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漫谈》(九十八)
太极阴阳 千古绝唱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顷刻赋诗晓来闲
书寄高陵闻莺喃
易有太极衍万物
千古绝唱贯雄天

天地之道不过一个“诚”字,圣人之道不过一个“智”字,伦理之道不过一个“仁”字,朋友之道不过一个“义”,工商之道不过一个“信”字,为世之道不过一个“礼”字。心诚则灵,《中庸》曰:“诚者,天之道也”,诚与天道相通,故而以诚为本则纳“仁、义、礼、智、信”之用,蒲松龄曰:智者不必仁,而仁者则必智。五千余年来,一个伟大民族烝烝然巍峨屹立于世界东方,它智慧勇敢,它仁义礼信,它不屈不挠,它精神恒世,中华文明之所以亘古不衰,《易经》犹如一根永不锈蚀的银钿将文明珠玑片片串聚,这是一部中国最神奇最古老最曲折最壮阔的东方巨典!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到历代历朝文字狱,无论强人用何种手段褒贬摧残打压这部经典!风霜雨雪中它依然苍翠如昔,我们若言之为“百经之首”,它从未骄傲;世人若贬之为“迷信糟粕”,它胸襟荡依。这部经典用它博大精深的智慧承载起中华文明的灵魂命脉!中华民族原始基因里流淌着“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太极血液,一个民族因之而雄伟壮观,一个地方因之风生水起。
易经智慧就是太极智慧,而太极作为万物的起点是阴阳未分之前的混沌之气,我们都见过古人所画阴阳鱼太极图,其中阴鱼为阳眼,阳鱼为阴眼,这样两条阴阳鱼加上两只阴阳眼构成了太极图的全部,其实真正原创太极混沌之气的结构并非如太极图这样简单,而是在阴阳变化过程中无限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犹如两个镜子互照,阴阳永远分割下去,但两条阴阳鱼却永恒缠绵不分。我曾经怀疑过易理的推演过程及其准确性,为什么任何方式都能条条道路通罗马?简直匪夷所思,可以随时取象、取数、取时计算而结果惊人一致!后来当我们领悟到孔子在《系辞传》中的一句话“天垂象,圣人则之”,《易经》的推演过程实际就是古老哲学中的“人天感应”。
世界神奇在于万象更新,世界简易在于万宗归一。大千世界无论其形象多么鸿伟,皆由一个个原始粒子(量子)变化组合构成,宇宙的“气”粒子运动一般由高密度流向低密度,从而形成宇宙特有的“粒子流”星云,犹如地球的大气层,在从高气压区域向低气压区域运动形成的风暴一样。古人认识宇宙不是靠天文望远镜、星际飞船等科技工具,而是依靠“人天感应”!这正是当代人称之为不可思议的“迷信”来源。古人用“心灵”感知世界,今人用科学观察世界,但本身由三维构成科学工具却难以突破三维空间的限制,但意识与思维却是无数维次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所以“心灵”能感知三维以外空间的一切活动,这让我想到了中国古老的祭祀、佛教道教的禅定及西方基督诸教的祷告,其实都是“心灵”感知“高维时空”的心诚则灵之应。
《道德经》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老子告诉我们观察宇宙万物的根本所在,必须“致虚极,守静笃”,内心“虚静”是“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的“天人感应”基础手段。世界文化信仰不仅道教,其实佛教的修炼也是修其“清净心”。而儒家典籍《大学》中清晰言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至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里的“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定静安虑”四态则是“则近道矣”的前提条件。道教、佛教、儒教以及今日之“量子科学”都在阐释着同一个道理,同一类规律,同一个宇宙本体,同一样“静”与“得”的关系,就是想阐释获取“人天感应”的基础是“内心清静”。因为《易经》的推演过程实际就是能推演之“人”与被推演之“物”的感应过程,这也是历史上所有得道之士所推演人类历史的风云变幻极度准确且前后一致的原因之一。
王阳明曰:知行合一,万类同体。关于“天人感应”以及“天人合一”的问题,并非是宇宙秘密。我们人类之 “人”和身外之“物”是如何感应的?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在一次偶然的试验中发现,水对人发出的各种信息能作出相对性反应,以后其做过上万次实验皆证明无误后,他的著作《水知道答案》曾风靡世界。江本胜博士没有宗教信仰,没有“天人感应”的先入为主理论,只是一个偶然的实验发现,证明了“天人感应”的真实存在。而“天人感应”是《易经》最基本的宇宙思维模式,是自然界天、地、人三者浑然一体的天人合一状态。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将揭开许多人体秘密!其实我们的意识之外还有一个潜意识,它永不停息地与外界交换着各类信息,而对此类信息具有特异功能的人就能接收到。《易经》为接收这类信息提供一个推演工具,人们通过卦象来推演信息的变化发展规律。这犹如江本胜博士接收到“水”发来的信息一样。而任何信息不过是“阴阳”两种力量的形成、变化、更新过程,所以《易经》用阳爻“—”和阴爻“- -”两个符号来表示阴阳两气的互动,《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这两个符号之上,去诠释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规律。

作者简介: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于2016年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只为祖国文化复兴,文化昌盛,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全国大型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

征文种类:
现代诗歌、古诗词、散文,小说共四类。
二、征文要求 :
1. 现代诗歌类限投3首,没有字行限制。
2. 古体诗词类作品限投3—4首。
3. 散文、书评、随笔、杂文等散文类作品各限投1篇,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
4. 小说类作品,包括即微短小说,也包括中长篇小说的某一章节或选段,但字数限定在1500—3000字以内。短小说不得少于三百字.
5. 戏剧作品征文标准参考小说作品。
6. 参赛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同届征文中作者向多个诗文类种投稿,只限领奖一次。
三、投递要求:
1. 来稿请发裸文,并注明“三木秉凤杯第十九届征文”字样,无标注者将视作普通来稿不予参评。
2. 附作者简介及照片一张,并将作者真实联系方式主动告与征文主编,以备联系,暂无证书及奖杯。
3.评奖结果公布只按投稿时微信网名,敬请作者不要轻易修改自己的网名。
4.一经投稿,不管是否获奖,除政治原因外,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主编删除。
四、征文时间:
5. 本届征文计划2023年8月1日起至2024年1月底 截稿。
6. 阅读量与系统后台统计不符的一律视为购买,立即取消参赛资格,永远不得参本平台的赛事!
六、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金3000元。
一等奖5名:奖金600元。
二等奖30名:奖金200元。
三等奖100名:奖金100元。
优秀奖200名:奖金30元。
鼓励奖300名:奖金10元。
投稿处:主编,希望之梦(木易)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本平台征文不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