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有幸見到了毛主席
文/高克勤
老农我今年76岁,从小老师教我歌唱(东方红),那年有幸见到了毛主席,成为自己一生的骄傲和自豪。
57年前的11月,中央有号召,毛主席要接见青年学生。全国人民大力支持,解放军紧密配合。同学们积极响应,把去北京当成磨练自己,争做合格革命接班人的好机会。
老刘,老黄等许许多多的同学选择了步行,学习老红军的长征精神。他们从11月丨日在烈士陵园宣誓出发,沿着地图上韩城至北京的那条直线,翻崇山,越峻岭,过大河,跨山涧,顶严寒,冒风雪,抗病痛,忍饥渴,走老红军路,穿越游击队那老营地,参观沿途烈士陵园,瞻仰祭奠缅怀那些英烈。还到当时农业的典型大寨村参观,听取陈永贵讲话,并与他合影留念。徒步几千里,历经月余天,他们都是真英雄。
其它的同学们也都一批一批的离开了学校,他们选择了乘车去北京。最后剩下我们几个,大家也都想去,我就回家征得父母同意。
听说我要去北京见毛主席,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来了。五保户老张伯是看着我长大的,他把好不容易攒下的那点钱,拿出一块钱给了我。药铺大伯早就培养我学医,他也拿出一块钱交给我。小巷大叔,隔壁三哥等人都来了,大家都叮嘱我到北京代他们向毛主席问好。
老母亲心地最为良善,她把所有的爱心都付给了我。那一夜她没能踏实的合上眼,先是把家里那仅有的二十元钱拿出来,小心翼翼的给我缝在短裤内,再把那为我上学准备的干馍片,装了一包子,然后把那拆洗得干干净净的棉祆棉裤给我放在一旁,所有能操到的心他都反复的考虑到了。
第二天,天还没太亮,我就起来了,毌亲给我盛了一碗带着荤油的黑
面馄饨,算是给我送行,父毌
亲看着我吃完带上东西离开了家。
一三一队的司机师傅,把我们这一队人送到了禹门渡口。坐上了山西那边的汽车。
候马,太原,石家庄热闹非凡,各处赴京的青年学生们汇聚一起,宣讲革命故事的,演唱红色歌曲的,帮忙清扫卫生的,擦玻璃整理桌椅板凳的,帮搬运工人推车的,扶助老人过马路上车的,秩序井然,气氛和谐。
11月16日,我们这一队人在永定门车站下车,街道上人山人海,连一瓶饮用水都买不到,别说是吃饭了。多亏老父母想的周道,我把那剩余的半包干馍片分给大家。坐在永定河边,一边啃着干馍,望着对岸那林立的楼房,工厂和高大的烟筒,我想起了远在家乡的父毌和乡亲们,他们正满怀希望,盼望着我们能早点见到毛主席,替他们向老人家问好呢。我想,这次全中国来了这么多青年学生,此时,我们连城都还没能进去,何时才能见到伟大领袖。
正在这时,有一位身材高大的大学生向我们招手发话:"想进北京城见毛主席的,都跟着我,一百人为一队,到接待站登记,上级就会派车把大家接进城。"
我们絲毫没有迟疑,立即站起身带好自己的物品,眼晴一刻也不离开的瞅着这位兄长,紧跟在他的后边,从人缝中挤着穿越,在接待站登了记。
停了没有十分钟,好几辆漂亮而整洁的大客车已经停在面前,接上我们向城内开去。那司机和乘务员真热情,车开的又快又稳,每到一个站还给你报点。车箱内暖气融融,哑鹊无声,每一个人都是两眼园睁,盯着车窗外面这新奇的街道和建筑,担怕露掉一絲一毫。咚咚的心跳加快声和激动的呼吸声,好象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前边是前门,下一站是天安门。"啊!天安门,全国人民连做梦都想看到它,那里可是毛主席和中央领导才能去的地方。人们激动的心都快要跳出来了,两眼紧紧的盯着前边,好象要把一切好的东西都印在脑子内。
看见了!看见了!我们终于看见天安门了"。车箱内沸腾了,人们激动得站起来,怕影响到别人,赶紧又坐下,连呼吸都感觉气有点粗。天安门那高大宏伟的城楼,马上印入了人们的脑海。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主席的巨幅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囯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型标语。"司机师傅,请您停一下,让我们好好的看一看天安门,曾经天天盼,月月盼,做梦也想看的地方。""不行啊,上面有规定,这里不能停车,如今到了首都,细细看的日子还在后头哩"。"前边是东单,前边是王府井,前边是东环北路北大窑,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同学们到站了下车。"
几位解放军战士,非常和气的把我们接下车,大家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了这所大学校。我当时被选为班长,排长是解放军,姓曹,身材高大,膀宽腰园,一看就是一员虎将。从这时候起,我们就开始了正规的军事化管理,进行着严格的军训,为毛主席的接见提前作好各种准备。
刚到北京的那晚,还遇到了一点小意外,一位南方的同学,在来京的火车上心情激动,不停唱歌,讲革命故事。由于过份劳累,引起吐血送医院。听说要紧急输血,解放军和我们这些学生勇跃报名,坐车到了朝阳医院。由于情况紧急,顾不上为同学们验血,还是解放军同志给献血救了这位同学的命。他的同伴们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感恩毛主席,感恩救命的解放军,让我们终生难忘。
11月25日,毛主席第七次接见青年学生。天刚亮,工艺美术学院门口便热闹非常,一辆辆满载年青学生的客车,一队队整齐的学生队伍,他们高唱着(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曲,兴高采烈的很自豪的从北向南而去。
1966年的11月Z6日,对我们这些还未被接见的青年学生们来说,是最吉祥,最幸福,最值得骄傲和铭记一生的好日子。天还没亮,刚有4点整,学院里的解放军领导通知大家:"今天是第八次,毛主席要接见你们大家,赶快起床嗽洗吃饭"。听到今天就能见到毛主席,我高兴得一下就从床上蹦了起来,用了不到五分钟,就一切准备就序,还不忘把那军训的动作再演练了一番,确保万无一失,然后与大家一起去用餐。今天的早点是大米饭,吃完后每人再发两枚煮熟的鸡蛋。解放军领导们考虑得真周到,让人们心中温暖无比。大型客车直接把我们送到天安门前,来自四面八方的青年学生,在解放军的带领下,早已按安排的地点坐定。长安街上人山人海,只有街的中心被空出来,方便主席车队通过。我们就在天安门前那旗杆旁,连下车带坐定只用了不到两分钟。前边一排坐着胳膊捥胳膊的解放军,从西向东笔直一条线望不到头。我这个小班长幸运,和曹排长并列,坐在那排解放军的后边。不知是谁起了个头,几十万青年学生和解放军战士们一起歌唱,〈东方红〉的歌声响彻云霄,回响在天安门广场,回响在整条长安街的上空,声势之浩大,无以比拟。毛主席乘着敞车,由西向东缓缓而来。己经来到右前方的中山公园前面,看,越来越近了。他老人家身材高大魁伟,红光满面,不停向大家招手示意。看,毛主席车己经来到我的面前,中间也就相隔能有几步远。我拼尽全身力气高喊:"毛主席,陕西韩城县的人民向您问好。"毛主席他听到了,听清楚了,他老人家微笑着向我招手致意,不,他这是在向我们韩城的父老乡亲们致意,向全国人民致意。所有人都有节奏的拍着手,口里也有节奏的喊着"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嗓子喊哑了,人们不觉得。手拍麻木了,也没人感觉到。毛主席的车队走远了,已经看不见了,突然又是谁起了个头,(敬爱的毛主席)歌声又响彻在整条长安街,响彻在首都北京城的上空。人们全都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中,沉浸在这幸福而骄傲的海洋内。
转眼间学校毕业了,曾经朝气蓬勃的小王,小张,小李,小孙,小康,小颜,小党,还有我那几个表弟等,许许多多的同学都报名参了军,好多终生都留在了部队,有的还当上了将军,有的当了团长,有的当了政委等。曾经那些学习特别优秀而漂亮的女同学小孙,小杨,小张,还有我那几个表妹,都成了人们敬佩的军队干部和军嫂。好多同学都成了重要领导,其它同学都是各条战线上的精英。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盼望这个国家永远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乐,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高克勤,农民作家,作品见于韩城文学群及西北城际头条。〈沟北村红白理事会〉一文,曾获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