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唱流水和天空
——张家界大峰林交响音诗之六
罗长江

1
世界上不可能有比这儿更美的溪谷风光了,不可能有了。
十二华里溪水,峰回路转,时而为乱石野滩托出一片芳甸白沙,时而给峡岸深谷挤成一绺美发般的细流。每回每回,沿着林间石径与金鞭溪同行,仿佛每一个脚步都踩在一个琴键上,弹动着一支让人颤栗般地溶解着的乐曲。
岩层吐动化石的语汇,向幽壑述说远古的家史。
山风翕动野性的嘴唇,向天空倾诉流水的柔肠。
走在神话般荒美和童话般奇丽的溪谷,一种如梦似幻的飘然翼然的思绪不期然而至。忽疑心是走在幽蓝中透着空明的海底,珊瑚礁丛生着妖娆,五颜六色的鱼类和贝类明灭其间,龙女笑吟吟踏波而来……猜想灵动着这片奇山异水之神韵的一谷溪声,是无字歌,是清唱,是一抹惊喜的微呼,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回眸,是一份无名的渐远的相思,是一声清纯悠长的鸟啼,是一场洁净的小雪,是小雪般迷朦的一川月光,是月光般富有诗意的一阵细雨,是细雨中极童话的一尾红鲤,是红鲤般明丽的早霞晓露里缓缓舒展的一朵白莲──迎着缥缈于丹崖翠谷间的自然的箫声,刷刷开放……
2
一水眷眷。千峰依依。
金鞭溪及其下游索溪,汇有琵琶溪、花溪、砂刀溪、龙尾溪、矿洞溪、甘溪、百瀑溪等四十余条溪流。一路绕山绕岭入溇水,再澧水,再洞庭,再长江,再大海。
黑塞说世界上所有的水都会重逢。
却不知三千峰林上空的哪朵云,秀水八百当中的哪朵浪,是奔流到海后又重返大峰林的精魂呢?
金鞭溪、索溪等数十条发育丰富的水系,将许多山体深深切割成狭长的冲沟与峡谷。沿着这些溪口走去,会碰到无数的支沟与岔路,游人们旋行于沟壑纵横的、具有东方神秘色彩的巨大迷宫,循着指点,从大峰林的一个景观走到另一个景观。

仿佛潜行于时间的深渊,我曾一次次沿着若干溪口溯流而上。
峡谷因水声的忽远忽近而愈见其幽静。峰林因天空的忽明忽暗而愈见其幽静。
静如沉睡的风。
静如远古的梦。
思绪遂随了涓涓流水,滔滔飞瀑,滚滚山洪,以及风雨冰雪、树根藤葛之类,顺着砂岩岩峰的层面、节理和断层,默默步入大峡谷大峰林的地质年代。步入亿万斯年日月递嬗、沧桑变迁的地壳演化史册。
文友银云君曾有过砂岩大峰林成因的精彩描述:
三亿八千万年前的海浪,曾在这里摇撼着太阳这颗古老而又热情奔放的宇宙间的小星星,拍抚着从云雾溟蒙的大海深处长出来的珊瑚礁,淘洗着满海滩的石英砂粒和海藻、贝类、鱼类。然后,沉积、粘接、挤压成厚达五百米的石英砂岩盆地;然后,大地又隆起、抬起、上升成坦坦荡荡的砂岩高原。大自然把握砂岩高原,远比人类的艺术大师把握大理石,把握青铜和铁有着更奇妙的技巧、目的和审美意识。在漫漫悠悠的时间里,大自然用涓涓细流冲刷,用山洪切割,用飘垂的瀑布陷落,用地震撕开,用膨胀的冰和锲进岩缝的树根挤裂,用雷霆的刀、闪电的刀、风霜雨雪的刀挥洒自如地砍削呀,精精细细地雕刻呀,切切磋磋地琢磨呀,才有了今天这拥有千百座砂岩岩峰的空前绝后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模仿的大创造。
水真是宇宙间最最奇妙的东西。
水柔弱。水坚强。
水温驯水文静水柔情。水暴烈水威猛水野性。
水胸有丘壑又不事张扬。水貌似漫不经心而其实匠心独运。
水不断变幻。水无比灵活。
水是轰轰烈烈的生命。水在轰轰烈烈中创造生命的奇迹。
人们习惯用鬼斧神工来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无穷。孰料花亿万年时间将偌大一块砂岩高原变成大峰林风光的,乃是水之所为哦!
3
于水,我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亲和感。当年呱呱坠地后,乡村知识分子的大舅起初给我取名“泰山”,得知八字先生说我命里缺水,便稍作沉吟状:那就“长江”吧。许多年以后,第一次听到那首《长江之歌》,真有“对号入座”式的振奋和涌动心底的自豪。
大峰林有奇峰三千,秀水八百。
我曾经和Sweet heart拥坐金鞭溪,静静迎待诗意的月光;曾经踏着泥泞和星辰翻越袁家界,寻找天池寻找渴念中的神往;曾经在宝峰湖上听雪;曾经在溶洞中的响水河打捞传说;曾经在索溪河的滩涂上放牧白云、夕阳、芦花、情歌和远山风……
我撰文倾心赞美过风景区最负盛名的鸳鸯瀑布。
现在我才意识到,鸳鸯瀑布不仅是一首爱情之歌,更是一首创造之歌。因了鸳鸯瀑布们锲而不舍的创造,天地间终于诞生出张家界峰林这一空前绝后的艺术宏构与极品。
亲山爱水的人们,仁山智水的人们——
有的倾倒于大峰林风光的恢弘大气,其实这同时也是为创造了恢弘大气的流水所倾倒。有的惊叹于大峰林风光的苍凉高古,其实这同时也是为创造了苍凉高古的流水所惊叹。
不论何种美感享受,都离不开流水们的创造之功。
却原来,歌唱流水,最值得歌唱的便是这份创造精神啊……

4
大峰林的水,一是来自降雨,一是来自地下水和地表水。
当我以一座岩峰的名义置身于茫茫峰林,置身于泉石相衬、树峰相依、鸟唱枝头、猿啼幽壑、草木禽兽的共生共荣之中,才猛然发现:这里原来是一个美丽而湿润的,水意森森的世界!只需稍加留意,你便可见穿着旅游鞋的人们,一声欢呼一个雀跃,便有啧啧水声从脚下岩层间沁出。拧一把云彩,抓一把鸟啼,都能拧出来抓出来滋滋水意……于是,千仞峭岩之巅得以树木葱茏,偌大绝壁上的石隙崖缝得以挂枝垂萌,植被得以繁茂,水土得以保护,溪涧得以绿水长流,大峰林得以青春常驻,得以成就偌大一片永恒的绿色!
一位林业工程师,一路上为我指认《楚辞》中的植物——
那些被薜苈兮带女萝、被石兰兮带杜蘅,那些石上藤萝洲前芦荻,那些芰荷为衣芙蓉为裳,以及江离、白芷、菌桂、蕙草、芒草、扶桑、木槿、留夷、揭车、白茅、艾草、申椒、茱萸、胡绳、荩草、苍尔、白薠、辛荑、石菖蒲、紫草、菟丝子、灵芝草、杜若、荻草、扁竹、宿莽、枫木、茭白、紫葳等。思绪啊自然而然浸淫于屈子诗中那刚刚绽开的一瓣蕊红,那随了弱弱秋风飘落水面的一片黄叶,那顾影自怜的湘夫人将一腔相思化作芦花漫天飞舞,那草木云雨间的山鬼恍若山林幽暗处一声悠长的叹息,那白芷的花瓣上溅落血丝般的脂痕——恍若说出来隔世的蛊咒……
热爱植物,就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
歌唱草木,歌唱绿色,不啻歌唱流水和天空!
一位著名地质学家曾经试问:若是只剩下光秃秃的岩峰和沟壑了,风景区将是个什么样子?
我无法承受这种假设。这太可怕了。
没有水就没有绿色,没有绿色,地球上也就无生命可言。
若是这里只剩下一片峰林与沟壑,岂不蹈了云南元谋土林的覆辙?那里原本土地肥美、林茂水丰,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场运动致使树木罹难,渐渐就成了一片不长任何生物的废墟,一片死去的土地。走进土林群,仿佛走进了死亡谷,走进了墓碑林立的火葬冈……
曾有人把砂岩大峰林比作临潼出土的兵马俑。我不以为然。
尽管两者都场面宏大,都洋溢着孔武阳刚之气,但一个是天然,一个是人工;一个是有生命的群体,一个是无生命的陶具。正是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出林茂水丰的生态环境,大峰林景观才得以如此滋滋润润地、鲜鲜活活地占尽风光哪!
群峰擎起的天空,高旷而辽远。
天空布满云彩,水在天空变幻着无数奇异的图案。水的发源地在天空……
流水和天空创造了大峰林。
流水和天空养育了大峰林。
哦哦,歌唱流水,歌唱行云布雨的天空,不就是歌唱这份惊天动地的创造和这份感天动地的养育么,大峰林!

5
每回每回,我伫立于黄石寨、腰子寨、老屋场、云青岩、天台……等等可供鸟瞰大峰林景象的高处,揣想着大峰林形成的前前后后,揣想着生与死、美与丑、峻拔与平庸的漫长较量与搏斗,便也仿佛历经了涅槃后的新生。
高山有好水。水往低处流。
望着山口的瀑泉顺着山势流往不同的峡谷,自然而然想起那个一生喜爱背着行囊行走的黑塞,想起他站在山口往下看的道路通向两侧、水也流向两侧时的诸般感悟。
黑塞是以一种精神视觉远眺大海的。
我现在所处的地方,古时候原本便是一片海洋。当我循着峡谷携带着流水行走在白云的影子下面,听水声潺潺流经岁月的蚀痕,这时,似有小秋虫振翅一般的感觉传遍全身。一股温凉的水意旋即自我的脚根涌起,渐渐充溢全身,并漫向四周的峡谷,峰林和天空。
水达到了天空。
水天一色里,我已涅槃和圆融成了一座穿越古今的岩峰。
且周身长出来的纷纷野生植物,蒙络摇缀如藻类的触手。

作者简介:罗长江,一级作家,湖南作家书画院副院长,湖南省作家协会生态文学分会顾问。出版著作30种,有作品入选中学语文课本,获湖南省政府文学艺术奖、毛泽东文学奖、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长诗奖等。代表作《大地五部曲》被誉为“关于大地的伟大交响曲”(谢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