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有所读
尽管现在依然“帮忙”于一些单位部门从事文字工作,但是,自从退休以后,我每天的读书学习习惯,就不再受上班与下班的时间限制了。因为事前双方约定,虽然在你这里“上班”,但是,可以不“坐班”,只要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不耽误事儿就行,其余时间,就成了我自己用来寻找乐趣的功夫了。
我平生无有其它嗜好,加之肤浅缠身、苍白时现,所以,就一直把读书学习作为自己的一种人生追求;追求成为爱好,自然也就成了乐趣与习惯了,读未见之书,如结交益师良友;重温已读书籍,若重逢故人。
我把自己的读书学习定为“两个相结合”,即“通读与选读”相结合,“深读与浅读”相结合。
所谓“通读”,就是从打开既定阅读的书目之后,每天坚持阅读两个小时左右时间,阅读量一般在一到两卷上下,即如现在正在通读的1998年中华书局版的《太平御览》。
通读一部大部头的经典作品很困难,不但需要下功夫,还得具备毅力,即便是一字不落地将全书通读一遍,像《太平御览》这样的影印本,快了也得两三年时间,但是,坚持过后,收益匪浅,其中妙处,认真研读,自然晓得。
“选读”,就是根据某种需要,例如正在研究一门学问或者撰写一篇文章,需要反复验证文中所引典籍,前后对比以及核实某一历史事件、人物生平以及典故出处。当然了,选读已毕,再行他选,不能停留在某事某境的阅读之上;如攀登高山,登临眼前一景致,再奔远方那一山。
“深读”,就是抓住某一篇文章(大多是古典文学),以多种视角加以深入学习研究,敢于质疑,反复揣摩,从中汲取知识与学养,推敲欠妥与不足。这也是我一贯的读书习惯,尽管有的前人(包括外国人)已经被学界奉为先哲圣人的,但是,疑惑同时,丝毫也不妨碍我对他们的景仰之情、崇敬之意。
“浅读”,就是随手翻看报刊杂志,就近堵眼。这些方式的阅读,大多在旅行途中或者在外住所,拾闲暇于寝前饭后,乘空隙于活动暇余。打开电脑浏览网页,也是一种浅读,这种浅读大多是关注近期的时事新闻和自己的博客以及QQ空间、微信里的各种动态,看看谁在来访,留下脚印与留言。浅读虽然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但是,也能扑捉到一些新鲜与惊奇,或许因为某一种联想与启发产生灵感和意外收获,开阔视野,集腋成裘;填补不足,丰富学识。
以上就是我“日有所读”的大体路径,也就是我对“学无止境”的粗浅践行。朋友,不知您的“日有所读”是怎样坚持的,有好的办法和便捷途径,请在这里告诉我,咱们共同“日有所读”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