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耄耋白话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欲取先予 利他利己
憨子()刘彦强
提要:本章以矛盾转化的道理,说明国家领导者就像鱼不能离开水一样不可离开民众,所以领导者绝对不可以用苛政竣法对待人民,而应满足民众的需要。将本章概括为做人的道理,就是欲取先予,利人利己。
[原文]
将欲歙之①,必固张之②;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③,必固与之④。是谓微明⑤,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⑥,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⑦。
[注释]
①、歙:音xī,通“翕”,收缩,敛息。②、固:必然,一定。③、取:一本作“夺”。④、与:同“予”字。⑤、微明:微妙的先兆。微,微小,微妙。明,征兆。⑥、脱:离开、脱离。渊,水。⑦、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利器,指国家的专政机器,苛政竣法。示,展示。示人,给人看,向人炫耀。
[译文]
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些道理微妙而又显明,柔弱战胜刚强。鱼的生存不可以脱离深厚的水体,国家领导者不能离开民众,所以不可以国家的苛政竣法来威胁人民。
[耄耋白话]
普遍的观点认为老子在这一章里应用矛盾转化辩证法思想阐述做人的权谋。但在我看来,老子谈矛盾转化哲理的方法论没有错,但他目标却不是谈权谋,而是应用这些微妙而又明显的道理建议国家领导人要取之于民,就必须先给予人民,不要以苛刑竣法威胁人民。
本章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老子以歙与张、弱与强、废与兴、取与予四对矛盾转化的明显道理说明“欲取先予,利他方能利己”的道理。第二个层次,老子以鱼不可以脱离水来比喻领导者不可以离开民众,想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就先要满足民众的需要,绝对不可以以国家暴力、苛政竣法威胁民众,强取豪夺。
本章的第二个层次虽然只有两句话,但却是最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方。在我看来,几乎现有的所有研究道德经的专家们都理解错了。
首先是对“鱼不可脱于渊”的理解。老子前面都讲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有这种转化老子引出来了“柔弱胜刚强”的结论,这很好理解。但在说完了上面的道理后突然冒出了一句“鱼不可脱于渊”,这与上面的矛盾转化毫不搭界。正因为这样,几乎所有的专家都选择了对这句话的有意忽略。
其次是对“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理解。与“鱼不可脱于渊”一样,这句话似乎也与上面的矛盾转化不搭界。正因为认为不搭界,所以大多数专家们就望文生义,将其理解为国家的政策法令不可以让人民知道,并据此认为老子在在本章里讲的是诡诈权谋。
但是,这两句话与前面的八句辩证关系构成完整的一章内容,怎么可能没有关系呢?
前面我一再强调老子是平民政治家,他的道德经就是通过自己特有的辩证思想来讨论治国之道的。这一篇也不例外。当我们这样看问题的时候,整个这一章内容就变得通畅起来,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就变得很明晰了。
作为讨论国家治理的理论,老子在第一层次里以微妙但又明显的道理作比喻,告诉国家领导者“将欲取之,必固与之”,在此之后他提出“鱼不可脱于渊”。将上下文联系起来,我们就能理解老子是用鱼与水的关系说明国家领导者与民众的关系。领导者是鱼,民众是水,鱼离不开水,领导者离不开民众。鱼要生存,必须先养护“水源”,领导者要维护自己的领导,就必须满足人民需求,维护人民利益。绝对不可以以炫耀苛政竣法,以暴力威胁民众。
理解了老子为什么要强调“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就很容易理解了。
既然领导与民众是鱼水关系,领导要得到民众的拥护,就要先给民众实实在在的好处,要尊重和爱护(柔弱)民众而不能以暴力强制(刚强)民众。这不要“刚强”表现在后面,就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注意,这里是“国之利器”,不是“国之器”,更不是“国之重器”。“利”者,锋利也,利器,锋利的器物,也就是刀剑斧钺之类的工具。所以这里的“利器”不应理解为一般的国家政策法令,而是指国家的暴力机器,或者苛政竣法。“不可以示人”字面上是不能向民众炫耀,但这“炫耀”其实就是以暴力机器、苛政竣法威胁民众。这就与第七十四章的“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观点相一致了。这种炫耀暴力机器、苛政竣法,以之威胁民众,这在老子看来就是“刚强”,残暴。这就是说,老子在本章论述的辩证法,最后的落脚点是国家领导者对民众要柔弱,要优先满足民众的需要,这与他的“无为而治”,给民众以自由的总体政治思想是一致的。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这样说明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另一方面是对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二者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就是要保证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各项自由和民主权利。对敌人实行专政,就是对内镇压极少数敌对分子的反抗,对外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颠覆。”他还在不同场合强调:对人民只能实行民主,不能实行专政,专政机器绝对不能用于人民,这其实就是“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的明示。
我觉得,只有这样理解,整个第三十六章就浑然一体,一以贯之了。
当然,老子在这里是对国家领导者建议,但领导者也是人,所以我们可以从这里引申出做人处世的格言:欲取先予 利他方能利己。
2023-7-19
作者简介:
刘彦强,笔名憨子,陕西咸阳人,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近四十年,为全国知名政治教师,曾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教研论文180余篇,主编出版《青少年心理行为咨询丛书》、《中学思想政治课学习指导丛书》、《学习心理学》、《坡刘村志》等书,并主编或参编多种教辅读物。教学之余,也写些杂谈散文以及诗词,散见以哲理性见长。有百余篇散文、诗歌散见于多种刊物,并有《佳儿传奇》、《生死孽缘》、《雪夜惊魂》、《情断大年夜》等小说问世。
🍀🍀🍀🍀🍀🍀🍀🍀🍀🍀🍀🍀
纸刊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