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理出境证记
第一节 函来了
“红秋,你在开会吗?有个事要问你,越南那边说发函给你们了,想让你们反馈一下参加活动的名单。”随着手机震动,收到一条县外办玲玲发来的消息。
“发在哪里了?没有听说”陪同上级开展工作的间隙,赶紧回复她。玲玲和我年龄相仿,认识多年,到也没那么多客套话。忽然想起,前些日子,曾接到玲玲电话征求过参加越南哈尼节的意愿,还一直纳闷,怎么这么久也没个消息。
“韩主任,你们是否收到一份越语信件或者公文?”回了玲玲的消息,赶紧拨通办公室主任的号码。
“今天小刘接到检查站的电话,说有一封越南邀请函,让我们去拿,但没找到合适的车就没去。”显然,韩主任并没有料到这件事情的复杂性和紧急性。
“唉,你呀......有事儿要及时说嘛”
“告诉我联系方式,等我送完县上同志去检查站拿”。整天都在陪着几位大师四处拍摄,虽然很想回家休息,但我知道这件事儿缓不得。
夜幕降临,修路带来的交通限行让漆黑的夜里排满了等待通行的车辆。放眼望去,长长的车队在山腰间像无数萤火虫,闪烁着忽远忽近、忽明忽暗的灯光缓慢前行。送完几位大师,喊着驾驶员快马加鞭地赶往检查站,边走边联系了辖区内可能有越语翻译的几位单位负责人,很不巧,翻译们都出差了。甭管它三七二十一,先拿到邀请函再说。一路飞奔,终于见到传说中的邀请函。那是一个白色的普通信封,正面写着三行娟秀的越文,字写的干净利落,可惜看不懂,打开信封,里面放着几页印满越文的公文。
“玲玲,刚刚拿到邀请函,在检查站,说是昨天才收到的”19:53分,拿到邀请函后第一时间向玲玲反馈情况。
“可是找不到翻译,看不懂呀!”知道玲玲近期因狂欢节工作忙得焦头烂额,但苦于找不到翻译,她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
“你先把函发给我看看,太忙了,没时间仔细翻译,我先口头告诉你大概内容,你赶紧汇报单位领导,把请示和方案写出来。”听得出她的一脸疲惫,但仍然保持着对工作的认真执着及对朋友的仗义。
“函的大致意思是......,你可以这样写......”玲玲大致翻译着关键信息,强调着出境请示的注意事项。真专业啊!不由得对这位同龄人充满了敬佩之情。

第二节 开启办证之路
22:27分,这是清晨五点半起床后,没合过眼的第17个小时。脑中不断梳理着公函的大致内容,向两位主官汇报大致情况的同时,抓紧按玲玲的指导,草拟着出境请示和方案。
“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冬天的政府大院,夜色像夜猫悄悄从山梁滑下来,在月亮昏晕,星光稀疏中似乎沉睡过去。23:23分,等把大致的请示和方案发给领导审核时,凌晨将近,忙完手头的工作,倍感疲惫,倦意来袭。
“行程表和名单晚点发给你,我出来开会了”。第二天14:52分,收到了玲玲发来的大致翻译件,我知道昨晚她应该又熬了一宿。
“玲玲,请教几个问题,一是......,二是......”唰唰唰,一连串关于出境的细节在微信中传递过去。第一次处理这项工作,有些生疏,一切得重头学起。
18:40分,当把请示、函、翻译件、32名出境人员名单全部敲定时,一天又快结束。
“你们要得赶紧写请示让县上批,还得写出入境协助函给检查站,公职人员出境还得请相关人员单位的纪委给予廉洁纪律审查,还需要回函给箐头乡那边......,反正要填的表还多着”。
哒哒哒,玲玲熟练的指导着需要做的各项后续工作,最后还不忘补了一句。
“这两个表,你得赶紧填给我”
“这些人的职级要写”
“这两个表公职人员每个人都得填,一式两份”
22:23分,在玲玲指导下,又是忙碌的一天。
周一清晨,带着厚厚的一摞材料早早的来到县外办。外办在政府大院侧边,这里原是领导居住的地方,后来改成了办公场所,墙上的漆一刷,搬些办公用具,再在门口挂个单位的牌子,就能正常开展办公。走上三楼,楼梯正对着三套由一室一厅改成的办公室,里外两层,像个小迷宫似的。
“您好,请问玲玲在吗?”扫视了一眼,没见她的踪影,只能开口问了。
“红秋,我在这里”。循着声音的方向,应该是从右手边传出,把头伸进办公室,竟然没有看到一个人。
“里面,里面,我在里面”可能没见我,玲玲又喊了起来。
直接走进最里层,终于见到桌前忙碌地她。
“你先等会儿啊,我把手上的事情收顺下”她抬头看着我说,说完低头接着处理手里的事情。
“没事,你先忙,我等着”顺手把所有材料放在她的桌上。趁着埋头工作之际,我便漫无目的地四下打量了下。许久未见,她的发际线似乎又升高了一些,办公桌上堆满了文件材料,她还是那么忙碌,充满干劲。只见她一会儿打电话,一会儿电话响个不停,一会儿有人来找,一会儿又在不停地回复着微信上的各种询问。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她的头发越来越少,为什么她总是满脸憔悴。瘦弱的身体下是强大的抗压能力,作为乡镇基层工作者,这种忙碌的工作场景我也很熟悉。
忽然,她看着我带来的材料,抬起头说。
“红秋,这里不对,需要改下”
“这里,这里也不对,都需要改”
“好,没事,你说,一会儿给我一台电脑,我统一改”边听着玲玲敬业又热心指导,边赶紧标注起来。
“红秋,还需要公示证明;还需要报个财政意见......”说着一顿猛操作,把涉及的表格和参考材料嗖嗖的传了过来。
“还需要做个方案报组织部”
“红秋,你们换人的情况简单编辑给我一下,我通报一下越方。还有你们表演的节目单也提供给一下,越方那边要”
“好,稍等”。所有材料差不多快办结,临时告知,有一部分人员无法出境,得重新换人,重新编排文艺表演节目,得重新答复越方,一切流程又得重走一遍。
连续几天,都在不断填写、修改、打印、协调中度过,还好有同志们的全力配合,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一眨眼,已是7号,距离出境的日子只剩2天时间。所有需要县上审批的材料终于提交完毕,但多位负责人的签字还未拿到。

第三节 审批落下帷幕
“关键是才有明天一天时间了,不急噶”单位大哥打趣地说。
“急也急不出来么”。我故作镇静。
要说不急肯定是假,忙碌了那么些天,要耽误了行程就白忙活了,越是关键时刻,越到了紧要关头,越要沉得住气,我不断的提醒自己。
“下午我来县城开会,需要我做什么?”正吃着饭,忽然收到大哥发来的微信,把进展情况和困难大致向他作了汇报,希望能得到一些帮助。
这次审批,需要多位县级部门负责人签字,要在半天内拿到所有签字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大哥,下午在吗?”给其中一位熟悉的大哥发了一条短信。
翻开手机通讯录,联系方式都有,但总觉有些唐突。时间紧急,若是他没看手机就遭了,看着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横下心来,豁出去了。
嘟——嘟——嘟——,心跳跟着电话铃声在跳动。电话那头传来熟悉的声音。
“阿付,有什么事吗?”听着电话里熟悉的称呼,紧张的心慢慢松开。
“***,镇上要去越南参加友好乡镇活动,时间有点紧,有个审批表想找您帮签字,想问下您下午有空吗?”赶紧向他说明来意。
“下午三点要在小会堂开会”
“那我提前一点来找您,可以吗?”
“可以”
“哈哈,您在吃饭吧?听到了吃东西的声音”
“是的,刚开完会,正在吃饭呢”
“那不影响您吃饭了,下午见”
“好,下午见”
挂了电话,忐忑的心慢慢恢复平静,习惯了和群众打交道,面对大哥们,多少有些社恐。
历时两小时,终于在大家的努力下,顺利完成了所有签字,拿到了批件,协调了办证事宜,圆满完成了办证前的各项工作。
“各位同志们,请大家带好个人身份证,尽快前往派出所办理出境证件”。12月8日,随着边境管理大队可以办证消息的传来,终于在最后一天尘埃落定。向检查站发完协助函,历时7天,所有出境前准备工作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在这次办证中,完整的体验了一把外交官的不易,不仅是一次学习提升的机会,更是一场脑力、体力和协调能力的综合考验。如果对此次任务打分,我想给自己打个优秀。

作者:中共江城县曲水镇党委 付红秋
联系方式:15087940015
作者简介:付红秋,无笔名。彝族,85后,云南江城人。普洱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从事过记者、教师、档案工作者、驻村工作队员,现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曾在《云南经济日报》、《云南档案》、《普洱日报》《三江文艺》等刊物刊登过部分作品。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古诗。心语语录: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本刊编辑:高山雪莲

高山雪莲,女,原名李春莲,河北人。中国微信诗歌学会会员,中外诗人注册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泊头大运河诗社副社长,星月诗社副社长,紫罗兰文学社副社长兼蕙兰诗社副社长。喜欢诗歌、散文、古诗,更喜欢画画,主画莲花、人物、马匹。心语语录:一本书、一盏茶、一份安闲、一份淡雅。做个素人:随心、随缘、平平常常、自自然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