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笔下的雪
作者/佚名
中国人对雪,自古以来便有着多重感受,许多关于雪的故事与想象,镶嵌在我们的记忆中,闪烁着深深浅浅的无法抹去的色彩。

《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是专为林冲而设置的。已被逼到人生尽头的林冲,往草场走来的时候,“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一向逆来顺受的林冲,陷入寒气逼人、杀机四伏的危险境地,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又是风雪引导他转危为安,他见草屋摇摇欲坠,便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出去买酒,出去时“那雪下得正紧”,返回时“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他只得到山神庙去寻找栖身之所。说来冤家路窄,在这里,遇到了放火杀他的仇人陆虞侯等人,林冲在雪地里,一鼓作气结果了那三个歹人。世界一片苍凉,他只能悲壮地雪夜上梁山。“一路写雪,妙绝!”,这是金圣叹对这一回书中风雪描写的批语。窃以为,妙就妙在风雪的存在,绝就绝在风雪成为故事发展的契机。

镶嵌在我们记忆中的雪,远不止这些。雪,和其他事物一样,一旦成为记忆,或许成为永恒,品读文人笔下的雪,或文静,或俏皮,或含蓄,或猛烈,可观赏,亦能烹茶,呈现给我们的是多种多样的诠释:严寒与温暖,单纯与繁复,洁白与污浊,快乐与痛苦,冷静与激越,寂寞与躁动。寒冷冬日里,与这千姿百态的雪围炉攀谈,是件多么温暖惬意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