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露水岭
宋文东
2023年12月2日,是我们周末户外群“每周一爬”的日子。我们这次打算驴行南山的露水岭。其实我只知道露水岭的大概方位在太甲山东部与八里峪之间,知道这个地名也才不久,就有点好奇,但对于山上的具体情况并不熟悉,因为我虽然已经爬了十几年山,却还从未到过这个地方。那天天还不亮,我就起床做出发前的准备工作。7点40分,我在单位大门口上了驴友高哥开的车,与君哥、豌豆花、寒梅一起赶往南山南杨家村集合点。
我们在太甲山后面找到那个上山口,此时刚过8点钟,离规定的集合时间还有40分钟。我有个习惯,每次爬山,都是提前到达集合位置,然后往爬山群里发个定位。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告诉驴友们我已经到达集合点了;二是给大家提供个准确的集合位置。发了定位,我一看地图便傻了眼,怎么成了邱家村了呢?记得这个下山口对应的村庄是南杨家。我赶紧找到站牌看看,还真的是邱家,可能是我记错了吧。于是急忙在爬山群里发话:我们的集合点是在邱家村车站牌,不是南杨家。但好梦和月牙都在群里说,她们已经到了南杨家车站牌那里了。我电话叫她们到邱家这边来。还有几位坐公交车的驴友也已经在南杨家下了车。我告诉他们说,南杨家离邱家只有一站路,兄弟们就当热热身走过来吧。当我们远远地看见大发、净心等几位驴友在公路上的身影时,虽然他们走过来不会耽误时间,但我还是有点后悔自己做事的不严谨。因为我的错误,害别人多走一些路,这还是两站之间距离比较近的,如果碰到距离比较远的,麻烦就比较大了。
我们原定的8点45分集合,结果刚到8点半,大家就都到齐了,我对大家的时间观念之强从心里给他们点了个大赞。南部山区的早间气温比市里明显地低一点,应该在零度以下了,不带手套都有点冷。
以前,我们都是从南泉寺或者太甲山西头上山,在邱家村这个路口下山,具体走了多少回也记不清楚了,但从这里上山却还是第一次。山坡比较缓和,但毕竟是上山,需要体力,尚未爬到半山,大家身上都开始冒汗了,于是有人停下来开始减少衣服。

到达半山的透明洞,大家稍稍歇息,一起合个影。因为以往每次爬山经过这里,大家都习惯地在这里合个影留作纪念。透明洞高四五米,宽十几米,深七八米,东西通透。洞底呈东高西低坡状,里面杂乱地堆满了巨石,显然是洞顶坍塌下来的遗存。至于这洞是何时形成的却不得而知。透明洞呈一个弧状,像一座半月形的桥洞似的。

大家合完影,从东口出了洞,沿着山腰间小路向南面山脊前进。路边多松柏、黄栌、连翘等灌木,枝桠茂盛,有的地段将小路上空密密地遮住,像一道棚夏一般形成连翘的长廊,我们不得不低头弯腰走路。眼下正值初冬天气,树木萧索,山野荒凉,如果是春暖花开时节,这里必将是一道连翘的花廊,那该有多美啊!

到了山南首,见有人在石壁上用蓝油漆写了“青龙山”三个大字,好像写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因为我们几乎每年都要经过这里一次,却一直没见。一直不知道这座山的名称,只知道当地人呼这山洞叫透明洞。但此山是独立的南北走向,与东西向的太甲山是断开的,如同西部太甲山北侧的油篓寨、和尚帽子一般,应该有个独立的名称,这是今天露水岭之行的一大收获吧。

登上南面山脊,大家休息会儿,然后开始沿着山脊往东行进,这应该是太甲山自西向东延伸过来的一部分。沿着山脊刚走了不多远,我开始觉得右鞋有点不得劲,也没在意,继续行进。驴友月牙赶上来问我,牛哥鞋子怎么了?我低头一看,见右脚前面鞋帮子翘起来了,便赶忙停下检查,发现鞋底子掉下来一大块。爬山的人谁也不会多背一双备用鞋子,只能绑缠一下凑合着穿了。大发哥给我一根鞋带,我将鞋底缠了两圈儿,系好。道长哥又给我一块结实的红布,让我再加固一下。在山上,驴友们相互之间的帮助都是真诚的,令人感动。加固好了鞋子,继续赶路,却总觉得还是有点不得劲儿。最担心的是路程还远,如果鞋子不能坚持走完全程,我可就有苦头吃了。我心里正烦着,驴友月牙却一边嘻嘻哈哈个不停,一边拍视频记录我的窘态,简直让人哭笑不得。我这双鞋子是冬季登山鞋,其实也没大穿几回,主要是嫌它笨重,不灵便,一般天气不是很冷绝对不会穿它。大上周去红旗村透明山时我穿的单鞋,就有点冻脚,像猫咬狗啃的一般,不大好受。那天爬山回家,我就从鞋橱子里翻找出这双棉鞋刷洗了,一直放在阳台上晾晒至今,谁知道今冬第一次穿就出现了问题,闹了笑话。

大家正在爬前面一个小山头,辰桑忽然说,坏了,我的眼镜不见了。我笑笑说,你的近视眼镜一直戴着,怎么还能丢了?是不是我们在青龙山南头那儿休息时你摘下来放一边了?辰桑说,不是,好像丢在离这里不远处。大家说,既然不远,那就快回去找找吧。辰桑临走时告诉我,你们不用等,走一段距离就发个定位给我,我怕山上有岔路走错了。我们过了前面的小山头,又行走了一段距离,见半人高的黄草满山都是,就像一大片草原似的。黄草们在阵风中集体舞蹈,煞是好看。我给辰桑发个定位,看地图才知道我们已经到了露水岭。可是只见松林和大片的黄草,哪里有点露水的影子呢?不过又一想,现时都已经快10点了,太阳高悬在蔚蓝的天空上,即使有露水大概也早就晒干了。其实秋天的早晨,哪座山上没有露水呢?我觉得给这里起个黄草岭的名字倒是名副其实的。可是如果叫黄草岭也容易重复,因为南部山区已经有好几个了,但露水岭还没听说有重复的。我走一段距离就给辰桑发一次定位,地图显示位置皆是露水岭。

辰桑终于赶上来了。在这里,有另一伙驴友赶上了我们,是个不下十五六人的大队伍,大家一起说笑着同行。有人问他们去哪里?他们说去山南面的岳阳村,前面就要下山了。而我们是去山北面的刘家庄,两方南辕北辙,走的不是一条路。大家偶遇了仅仅几分钟光景就要分手。我们群的自由哥对一位女驴友说,美女,跟我们走吧,中午大哥请你吃大餐。我见那位女驴友红了脸光是憨笑。对方一位像是群主的老大哥说,她是我们的群花,你想拐走,门也没有!驴友们都哈哈大笑。经常在山上遇到驴友,有的是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的队伍,也有三两个的,当然单溜的也有。现在爬山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可能是大家都体会到了爬山的乐趣了吧?其实爬山就如同有人喜欢游泳,有人喜欢打球一样,目的都是为了健身,只是个人爱好不同罢了。
在露水岭东部,山脊上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广播电台天线,有上百米高,直插云天。旁边还有架铁塔,上面安装有几个监控探头,在360度旋转探视,这大概是监视山火的吧?

站在露水岭上,只见天空风翳净尽,澄碧如洗,暖日融融。俯瞰南部山下,远远近近的烟村星罗棋布,阡阡陌陌的道路纵横交错,鸡犬声隐隐地也能听到,一幅山水田园的美丽图景铺展在眼前,令人心旷神怡。

远眺东南方向,只见远山如黛,重峦叠嶂,淡雾朦胧,犹如仙境。稍近处有三座尖尖的山峰像金字塔一般高高耸立,有驴友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南山金銮殿了。金銮殿这个名称我早就听说过,其实我们也曾多次由红旗村的透明山穿越金銮殿三座山头最东面的那座,却一直不知道罢了。也不知道是哪位高人起的这山名,不仅形象,而且大气。我们本来打算下露水岭,翻越金銮殿去八里峪的,但当我见金銮殿三座山峰都是绝岫危崖,险峻悚人,加之不熟悉路况,便决定改道。山脊上的小路到电台处开始拐弯儿往北而去,我们沿小路而行。到达山脊北首,见东面下八里峪根本就没有路,小路却比较明显地往山西坡去了。

站在山脊上往西南看去,山下是一个山坞,对面的露水岭悬崖凌空,石壁嵯岈,十分壮观。我们下到了悬崖边上,眼前却是深崖万丈,一眼望不到底。看时间已经12点了,如果我们此时退回去,从金銮殿绕进八里峪,估计那边的路也不会多么好走,而且需要的时间会更多,大家肯定都饿坏了。于是我们决定从此下山。

下到一处垭口上,我稍稍宽心一点,以为下面就安全了,其实不然,小路边上依然还是悬崖,深不见底,比较令人沮丧。好在石壁上总有石罅或者凹凸之处可以借助,还有灌木可以把揽,因此安全还是比较有保障的。我正在谨慎地下着,忽然听到身后呲啦一声响动,接着听到哎呀的一声叫,知道有人滑倒了,心猛地惊了一下。回过头来一看,原来是驴友珉滑倒了。多亏了辰桑在她后面扶助,否则真的令人悬心。因为她穿的不是登山鞋,而是旅游鞋,这是爬山的大忌。因为旅游鞋底是平的,遇到碎石砂土容易打滑,如果在山上平缓处滑倒还问题不大,但是在悬崖边上滑倒,后果却不堪设想。

农夫老兄带着我们前面的几位驴友终于平安地下到了谷底,我的一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回望其他驴友,大部分已经接近谷底,基本上可以放心了,但最后面还有梦醒和大发两位老兄才下到半山。大家等了将近20分钟,他俩才平安下到了谷底。这时,已经接近13点了。

2023年12月6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