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梦 笔墨留香
—四本张培忠长篇小说《山水咸宁》
作者:苗晓瑛
六年前,在爱长安公众平台上,阅读过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歌《王莽啊!我的故乡,你这桃花盛开的地方》和万言散文《韦曲是大西安的幸福南城》,无不彰显着作者出众的才华。也让我记住了四本张培忠这个名字。
一次,参加王莽桃花诗会,我和文友早早来到现场,刚坐下来,见一位中年男子迎面走来,文友告诉我,这位就是四本张培忠。只见他满面春风,英气勃勃,热情地和周围人打招呼。我有幸认识了四本张培忠。

四本张培忠,长安韦兆人,张培忠是他身份证上的名字,四本是他的小名。他中学毕业早早进了城,曾经是国营西北第一印染厂的一名工人,当过车间轮班的团支部书记,也是一名业余文学作者。通过自学,取得了西北大学汉语言文学学历,他心里一直装着一个文学梦,并为之不断努力前行。企业破产后,一边在外面打工,一边自学坚持写作,在创作道路上默默耕耘,还创办了个人的自媒体“四本看长安”,热情地向读者宣传长安的山水,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后来,我在四本看长安自媒体上也发表多篇文章。每次稿件过去,他都会及时认真地核对、插图、编辑,并在第一时间发表,这种对文友坦诚认真负责的态度,着实让我感动。

记得初学写作那阵儿,四本张培忠给了我很多帮助。那时,我欲写一篇修建水库的诗歌,找不到感觉,他建议我,不要冥思苦想闭门造车,直接去水库,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有了灵感,不愁写不出好文章。

第二天,刘平权、王选信、郭天部、四本张培忠我们几个文友一同去了石砭峪水库。站在高高的大坝上,望着巍巍的大秦岭,郁葱的花草,茂密的树木,泛着涟漪的湖水,林间清脆的鸟鸣,触景生情,思绪穿越了时空,脑海里闪现出昔日开山劈水,筑路修库的动人场景。或许这就是灵感。有了灵感,文章很快完成。
长安作协搞活动,有了更多的机会与文友们接触,聊起文学创作的话题,四本张培忠总能理出清晰的思路,给出真诚的话语,把自己写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毫无保留地分享于我们,还悄悄地告诉我,他打算涉猎长篇小说的创作,已有了人物原型,也收集积了不少相关资料,积累了不少素材,开始慢慢地酝酿。
愿望是美好的,道路是漫长的,实现文学梦可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令我惊讶的是,疫情三年,他的长篇小说《山水咸宁》横空出世,四本张培忠说到了,更是做到了,让人从心里叹服。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2023年10月初,四本张培忠的长篇小说《山水咸宁》由线装书局出版了,这是一本厚重的书籍。作为文友,我也非常期待得到这本新书,一睹为快。

10月8日,四本张培忠给我的哥哥关中泥塑苗春生上门送书,坦言他的小说人物群像的塑造受系列关中泥塑的启发,苗春生老师如果写小说,一定能写气势恢宏的长篇小说。在周家庄关中泥塑工作室,我终于看到了他的《山水咸宁》。近六十万字的长篇小说,三个二十万捧在手里,沉甸甸的。

打开新书,一种墨香扑面而来,随着走心的文字陶醉在小说的故事里。小说描写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改革时期,以交大学子高小兵为代表,西京外语学院白映雪以及咸宁县张小梅、李建平、张文涛等一群城乡大学生的人生成长经历和跌宕起伏的爱情故事。
当时,因知青返乡就业等原因,导致社会治安混乱,闲人恶霸横行,百姓出门不安全,西京城治安问题也愈演愈烈。全国声势浩大的“严打”,震慑了横行西京城的地痞流氓,为稳定社会治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国庆节的一个黄昏,白映雪从家里返回学校,到了校门口,买了几个橘子,付钱的时候,才发现钱包不翼而飞。白映雪抬头见拿着她钱包的小偷正要离开人群,上去就追,身旁同学秦书贵说:“偷就偷了,不要声张,行窃是一伙人,小心他们狗急跳墙伤害你!”同学不帮忙,她大声喊:“抓小偷!”周围人都低头看自己的钱包,袖手旁观视而不见。高小兵刚好从此路过听见呼喊,出其不意伸出腿一拌,小偷被摔倒,他挥动拳头,从小偷手里夺回了钱包。白映雪对初次相识的英俊小生,产生爱慕之情。相识后的日子里,她三次邀约高小兵,高小兵都礼貌谢绝。尽管白映雪知道高小兵身边有几个亲密的女生,但还是想法亲近接触。她让同学秦书桂装作她的男朋友,去高家庄找高小兵。
高小兵一个家境一般的农村娃,面对气质高雅的高干女子白映雪依然回避……
当年在咸宁一中,高小兵也是为了保护邻家女孩李红樱遭到社会上的地痞流氓欺负,出手痛打癞皮狗,出手反暴力,打击了邪恶势力,保护了校园安宁。
开篇第一章,写出了高小兵见义勇为,击垮了小偷嚣张气焰,宣扬了正义,打击了歪风。就吸引了读者的目光,令人眼前一亮。
随着故事的层层深入,逐一刻画出工人、农民、学生、警察、教师、教授、作家、乡村干部、政府官员、包工头、企业家、地痞流氓、纨绔子弟等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且个个性格显明,细腻入微,栩栩如生。故事情节,环环相扣,驰张有度,流畅自然,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十足的烟火味,也真实记载了一个时代校园生活和农耕时代的火热场景。

八十年代的时候,特别时兴穿军装,但能穿上军装的学生少之又少,穿军装成了年轻人的期待和向往,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品学兼优,文武双全,身材健美的交大学子——书中的主人翁高小兵,穿上在新疆当兵的二哥退下来的半新不旧,合体的两个兜军装,酷酷的,帅帅的,非常神气,非常耀眼,非常引人注目。他从二哥那里知道省城、县城、北京首都的许多事情,加之他大气豪爽,为人仗义,博得白映雪、张小梅、李红樱、金杰,刘翔、雷小荣、尚小红等女生的好感和青睐以及他们之间的感情纠结。展现给人们一幅八十年代校园生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大潮的中的真实画卷。
高小兵主动给同村出来的高考落榜的张小梅补课时,纯真的张小梅大胆地向高小兵坦露爱意,可高小兵却把她当小妹妹看待;稳重文静的女孩金杰,常与高小兵一块上学,一起回村,关系亲密,她们是一路相随的好伙伴;漂亮外向的邻家女孩李红樱,受地痞流氓癞皮狗的欺负,高小兵出手相救将其制服,因此对高小兵产生感恩之心,爱慕之情,二人关系超过普通同学关系;穿一身崭新的军装,英姿煞爽,绰号 “兵女子”的刘翔,与身着半新不旧军装的“兵娃子”高小兵,总会投来同学羡慕的目光……
作者在写西京城故事的同时,笔锋一转,切换到1982年,高家庄实行“家庭连产承包制”的事情上。组织上决定,土地包产到户,先在高家庄第一生产队试点,等有了成功经验,再向公社推广。
对于承包制,起先集体经济发达的高家庄干部群众从感情上一时接受不了,产生了抵触情绪。
实行了家庭连产承包制,土地包产到户之后,提高了社员劳动积极性和劳动创造力,打破了平均主义分配模式,粮食大丰收,产量增加了,交了公粮还有余粮。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食还能维持,村上人吃上了白面馍。
高家庄还准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计划在大队和城市单位联合,筹办高家庄办加工厂,农忙时耕种粮食,农闲时到加工厂当工人挣钱,描绘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蓝图。
书中的故事中,穿插着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精彩的呈现咸宁家乡的美丽,有极强的画面感,也见证了作者驾驭小说的能力。经历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浪潮的我们,读着这些熟悉的故事,仿佛发生在昨天,小说中的人物仿佛身边的你、我、他。


书中的故事和我产生强烈的共鸣。四本张培忠用他丰富的人生阅历,以温暖的现实主义作家独有的视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生活中美好,不断的剪裁、沉淀、提炼,以艺术性的展现出来。 写出了自己生活感悟,抒发对生活的热爱,对亲情,友情,乡情赞美,对家乡的眷恋,也写出了淡淡的乡愁,有一种岁月的沧桑感,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感。这是四本张培忠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继“四本看长安”系列诗歌散文之后献给家乡长安的一部厚重的长篇小说,经长安电视台采访报道,长安宣传、南城文化、爱长安公众平台、南山窗、艺术长安、西安文联、新新文学、真元文学等媒体接力宣传,好评不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惭愧的是,我阅读过一至九章节,只能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相信越来越多的读者会喜欢上这部长篇小说《山水咸宁》,走进书中的故事。
文友的成绩,就是我们的动力。
真诚祝贺四本张培忠新书出版,希望他在文学道路上再接再厉,走得更快更远。
2023年12月6日

作者简介 :苗晓瑛,陕西长安人。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柳青文学研究会会员、长安作协理事、散文委员会副主任,西安政协长安文史员。作品散见于《陕西工人报》《陕西文学》》《西安晚报》《文化艺术报》等报刊杂志及电子媒体。出版散文集《青青潏河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