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吏为人役”几多见
文/苑枫 看电视节目的启示
近几天,电视节目正在讲述:唐宋八大家的人物故事,颇感兴趣。当谈及柳宗元时,着重提出“吏为人役”的字样。这让我眼前一亮,这提法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呢?笔者不侪,虽然自觉读过一点点柳氏文章,史料,可是大都走马观花,不留痕迹。对于“吏为人役”的提法倍觉耳目一新,在赞美柳宗元远见卓识的同时,又自叹浅薄,深为愧疚,不能不承认这就是我“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佐证了吧。

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既然有了醒悟,何不就此弄个明白呢?于是顺手查阅柳宗元《送宁国范明府诗序》……范生曰:“不然。夫仕之为美,利乎人之谓也。与其给于供备,孰若安于化导。故求发吾所学者,施与物而已矣。夫为吏者,人役也。役于人而食其力,可无报耶?今吾将致其慈爱礼节,而去其欺伪凌暴,以惠斯人,而后有其禄。庶可平吾心而不愧于色。苟获是焉,足矣。”
这范公上任之前的一番表态,言之凿凿的心里话,今日读来,令人感佩之致。虽是远自唐代,犹不亚于今之官员上任时的一手按宪法,一手握拳举起,面对国旗宣誓似的。这番话,如若当今之官员听了,岂不大有醍醐灌顶之妙者乎?!

资料显示柳宗元生平,唐·公元773~819年,距今已有约1250多年了,竟有如此明鉴,真是难能可贵。其实古代的“民本思想”早已产生。远自春秋。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 “民贵君轻”即“民贵,君轻,社稷次之”,荀子的“君舟民水”诸说沿袭几千年。也就有了历代的诸多贤相,贤吏,有如更早的周公、子产、范蠡、屈原、诸葛孔明,魏征……直至清王朝的于成龙,被康熙皇帝赐匾曰“天下第一廉吏”。
直到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延安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追悼张思德同志而召集的会议上所作的讲演:《为人民服务》。把民本观念上升为:为人民服务,这与“吏为人役”,“吏者,人役也”。可谓跨越时代,超越不同社会制度而对同一问题认知的契合,还大有异曲同工之妙,应该说是继承,也是发展。又堪称认知的升华,基于本,而高于质。人,普遍概念,泛指。而人民,则是有限制性的词,范围是有局限的。官员,也就是俗称“吏”,即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官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服务员,勤务员。也即全心全意作人民公仆。这定义恰到好处,不言而喻。
文中引用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毛泽东认为:“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堪称史上“吏”的楷模,今之官员(勤务员)的丰碑。

正因如此,才有一首歌《心中的太阳永不落》中有一句歌颂张思德的话:‘永做人民的勤务员’。一言以蔽之,今天的干部,即“吏”,就是人民的勤务员。所以在毛泽东的旗帜下才有了如焦裕禄、杨善洲、雷锋、马永顺、孔繁森、任长霞,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唯一幸存者,身残志坚,失去一只眼睛,失去四肢,活过来后,却不要国家奉养,坚决回山区家乡,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2021年感动中国十大楷模之一的朱彦夫……实践了毛泽东所说的为人民服务的神圣使命。

人民公仆的光辉形象光耀千秋。他(她)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彪炳青史的楷模。生当人杰,死亦名垂千古。堪称中华民族史册上“吏为人役”与今天“为人民服务”的不朽丰碑。
苑枫 2023年12月5日 于晚风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