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日子过得开朗些
文/李建州(甘肃)
沿着一条斜坡走过去,看不见路的尽头,快要走到平坦处才发现这是一条通往谁家果园的路。现在这个时节,苹果早已摘掉,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初冬的寒风里摇摇欲坠。
午后微风,天空湛蓝,轻飘的云翳,星星点点。一位全身穿着棉衣的老人,正在清扫着果园里的落叶,一股灰尘接着一股灰尘,扫帚划过土地的声音,在空气里传得很远。
他站起身,手搭凉棚向我望来,又不确定地朝我多看了几次。我没有老远就跟他打招呼,而是从口袋里边取香烟边快步走了上去。我跟他不熟,他却认出我是中学的老师,开家长会的时候听我讲过话。他还主动告诉我,他的孙子在学校哪个班,学习怎么样。我点头予以默许。此时我有些惭愧,这个学生我并不熟悉。

和他闲谈,我才知道这个老人姓杜,由于地形不好,长子结婚后就去胜芳打工,自此以后妻子就再也没有回来,儿子只给他领回来了孙子孙女。两个孩子也是他老两口抓养大的,如今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二儿子是个哑巴,四十多岁了,心眼很好,为人善良,可惜因自身残疾误了一辈子的婚姻。去年老伴又患上了脑梗,每天需要坐轮椅出行。老人说着,用夹在腋下的扫帚指了指果园的另一头。顺着扫帚指过去的方向,我看到夕阳下一个坐着轮椅的背影,孤独,寂寞,微弱的光在她周围碎了一地。
我想着如何去劝慰他,谁知他却呵呵一笑。他说,我看你只要有闲余时间了就喜欢散步,这是好事儿。其实坐办公室并不是人人想得那么好,很多病都是坐出来的,坐久了身子就懒了,身子懒了心也就懒了,病自然也就跟着来了。像他那样,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确实辛苦,但他很满足,很快乐。有时候想想,这辈子也值了。也许,在别人眼里看来,他这辈子的生活并不如意,甚至有些恓惶,但是他有老伴,有儿子,有孙子孙女,有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家,甚至他还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精心照顾这些离不开他的人,精心做着离不开他的事,还有什么好求的呢,把日子过得开朗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我惭愧远不如他,至少在他说完自己家里的情况后,我也是怜悯同情他的。没想到他的“把日子过得开朗些”,是最好地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只是大多时候我们纠结于“比上不足”,却从来没有在意“比下有余”。曾看过一个广告,很有哲理。坐在残疾车上的人羡慕能双腿走路的人,能走路的人羡慕骑自行车的人,骑自行车的人又羡慕骑摩托车的人,骑摩托车的人更羡慕开汽车的人……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不懂得适可而止,不懂得看透生活,即便拥有天底下最大的财富,享受人世间最美好的幸福,也是感觉不快乐的。正如骑自行车有骑自行车的好处,开着宝马车也有宝马车的痛苦。世间事物并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因人认知而异,被强行划分了三六九等。
老人和我闲聊的功夫,已经塞满了好几袋树叶,至少这几天烧炕不再发愁,连续几天再多清扫一些,再寒冷的冬天也是暖冬,老婆孩子热炕头,对他而言,就是莫大的幸福。

我很羡慕他的心态,反观自己,很长时间不是别人在强求我做什么,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不懂取舍地常常强加一些沉重的包袱。我曾还调侃自己,甭让我闲着,否则定会自找一些事来做,然后把自己累得住进医院。前段时间,健康出了问题,强行休整了几天,情况稍一好转,又好了伤疤忘了疼。直至今日,病情也是反反复复,时好时坏。
把日子过得开朗些——多简单的事情啊,可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呢。
我羡慕地看着那位老人,拉着架子车,车上装满了树叶,身旁是老伴,坐着电动轮椅,他们说说笑笑,朝家的方向走去……我在羡慕里,转身的那一刻,余晖正好,晚霞正浓。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李建州,甘肃合水县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高级教师。发表作品四百余篇,散见于《未来导报》《读友报》《甘肃工人报》及地方期刊杂志,部分作品发表于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书香神州、陇东黄土地文学、塞北文学、兰苑文学、九州作家、西部风微刊、蒙东作家等网络平台,2017年8月参与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旅游概览》一书编辑,并担任副主编,2018年8月承担合水县县委、政府组织的《合水八大文化》之《秦直道文化》部分编写任务。2017年出版散文集《生命的闪念》。



