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当年诞女/廖兴兰
艳阳小雪诞娇丫,翌日琼花映落霞。
惊诧巴渝何异象,莫非祥瑞罩寒家。
同学会 /杨大地
渝29中高66级1 组学友近聚山城羊肉馆,感叹赋诗。
六十年前初相聚,又逢甲子话沧桑。
红颜年少思情话,白首翁妪啖羊汤。
世道人生多跌宕,同窗岁月最难忘。
举杯相对频频饮,共祝安康日月长。
听曲/欧阳
雁掠长空纵远情,残霞万载映孤城。
相思只为敦煌梦,泪染阳关玉笛声。
江岸茶楼度76寿辰 /汪崇义
江湖岸上度闲人,弹指声中向八旬。
无虑何时天遣唤,诗心逐浪共翻新。
无题 /汪崇义
老来尤应惜身心,莫让孤闲引病临。
我爱歌春春护我,疏教鬓发受霜侵。
信步照母山( 和崇义)/张道 康
落阳余辉抚风尘,信步漫游退休人。
枝头留鸟吱喳叫,呼唤天公早赐春。
无题 /渝夫
毫锋率尔醉蓬庐,素纸盈香有本初。
鲁班门下存异趣,时今好弄几桃符。
贺学哥学姐集体寿辰/陈太玲
转眼人生七十六,同窗共聚寿辰筵。
三年抗疫难相见,几度封城互挂牵。
风雨历程霜鬓染,青春记忆友情连。
举杯祝福身康健,更惜今朝一校缘。
孤山夜景 /汪崇义
烟峰月透玉蝉纱,放鹤亭前丽影斜。
物事轮番不经改,千年仍屹是梅花。
冬日桐叶黄/张士庄
卓立庭梧众目扬,翩飞桐叶泛金黄。
眷留光色心摇曳,一片轻莹入画框。
咏梅折腰体二首 /汪崇义
游北碚静观:
金云盖树熳如诗,欲插文房莫失时。
未经应允休抬手,花萼点头方折枝。
梅园小聚:
雪弥芳苑压千枝,又择焰梅燃放时。
风中英蕊无聊甚,飞落楼台听诵诗。
月桂飘香(步韵和汪兄折腰体)/欧阳
桂韵犹存十月枝,氤氲夜半曲蹊时。
本是寒英凌雪处,清风却赋恋君诗。
与诗友唱和 〈 折腰体 )/陈太玲
漫天叶舞入冬诗,却是寒梅绽放时。
桂花不忍先离去,留待余香伴铁枝。
打油诗一首 /汪崇义
鸿雁传书故事中,手机可点五洲通。
何须句句沾唐味,承古当扬新雅风。
题《浩气长流》/张道 康
长流浩气撼苍穹,抗战天南地北中。
五岳三山齐怒吼,和平共处九洲同。
杂诗三首/渝夫
古道清吟:
古道独登忆旧行,黄葛树下寂无声。
欲随野鹤闲云去,只叹今身羽未成。
冷面河山咏四时,尘间风月若游丝。
匹夫无过忧天醉,试问何为是圣知?
闻香小砚课疏房,两过一接爱旧章。
早诲阶前荒五柳,余年无事自荒忙。
(过、接:过笔,接笔。书法笔法称谓)
友聚 /汪崇义
当举杯时又举杯,青山难可笑迟徊。
暗香无语先醺我,劝友毋贪是腊梅。
游泸沽湖 /汪崇义
点波柔橹咏欸欸,诗句盈舱镜里来。
峰顶云边摇曳过,清风送舸上瑶台。
题谭伟先生雪山照 /汪崇义
笑雪施狂压岳巅,巍然屹立直齐天。
壮美风光归勇者,绝顶挥旌扫大千。
【北曲·黄钟宫·人月圆】
打卡“三洞桥民俗风情街”/张士庄
蔚蓝穹顶绝尘障,若洗沁心房。
新红三洞,流光溢彩,喧沸轻扬。
绿丛水岸,渐稀枫叶,宁静游廊。
大桥横跨,碧波浩渺,谁钓寒江。
【北曲·双调·夜行船】
闲逛“光环购物广场”/张士庄
草上寒英如梦蝶,潺湲水影叙幽绝。
人造奇葩,合成游舍,几时雪絮飘楼榭。
【北曲·双调·夜行船】
乘坐“礼嘉时光缆车”有感/张士庄
转首华年随梦回,时光索铁带吾飞。
车外花畦,江边霜桧,酒亭景趣朋心醉。
无题 /汪崇义
诗客而今未减狂,卉园喜作探芳郎。
由他时事生千变,人老花开独自忙。
大雪打油/渝夫
挑灯冷坐被寒衾,把卷临窗畏风侵。
所幸新棉轻夜卧,免得老絮重七斤。
癸卯大雪时令 /陈太玲
大雪又阳光,缤纷落叶扬。
霜浓霾雾淡,花谢草坪黄。
白日还微暖,晨昏觉沁凉。
含苞梅欲绽,待染一城香。
癸卯大雪 /忆江南
六花未见漫天扬, 惟觉中宵露气凉。
银杏纷飞芳草地,案头锦墨泛茶香。
雾锁嘉陵 /陈纪宪
随风红叶赴天涯,绕岭轻岚泄危峡。
雾锁嘉陵云未散,鹤鸣江岸是吾家。
茶歌 /汪崇义
四觅佳人吃八方,南芽北叶味同长。
悟心吟得三千句,直教春茶化鬓霜。
赠韩承国先生 /汪崇义
九旬人德赋中知,承祖行医乐善慈。
济世壶中插斑管,处方妙手写春诗。
诗家自吟 /汪崇义
常笑翁心未减狂,卉园喜作醉芳郎。
由他时事万千变,人老花红 照旧忙。
冬日渝州/欧阳
大雪未纷飞,冬阳映翠微。
朝吟风拂岸,暮赏雾环圻。
月静迟移影,庭深半掩扉。
初梅轻耳语,慰告故人归。
仲冬赴三亚随感 /汪崇义
东君迎客饰天涯,夹道繁枝百态花。
未觉琼南春更好,此心犹在近梅家。
孤山咏梅 /汪崇义
少时便盼暗香飞,未学林公自慕梅。
吟得三分真傲骨,纵同凋落亦无悲。
小区仲冬即景 /汪崇义
银杏林云转碧黄,悠阳照处透金光。
清秋何处将冬戏,入鼻分明有桂香。
赞《小区仲冬即景》/欧阳
秋意犹存冬又至,桂梅同镜比芬芳。
灼金黄叶轻如梦,南国风姿逸韵长。
自嘲 /渝夫
寒窗依旧意杳诚,物外平心岂有争。
文砚无声香若故,毫天寸地冒修行。
题图:杨颖嘉
〈简介〉重庆 二九诗社成立于2011年春暖花开季,时为重庆市诗词学会会长的汪崇义先生在阿福茶楼宣布这个由29校友组成的诗词创作微信群接受学会的直接指导,由三位"顾问"掌墨。十多年来,诗社创作活跃,持之以恒,大量作品发表于《环球诗声》杂志、港刊《夏声拾韵》、网媒《都市头条》和国内作家出版社及香港新闻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蜚声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