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之旅已是我离开北京的第三年,离开老家东北的第四个年头。初到甘孜途中偶遇一湖北的师兄,一路畅谈盛欢。到达噶陀寺的路途也是一路坎坷,风餐露宿。唯一让我见证的不是一路的人文风景,而是头一次领教了什么是高反缺氧。也第一次看见了一个大男人因高反痛哭流涕的场景,原本一路谈笑风生的师兄因高反不得不回内地了。寺院就在咫尺不得不离开。。。。。
我的到来,最感兴趣的是寺院的管家,聊了许久。得知我的来意经过研究决定先让我随佛学院的小师父们一起体验一下日常的学习生活。
就这样成为了一名佛学院的旁听生,也算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融入到藏传佛教的体验生活。
佛学院的生活很丰富多彩,小师父们也特别关照我这个旁听生,唯一让我难堪的就是高反,特别严重。几乎一步一歇,简单的上楼梯,爬山几乎成了举步维艰,苦不堪言。。。。。
一次上山偶遇莫扎法王,兴奋之余除了喘气几乎不能正常交谈,也是赶上因高反大病初愈不久。法王打趣道:知道你来了,和你梦中的一样吗?
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回答,就这样在寺院过了第一个藏历新年。
佛学院的生活让我的人生轨迹增添重重的一笔,也让我的身后余生有了新的意义。感恩佛学院的日子。。。
学习期间,经常和管家聊天,了解了许多藏地文化和人文历史,我也成了寺院师父们了解内地文化的一个纽带。平时小师父们教我藏文,我负责教大家汉语和汉字书写。也算有了属于自己的天地。
一次法会莫扎法王问起以后的想法,我又一次不知道怎么回答。幸好管家提醒,“他会写字画画”。一下子把话题转到了绘画上,法会结束后在法王的安排下,我参观了寺院的壁画和经书刻板,也是第一次看到了传说中的藏传唐卡。也真正明白了怀善法师一直叮嘱我一定要到寺院看看的真正寓意。
提到佛绘壁画,作为书画修复师的我也是日常学习的一个科目,当看到敦煌壁画和藏传唐卡后被千年的传统技艺做震撼,艳丽多彩的佛绘经典更让我不能自拔,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怀涌上心头,一下子找到了身后余生的意义所在~学唐卡。
这一想法也得到了莫扎法王的认可。美中不足就是年纪不小了。。。。。
就这样,在莫扎法王的开示下,锁定了身后余生的终极目标~入藏学习唐卡。
就这样告别了3年的佛学院生活,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目标,临行前管家告诉我:莫扎法王希望我入藏学习圆满后能够再回到佛学院把真正的传统唐卡技艺在寺院传承下去。
没想到这一叮嘱成了莫扎法王的遗愿。
离开四川之前受邀出席阿坝松潘像藏唐卡艺术学校毕业典礼,有幸结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西藏大学唐卡奠基人丹巴绕丹教授的入室弟子赤曾绕丹先生。也是这次活动更系统的了解到传统唐卡的绘制仪轨。了解了各门派的体系传承和种种不易。。。。
毕业典礼期间偶遇九寨扎如寺住持奔卡嘎桑仁静活佛,得知我的事情后,更是给与我许多帮助与支持!入藏后特为我题写“丝路唐卡”以示勉励。希望我学业有成后能够回到四川落户九寨,做好与内地对接传承的纽带。
入藏后正逢疫情期间,虽说一路曲折总的来说还算是顺利。经过数月的走访调研也算有了眉目。期间有幸得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西藏大学唐卡学科奠基人,美术教育家丹巴绕丹教授。才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唐卡体系的传承与发展现状。
也是这次机缘,爱人有幸成为丹巴绕丹生前的最后一批学生,最后一位磕头的弟子。
缅怀丹巴绕旦教授
提到传承,就不能不提到师承,而师承体系最难的就是机缘和初心。有幸师承藏传唐卡宫廷画师世家艾赤家族传承人~拉巴次仁先生。
最早记录藏传唐卡宫廷画师的影像
感恩师承,感恩恩师打破传统唐卡不外传的家规,破例让我有幸成为藏传唐卡勉唐画派艾赤家族唯一的外传入室弟子。也让我的身后余生真正意义上的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感恩恩师题写“勉唐之家”留念

说实话,很难得遇到真正几百年传承的家族,历史风云变幻,一个家族几百年做一件事太难了,能够传承下来真的太不容易了。身逢盛世中华,民族复兴的好时代,更是我们的幸事。秉承传统的匠心精神的同时,真的得为非遗传承做点什么了!
入藏多年,一提到唐卡传承提到最多的就是索琼画院,也查了许多文献资料,索琼画院的历史可以追述到五世达赖喇嘛时期,也是伴随布达拉宫修建和大昭寺一起发展起来的官办群体。可惜西藏解放后特殊时期在历史长河中消失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2023年几经波折,经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协调成功注册了“索琼画院”,让百年品牌再次重现拉萨街头。注册完成后,几经思考怕自己担当不起这份历史使命!经与师父协商,决定把索琼画院正式过户给恩师拉巴次仁先生名下,也算是众望所归。让百年家族传承与百年品牌再续前缘。
这也是我入藏以来最开心的一件事,也是师承体系的一个小圆满。
提到师父,自幼随父亲贡桑朗杰学习唐卡壁画修复。也是西藏和平解放文物修复委员会的第一批元老,家族从五世达赖喇嘛修建布达拉宫时,第一批从藏区山南应召定居拉萨的25人的家族之一。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随行画师。曾在索琼画院12世达赖喇嘛时期由于绘画技艺精湛、严格遵循传统藏传仪轨家族所绘制的唐卡被特免予寺院加持开光的直接供养的殊荣传承至今。
80年代初,师爷贡桑朗杰更是拉萨第一批在家授课开班的唐卡画师之一,为拉萨唐卡传承人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当时创办了大昭寺八廓街上的第一家唐卡店。为当今唐卡传承培养出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感恩百年传承的不易,如今有幸成为百年家族传承的一员深感荣幸,我是幸运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秉承家族传承,遵循师承仪轨努力传承下去。。。
随着国家对丝路文化的推动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合作发展,民族非遗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也是国际合作的一次机遇,做为第一代藏传唐卡传承者任重而道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作为传承,第二代传承培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匠心精神的守护者。
作为第二代传承,新时代、新的机遇下非遗传承背后的寓意更加深远,回报社会,服务社会,帮扶弱势群体成为新一代传承者的责任与担当。
更感恩地方民族文化团体机构为内地敞开的交流学习的机会,打破行规家规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文化。在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机遇中,为推动促进实现民族文化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作为第二代传承者,有幸获得西藏唐卡画院特批,打破常规招生录取的首位来自内地的外传学员。
随着非遗走进高校,作为民族艺术学科也被教育部正式列为高校常规,本科、研究生课程。相信非遗传承会在民族文化复兴和一带一路的发展中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在文旅产业城乡发展中融入新时代的新使命。
一路走来,任重道远。身后余生还要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唯一能做的就是完成属于自己的传承使命!
寄语:
感恩身边的一切,感恩一路走来的诸位师长。有了大家的帮助让我的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我也将秉承着这份初心,沿着丝绸之路一直走下去。。。。。
用自己的身后余生来见证“一带一路”下的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