而伟大的好母亲,健康又长寿,极品!我母亲也一样,也活到了93[强]
张乃慧:
楊暁兰怀念妈妈的文章太感动人了,我看了都掉眼泪,楊晓兰是非常孝顺的女儿,我看了,还想看,但眼睛已被泪水模糊了。晓兰是孝女,才女,美女,我们为你点赞。
谭刚:
“孝”字当先,母女情长是此文之特点。作者站在母亲的角度,浓笔重彩写逝去的母亲,感人之深。
杨晓兰在岳阳居住时我时常见到她端着炖好的鸡,烧好的菜,走好远的路送到母亲住的地方。而母亲则站在大门口静心的等待那份“孝心”的到来。
点赞此文!
唐天明:
真写得好!感人肺腑!谢谢海清转答,我欣然接受,因为这样的文章就是要大力宣扬,这样的精神就是要一脉传承!
炖
张喜民:
杨小兰的文章总能触动人的心灵,深情细腻的文字将对父母外公的爱娓娓道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温暖和谐的三代之家,甚至为之落泪,一直喜欢小兰的文章,朴实无华,简洁流畅,浓浓的烟火气,浓浓的人情味。
刘志敏:
@二月兰 妈妈的故事怎是那样的感人。点赞!
唐爱莉:
杨晓兰和谭应建都是我的同事加邻居。谭应建是儿时多年南阳街邻居,杨小兰是汨纺前后房邻居。
经常读到两人美文触到心灵。虽然文风有些不同,但都文笔精湛朴实无华感人接地气,都在用心做人用情写文!
感叹汨纺真是出人才的地方!感叹有你们这样的邻居同事加朋友真好。
七里八里:
看完杨晓兰《妈妈是本无字的书》一文,真要为她的这位勤劳,朴实的慈母致敬!文章以拉家常话似的载体,向我们娓娓道来着这位母亲养育儿女们所付出的艰辛!让人肃然起敬!更诠释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人间真情!
此文的推出,引起着我们对逝去的父母亲们的共呜与怀念!
谭应建:
感人的妈妈,感人的小棉袄。一本无字的书,一份催人泪下的情!为杨晓兰精彩的文笔点赞!
金砣奶奶:
晓兰才女,再一次拜读此文倍感亲切。伟大的母亲,幸福的一家人!千言万语无法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一切尽在不言中!
无忧:
一早起来就在朋友圈拜读了小兰的佳作,字字写得情真意切,句句体现了母爱的伟大,行行描述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感人泪下,证实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真迪。为二月兰的美篇点一个大大的赞!!!
王昌菊: 多么慈祥善良的好妈妈!多么好善解人意的好妻子!多么孝顺的好女儿!
蓝蓝的天:
二月兰 怀念妈妈的文章,写得很感人,语言朴实,情感丰富,让我感同身受,催人泪下,两位汨纺才子,才女,谢谢分享好文,百看不厌。
育哥:
@二月兰 ,触碰人性生命情感最敏锐神经的父母感怀!
陈凡:
一个好女人,成就三代人。
金陵梦莉:
刚拜读杨晓兰《妈妈是一本无字的书》,触动了我心灵的柔弱处。尽管身体很不舒适,仍忍不住想写几句心里话,以示内心的感慨。
母爱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母爱如和煦的春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是 世上唯一没有污染的爱。
@二月兰老师的文章感情真挚、叙事清晰、字字情、句句泪、深深地打动人心。她那位 平凡而伟大的好母亲,与天下的母亲一样是一尊活佛,值得儿女们祭拜一世。为@二月兰 老师的妙文佳作点赞!
向有孝心的二月兰姐弟致敬!
吴莉萍:
今天刚看完小兰这篇真实朴实的《妈妈是本无字的书》文章,我好象也是你们家的一员沉浸在蒙蒙而又轻细的回忆中,那时我的家住在马家店老屋,我的爹爹(也就是你的舅爹)在武汉京剧团唱戏,有时他们剧团也到岳阳来定点演出(当时就在梅溪挢挂牌为:红光京剧工作团)。那时我爹是最喜欢我的只要一到岳阳就把我从乡下接过来寄放在你们家几天跟你们一起玩。我记得那时我姐(也就是你妈)整天很忙碌,有你.小兰.克辉再加上我,那时的我要比你们大较懂事一点,尽量多做象带弟弟妹妹的一些事,汉姐也很喜欢我,虽说是喊姐确实也象姐妈也帮我洗衣洗头对我从不发脾气,我很感恩她老人家。小时候我在你们家的时间还很多,经常带你们到河边上捡好看的石子。我的姑父就更不用说了,他老人家一世的奉献为你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我记得他老爱一口老酒,经常坐在炉子面前吃着烘豆干有时还给两片我吃[微笑]。儿时的记忆是那么的清晰,不觉自己也到了白发苍苍的年代,我们这个年代跟老一辈比起来真是有天地之别。往事如烟不堪回首,我们还是珍惜当下吧!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过好我们余下的岁月。我要再次感谢我的姐娘一汉英姐!给小兰真情实感简单朴实的文章点赞。
潘菊华:
读了小兰回忆母亲的文章,倍感亲切!正因为有这么平凡伟大的父母,才有小玲、小兰这么有出息的四姐弟。向杨爸杨妈致敬!
方利华:
晓兰的文章我一气呵成看完,她娓娓道来,我就象在看电视剧《人世间》的续集,让人心酸,让人欢笑,让我回忆起我们曾经去看望楊妈妈离开她家时,她老人家还在窗口向我们招手。
正派:
“母亲是一本无字的书”,道出了天下儿女对母亲的理解、热爱、感激、思念之亘古悠情。总结得精辟深刻。真是高手。
秋水:
今天才细看晓兰的《妈妈是本无字书》,文中叙述的很多事引起我对小时事情的回忆。
曾记得跟晓玲在面馆,外公端给我们的肉丝面,那美味至今还如犹在舌;去七里山机瓦厂玩,一切都让我感到很新鲜,在火炉顶上跑来跑去,真是快乐无比;周日跟晓玲去老印山新屋,帮她做家务,外公和朱妈妈的爱怜,就像自己的亲人……
也曾记得我们也退休后,大家去看望朱妈妈,她见面的第一句话,总是如今的日子真好,比跑日本时强了百倍;记得她老很喜欢跟我们出去照相,那笑容发自心底;最后在许市茅屋岭,她津津有味地吃着蛋糕,巴巴地向我请求:“我还能再吃一块吗?”那时我泪眼朦胧中的老人家的神情,就像幼儿园贪吃的小朋友……
文章最好的是一个“真”字,真,才美,才能撑起全文构架,才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好文章还需名句的润饰。“心痛与自责旁人无法分担。那是做母亲的本能反应,与生俱来。” “妈妈是家中神奇的爱心粘合剂,将亲情紧紧维系在一起。”这些句子,说的不仅是作者的母亲,而是天下所有的母亲,跟文章标题“母亲是本无字书”一样,朴实的语言,说出的是至理。
在老街群经常能看到晓兰的佳作,进步很快,可喜可贺。
陶明德:
我们常说伟大出自平凡,平凡孕育着伟大。晓兰的佳作通篇叙述了母亲的伟大和平凡的力量。父母是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待人接物,贤惠善良,勤劳朴实,无不展示着东方女性的传统美德。
晓兰对母亲的爱戴和思念可抵岁月漫长。仁者高寿。对母亲最深沉的爱便是最好的思念。晓兰的佳作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时代的缩影。是一篇能感染他人的美篇。
杨晓兰:
妈妈离开我们快三年了,每当我提笔想写怀念妈妈的文章,总是被悲哀笼罩难以成文。我知道进入老年容易联想,容易脆弱。我想妈妈吃过那么多苦,都能坚强乐观面对,我也可以换种思路,不要让悲悲切切的情绪带着节奏走。
我翻出妈妈的照片,妈妈笑盈盈的看着我。我的回忆越来越清晰,思路一泻而出。实实在在才是真,将最想说的话表述清楚就行了。我终于完成了心愿,虽然写得平坦,但天下的母爱平凡而伟大。
非常感谢以上老师与朋友们给予真情爆棚的点评,为我淡淡的文章增加了色彩和内涵。特别是邓建龙老师与秋水老师、平方姐都见过我妈妈。邓建龙老师是著名的史学专家,一下子就敏感的捕捉到妈妈小时候去过难童保育学校这一曾经有研究价值的线索。秋水老师与大姐是同学是闺蜜是发小,妈妈一直对她印象极深,妈妈那么糊涂了还信任的找她要吃蛋糕,把她当亲闺女了。这些我不知晓的情节补充了文章的内容,让我感到特别意外和温馨。
我将大家的情意汇集成篇,连同对妈妈的怀念,一起好好保留在心间。祝大家如意吉祥。
楊克辉:
从平江参加湖南省楹联家协会七代会回城,怀着虔诚的心情,我读到了二姐的《妈妈是本无字的书》这篇感人的美文,泪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的流了出来。妈妈,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亲切的称呼,我们曾无数次呼唤着妈妈,也无数次从妈妈这本无字的宝书里体验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美文内容朴实、语言简炼,如话家常,但却透露出二姐浓厚的情感和对往事的回忆。美文提及的“妈妈年幼时想读书、妈妈年轻时想参加工作又转身回家、中年的妈妈成了“操作能手”“劳动模范”以及家庭矛盾的协调和四姐弟围吃鱼杂火锅的欢欣………”一系列的细节,描绘出了二姐对妈妈的深深眷念和不舍。
母亲去逝两年多了,作为儿女的我们日夜思念母亲,这种思念没有一丝张扬,滿含着隐忍,满含着“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二姐的美文写出了妈妈对儿女的疼爱,写出了我们的真挚情感,读来使人眼泛泪花。
美文还通过对妈妈的人生经历和家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妈妈的坚强、勤劳、善良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儿女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和对家庭亲情的思考。”
妈妈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她给予了我们生命,给予了我们的幸福,给予了我们……。正因如此,二姐用情很深,不单将一个平凡的妈妈对儿女的疼爱表现得有趣而生动,更将妈妈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活,使我读的时候,脑海里不自禁就出现了一直看着我,且目光和蔼的妈妈。
正如斯琴高娃曾说“人虽然是走了,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阴阳两隔,但是互相的那种牵挂是永生永世的”。
为《妈妈是本无字的书》点赞!
孙老师(大姐亲家):
父爱如天,母爱如地。没有母亲博大的胸襟,怎能孕育出优秀的儿女,故一个家庭中母亲最伟大![强]
太姥姥平凡的一生值得你们作儿女地深情怀念![玫瑰][合十]她是一个家庭中的纽带,是爱的粘合剂,要孝敬父母,尊重丈夫,教育子女;所以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们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小姨用朴实的语言,小中见大的往事,突出了母亲的平凡与伟大![玫瑰][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