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词作家谢维耕作品《共饮一江水》央视播出
由军旅作词家谢维耕作词,云南作曲家区健宁作曲的,柬埔寨国诺罗敦·珍娜公主(柬埔寨老国王西哈努克之曾孙女)与保利WeDo 童声合唱团演唱的《共饮一江水》歌曲于2023年12月9日(周六)8时在央视一套《美美与共》播出。
“我们的心相通,我们的手相牵,我们歌声美,唱出同一个心愿。”
不久前,柬埔寨王国王室成员诺罗敦·珍娜公主首次在中国节目中亮相,与中国小朋友牵手合唱中文歌曲《共饮一江水》,歌声温暖又治愈,让我们再次一起听,感受代代相传的中柬友情!
🔻我认识的词作家谢维耕
谢维耕,著名词作家。原为11军宣传队骨干,参加1979年和1984年自卫还去作战。历任31师宣传科长、14集团军文工团团长,退休前后一直深耕创作,激情满怀。用他的话说:生命不息,创作不止。他创作的歌词都是被宋祖英、谭晶、张也等众多著名歌唱家演唱;87~90年间,他创作的小品和相声由他任文工团团长、曾祥富任政委、邓德英任艺术指导时期培养的新人赵亮(三德子)、袁宏、肖天华(女)表演,参加全军文艺汇演获奖和央视春晚。至今,已有数十首歌曲作品和文艺作品获得国家、军队各项大奖。


谢维耕,1950年5月出生在重庆,著名军旅词作家,他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与人合写的歌曲《中国的希望》,以大气磅礴、声情并茂的特色,荣获2001年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笔耕不辍
从小就爱读诗写诗,上学后,他勤奋读书,一心只想跨入文学艺术的殿堂。
1968年,部队在家乡招外语兵,他毅然穿上军装来到了云南。在部队他不断学习写作,有一年,为庆祝“七一”他编了段“顺口溜”被师里选上油印在小册子上,手捧这本“书”,谢维耕激动不已,下定决心要将文学艺术之路走到底。从此,他笔耕不辍,《橄榄》、《在通往胜利的路上》等一大批反映部队生活的诗歌,如行云流水般地从他笔端汩汩流出。
一次,他的诗被人谱上了曲,于是,他又开始了歌词创作,他的歌曲不仅获奖,还被张也、于文华、李丹阳等著名歌手演唱。与此同时,他刻苦钻研学习各种文学体载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多年来,他创作了电视、话剧、戏曲剧本,小品、曲艺、歌词及报告文学、通讯……这些“五花八门”的作品,相继在《解放军文艺》、《光明日报》、《云南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或在舞台上亮相。其中,多件作品获全国全军及省级文学艺术创作奖。为此,部队给他记了功。
红绿情结
谢维耕自言云南红土文化与军营文化是他生命的根,是他艺术的根。正是那与“红”和“绿”相濡以沫的岁月,才激发出自己心灵深处的创作情愫。在接新兵时,一幕幕母亲送儿去参军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让他感慨万端,他在歌曲《你曾经对我讲》中写道:妈妈你曾对我讲/好青年志在四方/孩儿明天要远行/你为何悄悄把泪淌/我理解这样的爱抚/泪水是幸福的琼浆/……谢维耕在有限的几句歌词中,把母亲对儿牵肠挂肚的感情和殷切希望充分表现出来了。
在他笔下的云南少数民族是那样栩栩如生:扯一块云霞顶头上/花头帕飘着七彩光/捧一把星星绣进衣裳/宽摆裤一甩晶晶亮/一对银圈垂耳旁/一边月亮一边太阳/……这样精巧的构思、丰沛的情感,把布依姑娘的神采描绘得淋漓尽致。他说:这就是“绿军营”与“红土地”赋予他的创作灵感。在谢维耕笔下,无论是讴歌军旅生活,还是勾勒民族风情,都渗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个性,字里行间流出的全是从心底迸发出来的情和意。
再攀新高
2001年初,著名军旅作曲家桑楠、词作家杨笑影与他相约,共同创作一首颂歌,献给党的80诞辰。谢维耕接手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在有限的歌词量中,把时间跨度大、重大事件多的党的光辉历程,用生动形象的文字,朗朗上口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忠实记录下我们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声。经过凝神遐思,一种对党发自内心的情感炽烈地燃起了他的创作激情,“有了共产党中国才有希望”,他一挥而就,歌词用“开天辟地、开创时代、开拓未来”三个段落高度概括了党的功绩;通过“为什么小渔村高楼万丈/为什么大西部不再荒凉/……”等6个设问句反映出人民群众的心声。这首由张也演唱的歌曲《中国的希望》诞生了,并获“五个一工程”奖。面对荣誉谢维耕很平静地说:艺术创作永无止境,这只是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逗号”,今后还要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回报培养和养育自己的“绿军营”与“红土地”。
家乡情结
2022年,重庆发生山火,重庆小伙们骑着摩托不畏艰险运送物资到火场支援灭火的场景打动了远在昆明的谢维耕,他连夜抒怀,写出了《摩托少年》歌词,第三天一首赞扬重庆灭火英雄的歌曲作品开始传唱。
🔺编辑:艾宗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