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追梦坝上草原(中)
文/刘玉伟
我们在向坝上草原行进的路上,车队的负责人除了用步话机向我们介绍坝上草原美丽的风景外,还向我们宣传着塞罕坝人艰苦创业的精神。我们乘坐的小车来到坝上草原的下面时,往上走的都是乡间的土路,路面坑坑洼洼,我们都随着车的颠簸而摇晃起来。
我们到了第一个停车点,那里草地开阔,远处是连绵起伏的群山,近处的坡下长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树,放眼望去也是坡连坡,洼连洼。他们公司还给我们准备了蒙古族的服装,我们纷纷穿戴起来,就在有点发黄的草地上拍照片和拍视频,十几个司机都三五成群地坐在路上玩起扑克牌来。

我们的车队继续朝上面走,映入眼帘的坝上草原的风景真的很美。车队负责人又通过步话机给我们讲了电视剧《美丽的青春》,他动情地说这部电视剧,讲得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他让我们看车左边那一大片兴安落叶松林,说这片林就叫尚海纪念林,就是电视剧《美丽的青春》里冯程他们当年在坝上草原种下的一片松树林。
尚海纪念林属千层板林场马蹄坑林区,面积164.5公顷,树种为兴安落叶松,是1964年带领塞罕坝第一代人首次在坝上高寒地区开展针叶树种大面积机械造林成功的地块。他还深情地对我们讲,“尚海纪念林”就是为了纪念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而建立的。

王尚海祖籍山西,1922年出生,青年时期参加抗日民兵组织,还担任过游击队的队长,他1944年入党,后来还担任过河北省承德地区气象局局长、农业局局长、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党委书记和围场县县委书记等职。1962年2月,当时的国家林业部决定建立塞罕坝机械林场,当组织上动员时任承德地区农业局局长的王尚海去塞罕坝任职时,他豪不犹豫地就像当年奔赴新战场一样,交还了组织上分配的住房,带着生活在承德市区的一家人就来到了塞罕坝。
王尚海当年才40岁,就带着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369名创业者在塞罕坝拓荒开地,他们住工棚、喝雪水、啃咸菜、吃冷饭,在坝上冬天最低气温在零下43.6度的高寒地区扎下了根。建场的头两年,由于却乏经验和技术,造林只有6400亩,成活率才百分之八。经过三代造林人六十年的艰苦奋斗,塞罕坝上的林地面积几十倍几百倍的增加,如今112万亩的人工林海,光落叶松的面积就有68万亩,是塞罕坝上的第一大树种。

1989年12月24日,王尚海这位一生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67岁老人因突发心肌梗塞与世长辞。他在弥留之际,留给亲人们的最后一句话是:“塞……罕……坝……”,他依然念念不忘塞罕坝,他的骨灰也撒在了马蹄坑。伴他长眠的那片松林,也被命名为“尚海纪念林”。“忆尚海创业塞罕坝功德无量,看今朝陨落绿宝石万古流芳。”王尚海就是塞罕坝上一棵挺拔的青松!
我们又来到一块更宽敞更平坦的草地时,大家手拉手地在草地上围成了一个大圆圈,车队的领导和其他人为我们献上雪白的哈达,斟上最香的美酒,一起祝福坝上草原山更青草更绿,祝福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富强,祝福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刘玉伟,2023年12月8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